徐稼楨(豐順縣各界人代會原代表)

徐家楨(原廣東省豐順縣工商聯主任)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徐稼楨(1896—1957),原名代察,廣東豐順縣湯坑雙河村人。曾任豐順縣各界人代會代表、人代會常務委員、人大代表、人民政府委員、僑聯會主席、工商聯主委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稼楨
  • 籍貫:廣東豐順縣
  • 出生日期:1896年
  • 逝世日期:1957年
人物經歷,主要事跡,

人物經歷

徐稼楨,17歲赴泰國謀生,在山區開發田莊。不久,獨資在南邦府開設“恆泰祥”號,商店經營布匹、百貨。倡辦華僑學校,捐贈教學設備,主張華語教學。
1932年,徐稼楨回國,合資興建湯坑東二市亭、坳下壩橋墩,捐贈《萬有文庫》給湯坑圖書館。
抗戰爆發,徐稼楨舉家往泰國,因辦華文學校受限制,又往緬甸開設南華醫院,並辦南僑華文學校。
抗戰勝利後,徐稼楨在汕頭開設太平洋旅店、太平洋棧,經辦出國人員各項業務。經其接待赴泰國的豐順人,數以萬計。又在湯坑開設“宏源號”商店,代理美孚公司石油業務。解放戰爭期間,曾以“宏源號”為掩護點,以衣物、藥品、資金等支持革命,援助游擊隊。
新中國成立後,徐稼楨在湯坑開設“恆和棧”號商店,經營土產、藥材。合股創辦湯坑火柴廠、松香廠,付巨資修復東二市亭。
1955年冬,帶頭接受國家對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把巨額的工商資金參加股份,投入合營。
1956年縣僑聯會成立時,他主動讓出湯坑東二市自己的住房,無償作為會址。
徐稼楨曾任豐順縣各界人代會代表、人代會常務委員、人大代表、人民政府委員、僑聯會主席、工商聯主委等職。
1957年1月15日,因患腸癌在家逝世,終年61歲。縣黨政領導和各界人士共900多人參加了追悼會。

主要事跡

徐稼楨(1896—1957),是徐啓榮之侄,17歲赴泰國謀生,先在山區開發田莊,其後在南邦府獨資開設“恆泰祥”號,經營布匹、百貨。事業有成後斥資支持家鄉建設,在泰國倡辦華僑學校、捐贈教學設備,主張華文教學,20世紀初曾捐贈一套《萬有文庫》給湯坑圖書館,同樣是大半輩子在暹羅幹事創業。
徐啓榮於清末隨兄長來到泰國,入境後便到彭世洛府其第三胞兄的雜貨店當學徒,後稍有積蓄便出來自行發展,主要是做一些小生意及承包零星工程。20世紀初,暹羅政府感受到二十公里長的旅遊鐵路帶來的切切實實好處後,準備鋪設一條從泰國北部彭世洛到清邁府的鐵路。彭世洛府被之為雙河城,雙水匯聚這,在當時工程量實在太大,以致一般人不敢接手,該工程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進展。徐啓榮經過反覆考量,決意接手這一工程,並腳踏實地實施。得益於徐啟榮組建的優良團隊及辛勞工作,這項浩大的工程歷經多年最終完成。暹羅國的鐵路里程實現十位數向百位數的跨越。鐵路的開通給鐵路沿線帶來無限的商機,惠澤萬家。其後徐啓榮陸續創辦其他企業,包括創辦增豐成火礱,自建大戲院,開設錦源豐兩合公司酒廊,開發煤油,經營獵槍等多個行業。由於經營有方,生意蒸蒸日上,很快就成為當時泰北向暹政府繳納稅金最多的華僑企業家,為繁榮泰北經濟作出了重大貢獻。鑒於徐啓榮對暹羅經濟社會的巨大貢獻,這位“外來工”被泰國第六世國王御賜“坤鑾”的爵位,賜名“鑾披詩蓋耶乾”,可謂一時風頭無兩。
徐稼楨17歲赴泰國謀生,在山區開發田莊,通過自己的艱苦勞作及靈活經營,短期內完成相當數額的資本積累。獨資在南邦府開設“恆泰祥”號商店經營布匹、百貨生意,同樣生意興隆。
徐啓榮、徐稼楨叔侄幾乎同時投身教育產業,啟榮先輩在泰北部邊境創辦兩間華文學校,讓當地華人子弟獲得更多的就讀機會,培養了大量的華僑人才。徐稼楨先輩則在泰國南部倡辦華僑學校,捐贈教學設備,主張華文教學。
徐啓榮、徐稼楨叔侄除了在泰國創辦諸多實業外,在國內也捐資公益事業、投資興建不少產業。
捐資公益事業方面,不能不提坳下橋橋墩建設。目前的坳下橋是解放後由縣政府利用建好的橋墩架設橋面,連通埔河徐屋至湯坑的主要通道。其實早在上世紀20—30年代,徐啓榮、徐稼楨叔侄已經籌劃建設並付諸實施。他們捐資從外地購得水泥等建築材料,運抵建橋地點後開工建設,只是在橋墩即將完工時,日本侵略軍已經進犯粵東並踏足湯坑地面,建橋工程在初步完成橋墩建設後不得不停下來,這也就有了後來由縣政府利用建好的橋墩架設橋面使橋樑得以全面建成的事項。
投資興建產業方面,他們叔侄投資湯坑東二市的建設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比捐資建設坳下橋橋墩的時間略早。叔侄倆參與湯坑東二市的建設,歷經百年時間,目前的東二市是湯坑最繁華的區域之一,步行街、女人街及其他種種專業街雲集此地,一派興旺景象。我們不得不佩服徐啓榮、徐稼楨叔侄的眼光和勇氣。
徐啓榮、徐稼楨叔侄還在雙河投資建設“恆華里”大廈,這是一座擁有數十間房間的大型中西合璧式民宅。正是這座民宅見證了近代粵東地區的歷史沿革:抗戰時期,由於汕頭淪陷,汕頭地區高等院無處安身,選擇遷來此處辦公;解放戰爭時期,由於建築物外牆堅固、內部寬敞,這裡是解放軍用來指揮作戰的一處所在;解放後,汕頭專區地質隊為了勘察豐順的地熱及其他資源的分布情況,臨時選擇這裡作為辦公地點;這裡還曾經是豐順縣糧倉、豐順縣衛生學校、豐順縣工讀學校、豐順縣埔河公社等機構的駐地。
1940年,二戰期間旅泰僑星徐啓榮隕落。
而徐稼楨早在抗戰爆發後,舉家遷往泰國,因彼時當地辦華文學校已受限制,只好再遷往緬甸辦南僑華文學校並開設南華醫院。二戰結束後,他回歸祖國,在汕頭開設太平洋旅店、太平洋棧,經辦出國人員各項業務。經其接待赴泰國的豐順人數以萬計。後又在湯坑開設“宏源號”商店,代理美孚公司石油業務。特別是在解放戰爭期間,曾以“宏源號”為掩護點,以衣物、藥品、資金等支持革命,援助游擊隊。新中國成立後,徐稼楨在湯坑開設“恆和棧”號商店,經營土產、藥材生意。合股創辦湯坑火柴廠、松香廠,投巨資修復東二市亭。1955年冬,帶頭接受國家對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把巨額的工商資金作為股份投入合營。1956年縣僑聯會成立時,他主動無償讓出自己在湯坑東二市的住房,作為僑聯會的會址。
叔侄出生在雙河,發跡在雙河,捐資教育育人無數,建設的“恆華里”大廈見證近代坎坷,投資的東二市建設百年後依舊繁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