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堡古城

徐堡古城

溫縣徐堡龍山古城遺址,平面略呈圓角長方形,西城牆殘長約360米,南城牆長約500米,東城牆殘長約200米,北城牆沒有探測到,據隊長介紹,有可能被沁河沖毀,現存的東、西、南三面城牆保存完好,城牆頂部距地表深1米至1.7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堡古城
  • 歷史:5000多年
  • :約12米到15米
  • 拐角的厚度:約30米
簡介,歷史,文化考古,

簡介

據探測表明,古城牆頂部寬約12米到15米,拐角的厚度大約有30米,古城牆的底部寬大約為30米到45米左右,城牆外面的護城河也基本探明,河床的寬度大約為30米,在城址中部還發現一處東西長90米,南北寬70米的堆築台地,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應為城址中的重要部位之一。
目前出土陶、銅、石、骨、玉等器物近200件,發掘出各個時期房址、陶窯、窖穴、灰坑、水井、墓葬等遺蹟200多處,並有部分動物、植物遺骸。
徐堡古城遺址是目前中國發現的龍山文化中規模較大的城址之一,也是保護最為完好的遺址之一,包括從龍山、西周、春秋、戰國、漢代、宋代、明、到清代的多類文化遺存疊壓,內涵豐富,延續時代長,這在豫西北地區屬首次發現,填補了豫西、豫西北、晉東南地區沒有龍山文化城址的空白,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將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同時,它為研究龍山文化向夏文化過渡、史前城址聚落形成、中國文明起源、國家的形成、築城技術等諸多問題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
徐堡古城有5000多年的歷史,是先期夏文化的佐證,勘探隊共發掘出龍山、西周、春秋、戰國、漢、宋、明、清時代8個文化層面。它的出土為研究龍山文化向夏文化過渡提供了重要歷史資料。徐堡古城遺址,東臨河洛文化的武德鎮,武德鎮古稱“洛”,西北臨濟源市夏都城原昌和原城,是史學界公認的夏文化中心,河洛文化是龍山文化的延伸。徐堡古城遺址發掘出龍山時期遺蹟灰坑11座,墓葬1座,陶窯1座,主要器物有深腹器、圈足器、刻槽盆等。還有一件陶瓷器上有兩個文字,不易認識,說明龍山時期就有了文字。
徐堡古城

歷史

徐堡古城有5000多年的歷史,是先期夏文化的佐證,勘探隊共發掘出龍山、西周、春秋、戰國、漢、宋、明、清時代8個文化層面。它的出土為研究龍山文化向夏文化過渡提供了重要歷史資料。徐堡古城遺址,東臨河洛文化的武德鎮,武德鎮古稱“洛”,西北臨濟源市夏都城原昌和原城,是史學界公認的夏文化中心,河洛文化是龍山文化的延伸。徐堡古城遺址發掘出龍山時期遺蹟灰坑11座,墓葬1座,陶窯1座,主要器物有深腹器、圈足器、刻槽盆等。還有一件陶瓷器上有兩個文字,不易認識,說明龍山時期就有了文字。
徐堡古城

文化考古

春意融融,惠風和暢,我和單位領導驅車前往焦作市溫縣徐堡龍山文催巴宙化遺址考古工地參觀考察。徐堡龍山文化遺址位於溫縣東北,緊鄰沁河,河對岸就是博愛縣。這個遺址處於南水北調中線乾渠線路上,於2006年8月由焦作市文物隊開工發掘,至2006年12月,取得了重大考古發現。經考古證實,這裡是一處自原始社會龍山文化時期一直延續到宋元明清的大型古文化遺址。發掘了大量的灰坑、窖穴、辨請灑墓葬、壕溝等遺蹟,出土了豐富的各類器物,更重要的是,在遺址的西北面,發現一座龍山時期的古城址,城址大致呈圓角戲龍遙方形,城牆系夯築而成,城牆內側甩寒潤煉有分層夯築的護坡。夯層厚約20厘米,土色差異明顯可辨。龍山城址的發現,填補了豫西北地區只有龍山文化遺址沒有城址的空白,是一項重大考古發現。因此焦作市有關部門正在申報其為200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新華社播發了訊息,多家媒體轉載和刊登了報導。現在是過完2007年春節後繼續開工發掘。
我們在現場看到,正個考古工地井然有序,考古工作進展順利。在去年已經發掘的區域,技師指導民工正在挖開探方的隔梁和台階,深深的探方用竹梯上下。已發掘區域的南北兩側,新的探方正在開挖。在5×5米的探方內,現在只挖了30多厘米深,幾個民工正用平頭釺細心的剷平地面及四壁,技師則手持小鏟在四壁劃出土層和文化層的界線。仔細觀察探船地只方四壁及地面,灰坑、墓葬等各種文化層遺蹟清晰可辨,土質土色都很明顯,文化內涵十分豐富。而文化層離地表很淺,淺淺的20-30厘米的耕土層下面就是文化層。
看完現場,往回走的時候,不禁十分感嘆:幾千年來,誰會想到薄薄的耕土層下面就是遠古文化遺址呢凳簽船炒?考古真是神奇,一下子拉近了數千年的時空距離,讓古老的文明原味呈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能夠切身感受古代人類的生活場景,使我們能深刻感受到先民們的內心哀樂。而我最關切的還是龍山古城,我知道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努力探索,撩開她的神秘面紗。
據介紹,2006年7月,在配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進行的溫縣
徐堡墓群文物勘探中,發現這一墓群北部有較豐富的龍山文化遺存。隨後焦作市文物工作隊與洛陽市文物工作隊聯合對其進行了考古發掘,朽嬸在溫縣武德鎮徐堡村東發現了龍山文化時期的城牆、城門、壕溝、大型台地等重要遺蹟。遺址平面呈圓角長方形,面積約20萬平方米,西城牆殘長360米,南城牆殘長500米,東城牆殘長200米,北城牆被沁河沖毀。在城址中部發現一處堆積台地,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90米,南北寬70米,面積6000平方米,初步認定為城址中的重要部位之一。此次發掘,共發現各類遺蹟200處,出土陶、玉、石、骨、蚌等質地文物150件。遺址文化層厚約4米,為龍山、西周、春秋戰國、漢代、宋代、明、清8個時期連續疊壓。
2006年12月,河南省文物局組織文博專家對徐堡遺址考古發掘工地進行了實地考察。專家們一致認為,徐堡遺址為龍山文化晚期的古城址,城牆、壕溝等重要遺蹟保存較好。
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在現場看到,正個考古工地井然有序,考古工作進展順利。在去年已經發掘的區域,技師指導民工正在挖開探方的隔梁和台階,深深的探方用竹梯上下。已發掘區域的南北兩側,新的探方正在開挖。在5×5米的探方內,現在只挖了30多厘米深,幾個民工正用平頭釺細心的剷平地面及四壁,技師則手持小鏟在四壁劃出土層和文化層的界線。仔細觀察探方四壁及地面,灰坑、墓葬等各種文化層遺蹟清晰可辨,土質土色都很明顯,文化內涵十分豐富。而文化層離地表很淺,淺淺的20-30厘米的耕土層下面就是文化層。
看完現場,往回走的時候,不禁十分感嘆:幾千年來,誰會想到薄薄的耕土層下面就是遠古文化遺址呢?考古真是神奇,一下子拉近了數千年的時空距離,讓古老的文明原味呈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能夠切身感受古代人類的生活場景,使我們能深刻感受到先民們的內心哀樂。而我最關切的還是龍山古城,我知道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努力探索,撩開她的神秘面紗。
據介紹,2006年7月,在配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進行的溫縣
徐堡墓群文物勘探中,發現這一墓群北部有較豐富的龍山文化遺存。隨後焦作市文物工作隊與洛陽市文物工作隊聯合對其進行了考古發掘,在溫縣武德鎮徐堡村東發現了龍山文化時期的城牆、城門、壕溝、大型台地等重要遺蹟。遺址平面呈圓角長方形,面積約20萬平方米,西城牆殘長360米,南城牆殘長500米,東城牆殘長200米,北城牆被沁河沖毀。在城址中部發現一處堆積台地,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90米,南北寬70米,面積6000平方米,初步認定為城址中的重要部位之一。此次發掘,共發現各類遺蹟200處,出土陶、玉、石、骨、蚌等質地文物150件。遺址文化層厚約4米,為龍山、西周、春秋戰國、漢代、宋代、明、清8個時期連續疊壓。
2006年12月,河南省文物局組織文博專家對徐堡遺址考古發掘工地進行了實地考察。專家們一致認為,徐堡遺址為龍山文化晚期的古城址,城牆、壕溝等重要遺蹟保存較好。
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