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伯清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逝世日期:2010年10月9日
- 職業:書法家
- 主要成就:《常用字字帖》
- 出生地:浙江溫州
- 代表作品:《兒童學書法》,《宋人軼事彙編》
- 性別:男
人物簡介,學藝履歷,
人物簡介
幼承庭訓,初學顏體和漢隸,稍長攻小楷,得力於《越州石氏本晉唐小楷》。高中畢業後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書畫並舉,藝理兼修。所作小楷寓剛勁於婀娜之中,點畫帶有隸意,捺趯近乎顏體,筆斷意連,挺拔處有瘦金書味,且能作真如草,氣勢足,韻味濃。50年代起致力於行草,出入晉唐,取法“二王”,旁涉張旭、懷素行以己意,恣肆汪洋,風貌目具。1954年至1956年作品3次入選中國對外文化協會和全日本書道聯盟主辦的“中日書道展”,並收入作品集。1979年以來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及在專業報刊發表,為國內博物館、紀念館及法國凡爾賽博物館收藏。致力於書法教育工作。出版《夏征農詩詞三十九首小楷》、《徐伯清小楷》、《兒童學書法》等。1981年全國青年美術作品一等獎。1981年由南斯拉夫出版《李清照詩詞小楷》。亦作國畫,曾獲1954年全國青年美術作品一等獎。50年代起致力於行草,出入晉唐,取法"二王",旁涉張旭、懷素行以己意,恣肆汪洋,風貌自具。出版《徐伯清小楷宋詞》、《李清照詩詞小楷》、《常用字字帖》等十幾部書法作品。曾獲“全國青年美展一等獎”等諸多國家級榮譽。出版有《徐伯清小楷宋詞》、《徐伯清小楷唐詩》、《李清照詩詞小楷》、《常用字字帖》、《征農詩詞三十八首》等十幾部書法作品,最近又出版了《徐伯清草書字帖》。先生少喜翰墨,1946年入上海美專,20世紀五十年代起在豫園書畫樓從事書法創作。學書六十餘年,名播海內外,小楷尤以精妙見稱,自成一家。上世紀七十年代,上海書畫出版社編輯、並陸續出版了一套《常用字字帖》,其中的草書部分五千字,是由徐伯清先生所寫。徐伯清先生出生於浙江溫州雁盪山的中醫世家,自小熱愛書法,並得到張大千、吳湖帆、謝稚柳等名師指點。很長一段時間,他每天伏案10小時,用蠅頭小楷錄入200餘萬字《宋人軼事彙編》,被老師謝稚柳贊為“有六朝人筆意”。經過吳湖帆的點撥,他在顏體基礎上,潛心鑽研褚遂良和“瘦金體”。徐伯清對書法的執著一生未變,同時熱衷書法教育,一生教過的學生難以計數,很多已成當今書壇的中堅力量。徐伯清所著《兒童學書法》一書首印七萬冊,並不斷重版,影響了幾代人。《常用字字帖》,此書已印刷數千萬冊。
徐伯清先生於2010年10月9日因病在上海曙光醫院逝世,享年85歲。
學藝履歷
命運的轉變往往就在一個偶然。徐伯清在書法領域享譽四海,除了他本人的天資和努力,更重要的是14歲那年遇見國畫大師張大千,並與張大千結下了翰墨深情。張大千曾數次來雁盪,每次他總登門拜訪家住雁盪山環山村的至交、名中醫徐鼎西,因此也特別關愛徐鼎西的兒子徐伯清,覺得這孩子聰慧過人。在張大千的關心下,徐伯清6歲就學寫“大字”,14歲到上海求學,19歲進入上海美專學習。張大千對徐伯清的教誨很多,影響深遠。他深情地說:“我所取得的一切,根在大千先生。”上海豫園徐伯清的書畫樓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書法愛好者,其書法尤其受日本人的喜愛,徐伯清也曾多次應邀訪日,傳授、交流書法藝術。為了普及書法藝術,他一直堅持收“字課”而不收學費。從事書法教育四十餘年,老師不僅教書法,更是教做人。他一直說“字如其人”、“人正則書正”,想寫出好字先要會做人,人品端正,字的水平才會有提高,長期練書法才會有提高。書法不難,難的是能把自己的種種學識、修養、見識閱歷和對自然、對人生的感悟融入書法。
與張大千的翰墨深情
命運的轉變往往就在一個偶然。徐伯清在書法領域能有飲譽四海的成就,不僅在於他本人的天資和努力,更重要的是在14歲那年在雁盪這個偏僻的小山村里遇見了中國畫壇最為傳奇的國畫大師張大千這位伯樂,隨後展開了他精彩的書畫旅程,並與張大千結下了翰墨深情。
國畫大師張大千曾數次來過雁盪。每次來,他總登門拜訪家住雁盪山環山村的至交、名中醫徐鼎西。正由於張大千和徐鼎西交往甚密,因此也特別關愛徐鼎西的兒子徐伯清,覺得這孩子聰慧過人,長大必定成才。在張大千的關心下,徐伯清6歲起就學寫“大字”,12歲時到上海求學,19歲進入上海美專學習。張大千給徐鼎西的信中曾這樣說:“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會盡心培養他。”
果然,張大千對徐伯清的培養,可說是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張大千50歲時,在上海舉辦畫展,並廣邀親朋好友、學生以及社會各界名流參加他的生日壽宴,徐伯清也在邀請之列,讓他倍受鼓勵。以後的日子裡,徐伯清常到張大千處求教。一次,他帶著兩幅自學的人物像,請教張大千。張大千認真地看後告誡說:“每幅畫像要畫它幾千遍,直到自然,把它背出來,要背出100個人物,那就可當代獨步,成為第一高手了。”當場,張大千就握起畫筆,對徐伯清的兩幅畫進行修改,糾正不準確的畫法,就連人物的指甲怎樣畫,也進行了細心的傳授。 張大千對徐伯清的教誨很多,影響深遠。當徐伯清回憶起張大千時,他深情地說:“我所取得的一切,根在大千先生。”
與書法的不解情緣
徐伯清先生如今已年屆古稀,但他對書法藝術的執著追求,對中國書法藝術的復興,依舊雄心勃勃,不斷自我超越,“登崑崙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是他畢生的境界追求。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推徐伯清的小楷為“當代華夏第一”。
徐伯清的書法藝術,有著學貫古今,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的造詣和魅力,因而盛譽國內外。上海豫園徐伯清先生的書畫樓,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書法愛好者,有的還特地前來切磋技藝。不少來預園參觀的外國首相、總理、部長、將軍、商界巨頭等貴賓,都得到過徐伯清的書法作品。1987年,美國國防部長卡斯珀·溫伯格在外交部副部長伍修權的陪同下參觀豫園,徐泊清為他寫下了“花好月圓”四個草體,溫伯格看了他的作品,連聲說:“我得到中國的無價之寶了!”徐伯清的書法尤其受日本人的喜愛,幾年間日本遊客購買他的作品就達上萬件,徐伯清也曾多次應邀訪日,傳授、交流書法藝術。
徐伯清在自我追求書法藝術完美之外,還念念不忘書法教育,將心愿寄託於悻悻學子。他出版了許多的字帖和著作,都深受人們喜愛。曾經,他還在上海電視台舉辦了整整一年普及書法教育課程。作為一名書法家,徐伯清的書法教育同樣功不可抹。兒子徐世平和他的孫女都傳承了徐伯清的心愿,目前在美國從事書畫藝術。徐伯清說,在有生之年,他要在書法藝術上再超自己。
與家鄉的故土情結
徐伯清先生少小離家後,就很少回過家鄉,但是他依稀惦記著許多少年時的故事。在他上國小的時候,每天放學回家,身上、手上、臉上總會沾染些墨水和水彩顏色,父母親就會親昵地叫他“小花貓”。徐伯清就這樣以“小花貓”的美名開始愛上了書畫而一發不可收拾。在他的求學生涯中,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執著地造就了獨特的“徐體”書法。
徐泊清為家鄉也留下了許多的筆墨,為雁盪山寫下了許多佳句。1993年樂清撤縣設市,他為家鄉題寫了“樂清.我的家”,字裡行間流露出了無限的家鄉深情。他說:“愛祖國,就是愛祖先給我們留下的文化,而書法藝術,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