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仲巳(1930年~),新中國第一代籃球國手,20世紀四、五十年代中國著名的籃球運動員。是前國家男子籃球隊隊員,前山東女籃教練,中國籃球博物館組委會顧問。2000年,徐仲巳在香港自費出版16萬字的個人傳記《一個籃球國手的60年經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仲巳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46年
- 代表作品:《一個籃球國手的60年經歷》
人物生平,人物貢獻,人物觀點,
人物生平
1946年的上海,各種企業贊助的中國業餘體育隊相當活躍。16歲的徐仲巳經常與大量擁躉擠在上海青年會的看台上,觀看上海籃球聯賽冠軍上海華聯隊與洋人業餘隊的比賽。受了來自體育的蠱惑,徐仲巳少年時就習武強身,10歲開始接觸籃球,雖然身高僅1.73米,但練得過人的彈跳力。中學參加大公隊這樣知名的業餘籃球隊,進入大同大學經濟系後,又被上海大學生隊相中。那時各種比賽多到幾乎天天打的程度,有時周日還連打兩場。雖然是學生,但時間幾乎全被籃球占據。
1948年徐仲巳是大學三年級,他參加了上海大公報籃球隊,先後到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香港、馬來西亞打比賽。他們到每個地方打比賽,都受到當地華僑的熱烈歡迎。他們就輸給了菲律賓,其他的比賽全勝。當時菲律賓的籃球水平確實很強。
回國以後,大公報籃球隊解散了,然後我們就組成了上海大學生籃球隊,簡稱“學聯隊”。1951年,前蘇聯國家男子籃球隊帶著“幫助發展中國籃球”的政治任務來中國打巡迴比賽——這是1949年以來,第一支到訪的世界勁旅。
中國隊大比分落敗,前蘇聯隊如破竹般在北京、天津、南京等地接連開花。上海戰之前,團中央總書記馮文彬發話了“上海爭取贏一場!”比賽前,當時的上海市長陳毅親臨賽場舉行開球儀式。此前在北京開賽時開球的是廖承志。
上海的第一場比賽,“滬聯隊”輸了57分。第二場由“學聯隊”迎戰,這支平均年齡在21歲卻身經百戰的年輕球隊,與對手一度打到平分秋色,最後以22分的差距負於對方,是與前蘇聯隊在中國33場比賽中輸得最少的一場。賽後獲得多方讚譽,場上得分功臣樂嘉洲、黃柏齡、隊長徐仲巳等人都被選入國家大學生代表隊。
1951年4月在上海舉行了華東區籃排球選拔比賽大會,在那個時期,由於沒有電視轉播,也沒有無線電轉播,上海的籃球觀眾特別多,在7天裡男籃進行了22場比賽,各地區來的籃球好手,競相發揮高超技術。4月20號,上海一隊同山東二隊進行冠亞軍決賽,當時場上的陣容和與前蘇聯比賽的陣容基本相同,最終上海一隊以80比38取得了勝利,獲得了冠軍。然後華東隊以上海籃球隊為班底參加了新中國第一屆籃球大賽,以七戰七勝勇奪全國冠軍。可以說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上海隊第一次獲得全國冠軍。
當中國國內老百姓還在為恢復生產而勒緊褲腰帶時,這些幸運的年輕人已經開始頻頻往來於捷克、羅馬尼亞、東德、波蘭、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參加比賽。回想這些經歷,徐仲巳記憶猶新的不是比賽的精彩,而是開往莫斯科的俄羅斯專列上無限量供應的黃油麵包和大牛排。在中國國內,一伙食供應也不遜色。有政府配備的大廚專門為這些國家隊運動員開伙,基本不用選單——想吃什麼就做什麼,無限量供應吃飽為止。
進入國家隊後,徐仲巳的身價飛漲,在學校里成了風頭最勁的明星。一有比賽,校長停課去聲援。畢業考試,更是在教授家裡隨便答份卷子就通過。
畢業後,大同大學給了他一個體育教授助理的職位。每月薪水100元,相當於當時上海科級幹部的薪資。可進了國家隊,工資卻變為了每月800斤小米,合人民幣不到30元。徐仲巳和樂嘉洲表示抗議,被批回來,“共產黨要為人民服務,豈能討價還價?”
不過,隨即而來的全國巡迴賽,拉開了精彩生活的序幕。從南方一路打到重慶,到了元帥賀龍的地盤。賀龍與運動員開座談會,說:“我給你們講個事情,剛才毛主席來電,要成立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要我當主任,我提了兩個條件,要人要錢,都答應了!你們坐在這裡的人,將來都會是我們體委的重要幹部。”當時在座的,有日後的國家體委主任李夢華。
1952年,中央確定體育發展的方向後,政府在體育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同年就在北京成立了中央體訓班籃球隊。樂嘉洲、黃柏齡、徐仲巳都在其中。當時沒有合適的訓練場,國家體委就特意買下天津重慶道100號的大宅院作為集訓基地。
國手們白天訓練,晚上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由國家體委主任賀龍親自講解。讓隊員把對這些主義和思想深入運用到籃球比賽戰場上去。
1956年,徐仲巳從國家隊退役,正式調回上海,出任上海男籃隊教練。
1957年前南斯拉夫男子籃球隊訪問中國,他帶的上海隊與對手打了一場比賽,最後我們以73比62戰勝了這支歐洲強隊。
1958年,擔任上海男籃一隊教練的徐仲巳,被領導派去支援大西北,調任西安籃球隊教練。
1961年,被調到山東擔任籃球教練,一呆18年。
文革期間,他被當作反動學術權威遭批鬥。與省領導一起,關在牛棚。
1979年,隨親屬舉家移民美國。
1980年起,徐仲巳做起中美間國際貿易,第一筆生意就涉嫌詐欺,分文未賺卻被全國通報。英名被毀,心灰意冷,入了美國籍,從此靠救濟金過日。
20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的球迷熬夜看NBA時,他在美國熬夜看國內的籃球聯賽。對中國籃球的後起之秀,隔著太平洋興致勃勃指點江山。
1988年,當年國家隊的隊友們,留在國內的,都多少謀得一官半職。而在美國的他,每月靠領600美金勉強過活。為辦理退休金,曾專程回國到山東籃協,但跑了一圈沒有結果。
1990年,徐仲巳加入由籃球元老組成的上海古花籃球隊,參加在美加和東南亞華人地區的籃球邀請賽。
2000年,徐仲巳在香港自費出版16萬字的個人傳記《一個籃球國手的60年經歷》。
人物貢獻
作為新中國第一代籃球國手,徐仲巳是中國籃球界的元老。擔任中國籃球博物館組委會顧問的他,是前國家男子籃球隊隊員,前山東女籃教練,並出版了16萬字的個人傳記《一個籃球國手的60年經歷》。該書既有徐仲巳教練幾十年的執教經驗,又有他身經百戰的切身感受,特別是在培養和訓練籃球選手方面總結和歸納的“教練八訣”和16種個性特質,頗為引人關注。該書中還就探討中國籃球50年滯後的原因,坦率而尖銳地提出了“小個子隊員在學大個子隊員的呆笨打法”的鮮明觀點,在籃球界引起了較大反響。
1951年,徐仲巳擔任迎戰前蘇聯國家男子籃球隊“學聯隊”的隊長,與對手一度打到平分秋色,最後以22分的差距負於對方,是與前蘇聯隊在中國33場比賽中輸得最少的一場。賽後獲得多方讚譽,場上得分功臣樂嘉洲、黃柏齡、隊長徐仲巳等人都被選入國家大學生代表隊。
1951年4月在上海舉行的華東區籃排球選拔比賽大會,上海一隊同山東二隊進行冠亞軍決賽,並以80比38取得了勝利,獲得了冠軍。然後華東隊以上海籃球隊為班底參加了新中國第一屆籃球大賽,以七戰七勝勇奪全國冠軍。
1952年,徐仲巳入選中央在北京成立了中央體訓班籃球隊。1956年,徐仲巳從國家隊正式調回上海,出任上海男籃隊教練。1957年徐仲巳帶領上海隊與訪問中國的前南斯拉夫男子籃球隊打了一場比賽,最後以73比62戰勝了這支歐洲強隊。
人物觀點
徐仲巳認為,中國籃球要向世界最高水平進軍,必須從幾個方面抓起。 第一,籃球比賽是在教練員的指導下進行的,所以教練員對比賽起到巨大的作用。教練員的自我修養,那是十分重要的。教練員首先要修煉的是,要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要加強哲學理論的學習。他所說的教練員不光包括職業聯賽的一線教練,也包括基層教練員。教練員的工作不能急噪和冒進,要學會用矛盾論來分析訓練和比賽的關係。當一個體育教練是十分辛苦的,特別是擔任了專業隊一級的主教練,他要負擔起整個隊的訓練計畫工作、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訓練與比賽,從哲學上來講是對立與統一的關係。訓練水平高,如果在比賽場上也是水平高,這就是矛盾的“統一”。如果訓練的好,而比賽打的不好,那就是矛盾的“對立”。例如“量變到質變”這個過程中有一個“飛躍”,例如進行大運動量的訓練,他自己深深體會這中間含有深刻的哲學原理,這就叫“度”。大運動量訓練動機很好,如果教練員缺乏經驗,超過了這個“度”,那運動員就不能提高體能,還要受到損害,就是哲學上講的不能達到“飛躍”。如果在訓練中教練員客觀的掌握了運動員的體能狀況,用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時間進行大運動量練習,在一年或數年“以度為量”堅持大運動量以後,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就起到一個質變的“飛躍”,這就對於一個球隊來說是十分寶貴的,因為在體能上達到“飛躍”將是可以更好的去衝擊世界水平。
第二,中國籃球要從幼兒少年進行專業培訓。籃球運動員的速度、彈跳、力量等,應該在15歲就能體現出來,在籃球技術上,15歲也應該有嫻熟的基本功。15歲是一個里程碑,所以幼兒時期的訓練很重要。幼兒訓練的重點應該以耐力為主,要求增強幼兒的肺活量、心臟功能,這可以用慢跑來解決。另外,訓練基本功時,要以腿的力量為主要基礎,我們應該學習武術隊的蹲馬步基本訓練。他講的是,中國籃球的提高,必須從青、少年抓起,必須苦練基本功。
徐仲巳自己在籃球場上指揮過幾百場比賽,他在青少年時期就已經身經百戰了。他認為毛澤東軍事思想中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是指導籃球比賽的重要原則。在準備比賽會議時,花費了很多時間來研究怎樣防守對方的得分運動員,而忽略了詳細研究自己的進攻策略,因為進攻得分是取勝之道。所以,他對中國籃球08年奧運會的希望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中國籃球的路還很漫長,切忌急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