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偉(副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男,1933年12月出生,江蘇沭陽人。畢業於航校、空軍學院、政治學院、復旦大學代訓班。1945年5月參加革命。立過四次三等功,獲國家授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獎章》。1980年創建我國第一個小城鎮研究會和《小城鎮研究》刊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大偉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沭陽
  • 出生日期:1933年12
徐大偉男,1933年12月出生,江蘇沭陽人。1945年5月參加革命。歷任“小鬼隊”隊員、分隊長、宣傳幹事、飛行大隊政委、師、基地宣傳科長,高層政治機關秘書等職。參加過淮海、渡江等重大戰役,立過四次三等功,獲國家授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獎章》,參加過“五一”節、國慶節天安門觀禮台觀禮。畢業於航校、空軍學院、政治學院、復旦大學代訓班。轉業地方後曾任江蘇吳江市市委所在鎮—松陵鎮黨委書記兼鎮長、吳江市委黨校校長、中共江蘇省委黨校、江蘇省行政學院副教授、管理科學教研室(部)黨支部書記、《小城鎮研究》主編(副廳六級)。兼任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江蘇分院教授;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界經貿組織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江蘇分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社會工程管理研究所所長、外向型經濟管理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才研究會農村人才研究會副理事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吳江小城鎮研究會理事長。1980年創建我國第一個小城鎮研究會和《小城鎮研究》刊物。
1982年被費孝通教授發現後給予大力支持和讚揚,親任名譽會長親筆題寫刊名。人民日報1983年4月13日頭版《小城鎮大問題-訪費孝通教授》中曾報導過費老對這個研究會的熱情支持;人民日報海外版又在1988年10月5日以《開拓者之路-訪我國第一個小城鎮研究會創始人徐大偉》為題對其事跡作了報導。在計畫經濟時代的1979年初徐大偉向中央寫的報告中提出:工業商業化,農業工商化、商業水網化和以城市為中心的鄉村城鎮化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針對當時城鄉分割、條塊分割、大而全小而全重複建設帶來的災難,他提出:必須把廣闊的封閉型平面墾殖變為高層次開放型立體開發,才能大大提高全國各個層次上的城鄉綜合效益。為此,在沿海發達地區必須撤社(人民公社)建鎮、撒縣建市、撤地(地區、行署)建市,實行鎮管村、市管鎮、市管縣。普遍恢復集市貿易,引導農民進鎮生產生活,大力恢復、建立流通市場和科技、金融、人才信息網路。在大空間、大流通中提高大效益即城鄉經濟社會的綜合效益。在51種報刊上發表有關建立空間經濟學、社會工程學和實現城鄉一體化等方面論文70多篇。《發展戰略報》在1986年6月19日頭版以《開拓性創見性實踐性—訪我國空間經濟學創立者徐大偉》為題、《軟科學人物誌》以《城鄉經濟社會綜合改革的開拓者—訪我國空間經濟學和社會工程學創立者徐大偉》為題對其理論和事跡作了長篇報導;《經濟學周報》、《經濟參考》、《江海學刊》、《全國政協報》、《團結報》、光明日報的《文摘報》、《新華日報》、《解放日報》、《改革之聲》、《人物》雜誌等26種報刊發表了類似的專訪或轉載。1986年12月北京、上海、江蘇等七省市有關專家學者又召開了《社會工程學》專題研討會,大家一致認為徐大偉把中國特色的社會學和系統論融合起來建立一門運用型的社會工程學之所以得到費孝通教授、錢學森教授等熱情支持主要是因為它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針對性、普遍性和實踐性,符合社會發展需要,故引起中央有關部門和海內外學者的重視和支持。他已接待過多批海內外學者專訪,出版了五本有關小城鎮研究和社會工程管理方面的專著約140萬字。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許多地方出現一轟而上,到處圈地開而不發時,徐大偉同志及時向省委、中央和國務院寫了兩份緊急報告。題為:《過熱浮誇屢屢教訓,膨漲疲軟交替伴行,當前重患扭曲金融,當務之急加強調控》和《政府職能的當務之急是防假防虧防止重複建設的惡性膨漲》。中央及時採取整頓金融秩序等一系列措施,實現了軟著陸使經濟建設走上了健康發展軌道。為了總結前車之鑑,徐大偉在1993年又向中央寫了一分關於撒省建市的報告,即撤消海南省把整個海南作為市區,由海口市領導;把南京蘇州、深圳、廣州、寧波、大連、青島等市改為中央直轄市並建立華東、華南等適當的經濟協作區,而其他地方仍保留省、地、縣、鄉(鎮)體制,使政治行政體制與生產力水平大體相適應。為了從更深層次上解決問題,徐還在中央作出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決定之後,寫了一篇關於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文章和建議,提出三個文明一起抓。否則,物質和精神兩個文明也必然受阻,由於當時各報刊都未發表,徐只好在自己主編的《社會工程管理系列叢書》的《縣(市)社會工程師》一書中單列了一章“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內容。雖然出版前被“把關”刪掉不少內容,但由於徐大偉同志的堅持,到1991年終於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並由新華書店向全國發行。為了總結建國後50多年“風雨”,徐大偉同志還寫了一篇《論一分為三》的哲學論文。他提出世界上一切事物從來都是“一分為三”而不是“一分為二”的。“一分為二”只是事物發展過程中一個暫時或階段性的形態,不是經常性更不是絕對永恆的實質。而“一分為三”既是事物發展的形態又是事物發展的過程和結果,因而是客觀事物存在的普遍規律。從自然界看:世界萬物都是固體、液體、氣體三種形態;從經濟社會看:生產、流通、消費和城、鎮、鄉,以及上、中、下、好、中、差,等等。就是過去的階級鬥爭,軍事鬥爭、政治鬥爭和世界格局也是敵、我、友,一、二、三世界嘛。過去把“對立統一”簡單化為“一分為二”,實際是片面強調鬥爭和鬥爭絕對化,這種“一分為二”的普遍運用還會一刀切,不好就是壞;走極端,一轟而上,一轟而下……。
在全國大樹特樹“一大二公”的年代徐大偉提倡農村要大力發展小城鎮和社隊企業;當全國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時,徐又及時寫了《關於鄉鎮企業國有化趨勢的報告》,提出鄉鎮企業也要改革等。總之,徐大偉的一切科研成果,都是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為實踐服務的務實成果,其核心是富民強國、振興中華。他的事跡已被香港世界人物出版社和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優秀人才大典》、《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世界華人突出貢獻專家名典》編入出版。全國已有20多家大典、名典轉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