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以新

徐以新

徐以新(1911—1994),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中的那個“半個”。浙江衢州人。16歲從軍參加北伐。1927年參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同年加入共青團。曾任中央軍委機要秘書。1928年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入黨,次年回國。後任鄂豫皖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參謀主任,參加了長征和西路軍,抗戰中任魯藝政治部主任、統戰部幹部科科長、中央直屬機關黨委書記、解放戰爭任依蘭縣委書記、瀋陽衛戍區政治部主任。

1950年5月,他調入外交部,歷任蘇聯東歐司副司長、司長等職。1954年,周總理親自指派徐以新出任駐阿爾巴尼亞首任大使。此後,他出任過駐挪威敘利亞巴基斯坦等國大使。1966年以後,徐以新任外交部副部長。1983年至1993年,他當選為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1994年,徐以新病逝於北京,部分骨灰安葬故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以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衢州
  • 出生日期:1911年
  • 逝世日期:1994年
  • 畢業院校:浙江衢州第八中學(現衢州市第一中學
  • 曾用名:徐一新
人物生平,半個布爾什維克,外交生涯,

人物生平

徐以新,1911年11月14日出生於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嶺洋鄉。原名徐一新。在浙江衢州第八中學(現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學)讀書期間,1926年12月上旬,北伐軍第二十六軍第二師勝利進駐衢州城。在衢縣最早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黨員華月峰帶領下,徐以新有幸接觸了北伐軍二師政治部王天元等一批共產黨員。他發現這些共產黨員和華月峰老師一樣,心中有理想、作風很嚴謹、工作有朝氣,並從他們那裡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16歲的徐以新決定參加北伐軍,北伐軍長官考慮到徐以新看上去像個小鬼模樣,就沒有帶他走。但徐以新參軍決心很大,3天后他瞞著家人,身穿老師送給他的一件舊大衣,懷揣一塊用作生活費的銀元,一路追趕北伐軍,直追到杭州附近的富陽才趕上隊伍。北伐軍的長官看到徐以新參軍熱情高,人很機靈,吃苦耐勞,所以在1927年1月,正式批准他入伍。由於徐以新在學校做過宣傳工作,後來便擔任了北伐軍第二十六軍第二師宣傳科見習官。在部隊里,徐以新每天寫稿、寫標語、畫宣傳畫,有時還排演一些小節目,日子過得很充實。
徐以新徐以新
1927年3月參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在總指揮部工作。4月在武漢中共中央軍委任技術秘書,經陳賡等介紹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7月調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政治部任科員。參加八一南昌武裝起義。在赴廣州途中任第二十軍第三師師長周逸群的機要秘書。9月,任起義代總指揮賀龍的機要秘書。10月到香港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27年12月赴蘇聯留學。先後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列寧學院、蘇聯總參謀部學習。1930年轉為共產黨員。1931年從蘇聯回國,任共青團滬中區委書記。後做通訊聯絡和培訓報務員工作。1931年11月被派往鄂豫皖蘇區,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鄂豫皖蘇區外交委員會主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軍委參謀主任。1932年12月,隨軍向川陝地區進軍,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主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秘書長、中共川陝省委委員。1933年5月至7月以紅四方面軍參謀主任身份與西北軍楊虎城將軍的全權代表孫蔚如談判,達成秘密協定,為受圍的紅軍開闢出一條紅色交通線。8月,因反對張國燾分裂黨的路線,被逮捕關押。跟隨部隊三過草地,兩過雪山,直到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會師,方獲自由,擔任紅四方面軍高級參謀。1937年3月任西路軍幹部團政治部主任。西路軍失敗後,1937年12月經蘭州、西安回到延安。
1938年4月至1939年4月任魯迅藝術學院訓育處主任、政治處主任。在抗大、魯藝、陝公、女大等學校講授《社會主義概論》等課程。1939年7月至1940年7月任中央統戰部幹部科科長。1941年7月任中央直屬機關黨委書記兼宣傳部長。1942年5月任中央整風學習委員會秘書主任。1943年1月任中央直屬機關黨委書記兼中央管理局政治部主任。1945年4月至6月作為中直、軍直代表團候補代表參加中共七大。抗日戰爭勝利後,毛澤東特地叮囑最 好能到縣一級基層鍛鍊。1945年11月赴東北,任幹部隊隊長。同月至1946年4月任中共熱河省熱東地委副書記。1945年12月至1946年初任中共遼東地委副書記兼軍分區副政治委員。1946年6月至1948年8月在黑龍江任中共依蘭縣委書記。1946年8月至1947年3月任中共依(蘭)勃(利)樺(南)中心縣委委員。1947年3月至7月任中共合江省第一分區地委(勃利)委員。1948年8月至11月任中共佳木斯市委書記。同年10月至1949年1月任東北軍區政治部衛戍部部長。1948年11月至1949年6月任東北軍區政治部主任。
徐以新陸紅夫婦及孩子在延安窯洞前徐以新陸紅夫婦及孩子在延安窯洞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5月至1951年1月任外交部蘇聯東歐司副司長。1951年1月至1954年8月任外交部蘇聯東歐司副司長、司長。1952年作為顧問隨周恩來訪問蘇聯,參加周恩來同史達林的多次會談。因工作出色受到毛澤東和周恩來的表揚。1954年9月由周恩來親自指派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爾巴尼亞首任大使。1958年5月至1962年2月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挪威大使。1962年5月至1965年12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敘利亞大使。1966年1月至1979年2月任外交部副部長。“文化大革命”中受衝擊。1978年6月至1979年1月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79年8月至1982年4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基斯坦大使。第四、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第七屆全國政協常委。1994年12月30日逝世。

半個布爾什維克

徐以新的名字在前蘇聯檔案中叫徐一新。這是因他出生在辛亥革命成功之時,父親為他取此名寓有“天地一新”之意。
徐以新是作為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幹部被送到蘇聯學習的,當時只有十幾歲,是其中最小的一個。
1945年中共“七大”代表徐以新(左一)、蔡暢、陳賡合影1945年中共“七大”代表徐以新(左一)、蔡暢、陳賡合影
在去莫斯科的火車上,一位負責人告訴徐以新去中山大學學習革命理論。徐以新一聽,有點不情願,提出要上軍校:“我打過多少次仗了,應當上軍校。”同行的徐特立勸他:“小徐,聽分配,先到中山大學,以後有機會還可以學軍事嘛!” 徐以新這才不說什麼了。
徐以新剛入學不久,中山大學就開始清理“托派分子”,接著是“江浙同鄉會”問題。
徐以新的學習好像是在夾縫中進行。學校里開鬥爭會成為經常性的事。但他還是很刻苦,不久,徐以新已經能用俄文譯一些著作了。
1929年夏初,中山大學召開有四五百人參加的中山大學黨員大會,會議開了10天,因此也稱“十天會議”。王明遠在國內,沒有出席。會議最後表決時,有29人舉手贊成支部局拋出的《解散團支部的決議案》,其中包括徐以新。這之後,多數中山大學的學生將王明的教條宗派諷刺地稱為“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但“二十八個”都是誰呢?筆者曾經看到過幾份名單,涉及52人。而對於那“半個”,人們卻記得較為清楚:“有一個人,有時與支部局一致,有時又不一致,觀點比較動搖。當時只有十七八(歲),是共青團員,所以稱為‘半個’。”這“半個”人就是徐以新。

外交生涯

新中國成立後,徐以新被調到外交部任副司長。由於他工作上認真負責,事業心強,很快就被提拔為司長。 1952年8月,周恩來總理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前往莫斯科訪問。徐以新榮幸地隨同周總理出訪。蘇共總書記史達林在克里姆林宮與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由於徐以新懂俄語和蘇聯人的一些外交禮儀,當史達林的話一出口,他便能迅速理解話中的用意,並在適當的時候給周總理提些參考建議,使整個會談進展順利,氣氛非常和諧。正因為徐以新起到了總理助手的作用,此後幾次周總理與史達林會見,徐以新都在其中。在一個多月的訪問中,徐以新兢兢業業地緊隨在既是總理又是外交部長的周恩來身邊,為總理提供各種檔案、材料,做好會談紀要,甚至要當“編外翻譯,有時還要與俄方協商安排相關活動,可以說是廢寢忘食,日夜操勞。9月16日晚上,史達林在克里姆林宮舉行宴會,歡送周總理等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宴會前,中蘇兩國簽訂了3個重要檔案。同時簽訂的還有1箇中蘇蒙三國協定。這幾個檔案在簽訂前,徐以新和有關工作人員從檔案起草到兩國或三國間的談判,到最後定稿翻譯,他們都做到字字推敲後,再送給周總理批准或傳回國內給毛主席審閱。在宴會上,史達林這位平時表情嚴肅的蘇共中央總書記,還端著酒杯走到徐以新的身邊,與他相互敬酒和親切握手。
徐以新的出色工作受到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肯定。周總理提議讓徐以新出任中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當外交部的領導找徐以新談話並向他傳達周總理的指示後,徐以新深知這是周總理的信任。他愉快地向外交部領導表示:“堅決服從總理的安排。”
周總理從日內瓦回國後,特地把即將赴阿爾巴尼亞的徐以新和夫人陸紅請到中南海西花廳做客。周總理勉勵他在駐外大使的新崗位上,要進一步發揮自己的才智,為新中國的外交事業作出新貢獻。特別是要通過認真調研,全面了解阿爾巴尼亞及周邊的希臘、土耳其、南斯拉夫等鄰國的情況,搞好我國與阿爾巴尼亞等國的外交關係。按照外交慣例,駐外大使必須帶夫人。夫人陸紅是1920年出生在杭州的一位大家閨秀,年輕時受進步思想影響,於1938年離家參加革命,很快成為一名出色的地下黨員。1939年初,她與一批進步青年投奔革命的搖籃延安,在延安中國女子大學學習期間,有幸結識了經常來女子大學講授《社會主義概論》課程的魯藝政治處主任徐以新。徐以新淵博的知識和不凡的人生經歷,讓陸紅十分愛慕;陸紅進步的思想和漂亮的外貌,也吸引著徐以新的心,經過一段時間的戀愛後,這對有情人終成連理。當時,陸紅對放棄自己的事業去當“大使夫人”也有點猶豫,但經過鄧穎超做工作,終於愉快地陪徐以新赴阿爾巴尼亞上任去了。1954年9月,徐以新和夫人及一批駐阿外交官飛抵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一書記恩維爾・霍查看到中國政府派了一個參加過長征的紅軍幹部來擔任駐阿大使,非常滿意,立即安排遞交國書儀式,並設宴款待徐以新大使和夫人。徐以新在阿爾巴尼亞期間,為發展中阿兩國兩黨關係,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1958年5月,徐以新又受外交部委派,前往挪威王國首都奧斯陸任我國駐挪大使。他大膽地開展工作,通過開展經濟和文化的交流發展兩國的關係。1962年2月,外交部又派徐以新出任我國駐敘利亞大使。徐以新到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後,首先做好了大使館的重建工作。這時的徐以新已積累了豐富的外交工作經驗,他積極與敘利亞外交部和領導人溝通聯絡,建立友誼,兩國間的友好關係不斷發展。1965年12月,徐以新任期屆滿回到北京,擔任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主管外交部政治部的工作。1979年3月,外交部安排徐以新出任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同年8月,年已68歲的徐以新攜夫人陸紅飛抵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瑪巴德。徐以新駐巴期間,老當益壯,積極為發展中巴的傳統友好關係而努力。回國前,巴基斯坦總統穆罕默德·齊亞·哈克親切地會見了他,並將一枚一般只授予國家領導人的“偉大領袖真納勳章”破格授予這位中國的“友好使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