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墓

徐光啟墓

徐光啟墓位於上海市徐匯區南丹路光啟公園,建於明崇禎七年(1634年),1957年進行修整,1988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徐光啟是中國明末科學家,在數學、天文、曆法、軍事、測量、農業和水利等方面都有重大貢獻,對於近代科學在中國的傳播發展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據史料記載,徐光啟1562年4月24日出生於當時的松江府上海縣(今屬上海市),其一生治學嚴謹,也是中國較早接觸並吸收西方文化的傑出人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光啟墓
  • 外文名:Tomb of Xu Guangqi
  • 地點:上海市徐匯區
  • 1633:徐光啟去世
  • 徐光啟:中國研究和介紹西方科學的先驅
  • 景區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價格:免費
  • 開放時間:全天
簡介,光啟公園,陵區景觀,橢圓形墓,石碑,傘亭群,荷花池,水榭,個人簡介,家庭,事跡,

簡介

徐光啟墓位於上海市徐匯區南丹路上的光啟公園內。徐光啟是中國研究和介紹西方科學的先驅,在農業與天文學上的成就極為突出。明崇禎六年 (1633) 在北京去世,次年歸葬原籍,擇地於上海城山南李縱涇、肇嘉浜等河道匯合處, 後來子孫多居於此,遂稱徐家匯
墓地有徐光啟夫婦和 4 個孫子的墓穴,墓前立墓碑。墓地東有碑廊,刻徐光 啟畫像、明人查繼佐撰的傳記以及徐光啟手稿。墓前有 徐光啟半身花崗石雕像。原墓地占地20畝,共有10個墓穴,葬徐光啟及其夫人吳氏,左右是四個孫子夫婦。墓前立有石碑、石人、石馬、華表、石牌坊等物。石牌坊上正中額題“文武元勛”;右題“熙朝元輔”,左題“王佐儒宗”,正中額下題:“明故大夫太子太保贈少保太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徐文定公墓闕”。石牌坊鐫有對聯,上聯“治歷明農百世師經天緯地”,下聯“出將入相一個臣奮武揆文”。墓前原有石羊、石馬、華表、牌坊,到19世紀末已大多損壞,墓地只剩下1.2萬平方米。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天主教會為紀念徐光啟受洗300周年,重修牌坊,並在墓道中建白色大理石十字架一座,後因戰亂墓地無人管理。民國22年(1933年)紀念徐光啟逝世300周年時,十字架周圍圍以鐵欄桿,墓區圍水磨石欄桿,並築水泥道路。1937年日軍侵占上海後,墓地荒廢,原來的石羊、石馬、華表、牌坊均遭到破壞,現已殘缺不全。新中國建立後,由上海市文化局對徐光啟墓地撥款整修,重建十字架基台,並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在1957年的時候經過了修整,墓前有徐光啟的花崗石雕像,東側是碑廊,有徐光啟的畫像、手跡和傳記石刻12塊。“文革”中,原有碑坊、華表文物又遭破壞。1978年,墓地闢為南丹公園。1981年,在園北部建成橢圓形大墓。占地300平方米,高2.2米。墓碑上鐫刻著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手書“明徐光啟墓”。
1982年後進行整修。1983年紀念徐光啟逝世350周年,墓地建碑廊,墓前立徐光啟塑像,座上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歷史學家周谷城題字。墓前小路拓建成150平方米花崗石墳台,新建徐光啟半胸一品官服花崗石雕像。左右植有龍柏及常青樹。
牌坊牌坊
墓東側建有徐氏手跡碑廊,勒石《幾何原本序》、 《葩經嫡證序》等部分手跡。碑廊背面石刻是明末清初學者查繼佐所撰《徐光啟傳》及現代著名畫家程十髮臨摹的徐光啟畫像。墓西側有石馬一尊。墓前左右水泥石凳圍繞,遍植樹木。是年11月,為紀念徐光啟逝世350周年,南丹公園改名光啟公園。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光啟公園

光啟公園位於上海西南部,坐北朝南,東臨徐匯區游泳池,南臨南丹路,西近匯站路,北面為徐家匯天主教堂。占地面積19畝,1.32萬平方米。於1983年11月8日徐光啟逝世350周年紀念日,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以明代傑出科學家徐光啟的名字命名(原名南丹公園)。光啟公園的愛國主義教育場所主要包括徐光啟墓和“南春華堂”紀念館。徐光啟墓位於公園的東北部,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春華堂”為一座明清建築,2003年遷入公園,占地面積300平方米,館內陳列歷史照片、圖片和徐光啟生平簡介等。2003年1月,光啟公園和徐光啟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免費對外開放。

徐光啟墓徐光啟墓

陵區景觀

橢圓形墓

位於公園北部,墓為橢圓形,高2.2米,周圍用花崗岩鑲砌,頂上綠草如茵。墓前種植大香樟、龍柏、雪松、夾竹桃,墓後水杉林立。墓前豎立鐫有蘇步青書寫的"明徐光啟墓"五字墓碑。兩旁設石凳,右側保存清代石馬一具。
在墓前約15米處,半身,花崗石質,高1.2米,底座高1.6米。雕像穿明代一品朝服,胸前佩仙鶴飾物,面部神情莊重。
在墓左側,廊長12米。廊中有徐光啟著《幾何原本序》、 《葩經嫡證序》等5篇手跡碑石。碑石長0.9米,寬0.3米,共6塊1216字。碑石鑲嵌在廊壁中。背面是明末清初查繼佐撰的《徐光啟傳》及程十髮臨摹的徐氏肖像。

石碑

到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墓前原碑坊已失,石人、石馬、華表均在。江南天主教會在徐光啟進教三百年,為紀念這位“保祿”閣老,重修其墓地,又於墓前另置大石十字架一座,座旁志刻立碑緣起,並附有拉丁文碑文。
徐光啟墓徐光啟墓
清末由於墓地年久失修,縮為18畝。民國22年(1933年)為紀念徐光啟逝世三百年,又在十字架四周圍以鐵欄,其下築人造石欄桿和水泥路。抗日戰爭期間墓地荒廢,空地成菜畦。

傘亭群

公園西部有一條曲曲彎彎的小溪,沿溪有5隻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蘑菇形單柱平頂涼亭。5亭大小、高低不一,交錯重疊。

荷花池

在公園西南面,呈橢圓形,池中遍植睡蓮,兩尾紅瓷大鯉魚在池中噴水吐珠。池岸植迎春黃馨黃金條等。

水榭

位於池西面,外表似兩隻相連的六角平頂亭,鋼筋混凝土結構。榭的前半部伸入池中,猶如石舫,是觀魚賞花的最佳處。
石像生石像生

個人簡介

家庭

徐光啟(1562—1633),上海人,字子先,號元扈,諡文定,天主教徒,選名保祿。官至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是明代著名的科學家、天文學家、農業科學家。
徐光啟1562出生於上海一個寒素的家庭,早年曾在上海龍華寺求學,他自幼勤學苦練、生活簡樸,在中秀才後前往廣東教書。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在廣東韶州結識西方傳教士,初步聞知天主教教義及西方科學知識;後又讀到利瑪竇的《山海輿地圖》。次年中舉。二十八年春赴北京應試,途經南京,往訪利瑪竇,對西方科學知識發生興趣。三十一年(1603)在南京聆聽了葡萄牙耶穌會士羅如望的宣道,閱讀了利瑪竇的《天學實義》。塔把"天學"理解為由行上之道和行下之器兩部分組成。他認為佛教空無之說"東來千八百年,而世道人心未能改易",若能將天主教教義加以傳布,使人人為善,以達到"久安長治"的政治目標。因此,他接受了"天學",受洗入教,取教名保祿,,因此死後將其墓建在天主教堂西南。
徐光啟像徐光啟像

事跡

萬曆三十二年(1604)中進士,考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從政之餘隨利瑪竇問學,並於之合譯《幾何原本》前6卷。三十五(1607)丁憂,回籍守制。次年邀義大利耶穌會士郭居靜道上海傳教,在家中設立教堂,並在其親友、佃戶中發展教徒,是為天主教傳入上海之始。守制期間,將《測量法儀》參以《周髀算經》、 《九章算術》,中西會通,加以整理,並撰成《測量異同》, 《勾股義》。三年後回京任翰林院檢討,適值欽天監推算日食不準,遂和傳教士合作研究天文儀器。主張翻譯學習西方天文學說。因皇帝不予重視,其事遂寢。四十年(1612),從義大利耶穌會士熊三拔學習西方水利。 崇禎元年(1628)復任禮部侍郎。次年,欽天監推算日食再次失準。經過皇帝批准由徐光啟主持重修曆法,主持編譯《崇禎曆書》。當年,皇太極率領數萬人攻破大關口,從三面進逼京畿,崇禎帝兩次召集大臣,垂問方略,徐光啟提出區別對待俘虜以瓦解敵人軍心,建立配備西洋炮等火器的車營,以戰為守,積極防禦的戰術。在徐光啟主持下,由傳教士率領的葡萄牙士兵帶領大銃到達涿州,協助防守。三年升禮部尚書,是明末中西文化交流中重要人物。
紀念郵票紀念郵票
徐光啟晚年雖然年老多病,但他抓緊時間審定了《崇禎曆書》的最後三十七卷曆書,一六三三年徐光啟病重,他還吃力地吩咐孫子,回上海後要把《農政全書》全部整理好,刊印出來。徐光啟逝世後,崇禎皇帝停朝三天,特地為徐光啟賜祭,追贈他為太子少保,並謚為“文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