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世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80年7月
經歷,成就,演講實錄,
經歷
2005年4月參加工作,現為區委組織部科員,擬任三墩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試用期一年。
成就
曾出版學術專著《壓力管理》,並在核心期刊上發表《我國科技工作者工作壓力狀況的實證分析與啟示》、《社會科學的三種研究範式及其對我國管理研究的啟示》、《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壓力狀況研究——非公有制企業與民辦非企業單位調查》、《論勝任力在現代組織管理中的作用》等多篇學術論文。其會議論文《非公有制企業和單位科技工作者工作壓力狀況的實證研究》曾榮獲北京行為科學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演講實錄
前面我聽了整個的報告,其中有一個觀點我記得很清楚,比如說剛才林老師講的機會公平,上午張維迎教授的市場能夠帶給我們幸福。我就有一個問題不是特別明白,上午我們也看到了美國的市場化應該比古巴要大很多、強很多,但美國人的幸福感跟古巴幾乎是不相上下的,這個我想是現在大家沒有討論的一個問題。我今天要講所謂比較抽象的問題,可能跟這個有關係。
我這個題目是“員工的幸福感與員工行為”,這個題目幸福感實際上哲學家早就講過,後面跟著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像上午大部分都是經濟學家講的,不好意思曾老師我也搞了Easterlin的悖論。美國人1940到1990均GNP一直在漲,右邊是六個省會城市個人收入跟幸福感之間的關係,他們也沒有什麼關係。幸福這個詞非常的複雜、也非常的抽象,真的要想去回答它,可能得多學科,剛才講的有哲學的、心理學的、經濟學的。我這個提綱主要講四個問題:
第一個,什麼是幸福感。你連什麼是幸福感都不知道,你怎么知道你的幸福感提高了?拿漢語來講幸福,幸是幸運,福是什麼?中國人說誰生了一個小孩子一看挺有福氣,是他的長相定的,是天生的,整個詞看出來幸福在我們中國人其實有很多不是由你控制的成分在裡面,所以說以後再問你說你幸福嗎?只能說你這個人是不是運氣很好,得到了一些好的回報,有這樣一個意思在裡面。是不是這樣的?我們一會兒來看一下,管理學理學裡面是怎么定義幸福的,實際上跟我們漢語幸福這相隔字的含義不一樣。
第二個,一個人為什麼會幸福?同樣一個問題一個人為什麼會不幸福,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我有一個朋友,他是社會地位也很高,收入也很好,家庭也非常的好,他經常說他不快樂,他沒有說幸福,中國人其實很少講幸福這個詞,我講幸福只有兩個場合,一個是在公開場合不得不說的時候,還有特別私密的時候講幸福。我這個朋友他說他很不快樂,我就不明白你為什麼不快樂,什麼都好,我一開始以為他在裝,後來發現真的不是在裝,因為他跳樓自殺了。我們也看到很多相反的一些相反,他收入也沒那么高,家庭經常跟太太吵個架、拌個嘴等等的,社會地位也不是那么高,他確實挺快樂的。這裡面我們得出這樣一種感想,就是幸福感跟人的關係,基本上就是人的腳和鞋的關係,幸福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在非常感性語境裡面有沒有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決定一個人幸福還是不幸福?主要時間來講這樣一個問題,因為這裡面涉及到人性一些情況,我這個話題可能跟上午張維迎老師進的話題更貼近一點。
第三個,怎么做才能得到幸福?從個人角度怎么做?從企業角度怎么做?巨觀角度不再講了,那也不是我的專業。
第四個,幸福了又怎么樣呢?我晚上跟我女兒,每天晚上睡前的閱讀童話故事,每個童話故事最後就是王子和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從這個角度來看,幸福是個人的一個終極追求,可以這么去講。但是企業肯定不會把員工的幸福感作為終極追求,企業關心更多的一些東西。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幸福感?我請我的兩位學生幫我查了一些資料,我自己也閱讀了一些資料,發現其實一講幸福或者幸福感的時候兩個層面的含義,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樣的,或者你感受一樣,也可以像上午楊老師要求大家你可以閉上眼睛想一想是不是這樣子。第一個,叫做結果幸福感。於處長也講哲學裡面有兩個理論,一是快樂論,快樂論得出來就是結果幸福感,就是我達到目標就快樂,我不管這個目標是怎么達到的,比如說高考你考了高分,甭管是因為你努力得了高分,還是說你作弊得了高分,還是說老師算分的時候給你算錯了算高了得了高分,不管怎么樣只要拿到高分就比較快樂,相對於低分來講,這是結果的幸福感。企業裡面其實也是一樣的,有人晉升了,晉升到底是因為業績好領導賞識讓你晉升,還是說你賄賂領導,甭管怎么樣只要你晉升了你就快樂,比別人升的快你就快樂,這是第一層的含義是結果帶來的幸福。第二個,叫做過程幸福感,這是另外一種哲學觀點,就是實現,他的含義認為你自己正在闊步的走在通往目標的路上你就幸福。你覺得你挺有能力、你很強,你實現目標可能性就比較強,這種人幸福感就會高一些。
還有一些外在的條件,比如說你發現你們公司政策規定都很公平,只要你努力你就能接近晉升的目標、漲工資的目標,幹活的時候過程本身就能給你帶來幸福。舉個更簡單的例子,我們學院老師很喜歡打羽毛球,我很熱情來組織,我們老師羽毛球水平很低的,可是大家打球的時候我發現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幸福,可以理解為幸福或者快樂。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這個過程本身並不是結果,結果我打過林丹了,我打過林丹他老婆了也可以,不是這個。這個過程本身就能給我帶來幸福,為什麼會帶來幸福呢?兩個方面:一個方面,這不是我們的專業,怎么打都可以,好壞都無所謂,人的競爭心沒有那么強。另外一個方面,很重要的因素是什麼呢?我們水平也不是原地踏步的,我們也在進步,偶爾有的時候打出的球比林丹還漂亮,能看到這種進步,這個其實是很給人帶來愉悅感,這是兩種不同的幸福的哲學理論給的兩種含義。實際上在現實生活當中,這兩種都能給人帶來愉悅感或者幸福感。
這裡面是一個我們對管理心理學一個文獻的總結。前面藍顏色工作滿意度、積極情感、生活滿意度等等,這些其實都是第一層含義。我生活滿意了,我工作滿意了,我工作壓力小了,我情緒不枯竭了,我身體很健康了等等這些,這基本上是第一層含義。第二層含義,主要是下邊這個,比如說人的自主行、環境掌控能力、自我成長、自我接受程度等等。尤其環境掌控能力、個人成長這個當做幸福的指標,當做幸福感來對待,這裡面我懷疑是有文化因素影響,對於個人主義文化,個人成長和環境掌控幸福感更強一些。團隊精神文化下,跟周圍人關係影響更大一些。
第二個,人為什麼會幸福或者不幸福?我們剛才知道什麼是幸福感,或者幸福感指的是什麼。有三個理論,第一個理論,遺傳決定論或者人格決定理論,人與人有區別,有的人天生就幸福或者幸福感高一些,有些人天生低一些。為什麼會這樣?人腦子裡快樂中樞是有差別的,這個不能夠從根本上改變的。像上午我們說的你把一些條件都控制掉了以後,你會發現人跟人之間在幸福感上還有區別,為什麼?自身的一些因素,遺傳一些因素。有一些很小的小孩,有的小孩剛一出生就是哭,有的小孩剛一出生逗他還樂,他是有差別的,這受環境影響特別小。
我想後邊兩種和剛才幾位有一些不同:第二個,叫比較理論。這個理論很簡單,我以前不是搞幸福感的,我認為這就是解釋幸福感唯一的一個準確的理論。他能解釋很多的事情,比如說別人買了車,你沒有買車,這時候你會覺得你好像不太開心,我就想辦法要買一個車,那時候就是羨慕嫉妒恨。如果別人買了房你沒有房,也不羨慕了,也不嫉妒了,就剩下恨了。這實際上是一個比較的結果,這個理論用上去,聽上去非常的簡單,非常的直白,他好像能解釋我們周圍所有的現象,就是比較造成的。是不是這樣呢?
第三個理論,說幸福感不是跟別人比,是你的期望值和現實值之間的差別,如果你的期望值離現實值差別比較下的話,或者已經完全達到了,這時候大家可以想像幸福感會怎么樣?幸福感可能會高一些。如果你的期望值和現實值差的很遠,你的幸福感可能會低一些。我講到這兒的時候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其實跟比較理論是一樣的,比較理論是跟別人比,期望值實現理論是跟你自己期望比,你期望怎么產生?可能看了別人收入高、有房了你也產生這種期望,你也跟別人去比,所以不幸福。但是期望實現理論,後邊還有一些新的發展,他說什麼呢?人幸福不幸福跟期望值、現實值之間的差別關係不是特別大,大的是這個期望值向現實值接近可能性和速度,也就是說內在的希望決定你的幸福感,你覺得有希望你的幸福感就會更強。
現在看起來這樣一個理論能夠解釋比較理論有的時候解釋不了的一些問題,比如說在我們管理心理學裡面有這樣一個發現,有些公司裡面他的員工收入差距特別大,發現員工幸福感低,但是有很多研究發現是高,差距大了反而幸福感提高了,比較理論解釋不了,比較理論解釋應該低下來、降下來才可以。為什麼會出現高的情況呢?這個期望實現理論就可以解釋,他們認為實際上是那些收入高的人給那些低的人建立了一個榜樣、一個期望,你按照我這么做你很快能達到我的收入。背後就有你的公司內部的政策晉升制度應該是公平的,應該讓大家看得到希望的,在這一點上我講的和剛才林老師講的、上午張維迎老師進的市場機會公平是一致的。曾老師經常說我們搞心理學跟經濟學不一樣,這是一個典型經濟學心理學終於走到一塊去了。
大家馬上就會想到底比較理論是對的,還是期望值理論是對的,現在的證據表明,比較理論也是有效的,期望值理論也是有解釋力。我講的是人性,這反映人性複雜性,如果只是講機會公平,把人就定位非常理性、自利的生物,人在很多情況之下並不是完全講道理的自利,在有些情況下人是不講道理的自利。我可以問大家在我們改革開放之前,我們所有的人收入幾乎都差不多,收入差距很小,那時候我們幸福感並不見得低,但是那時候對有能力的人是不公平,這是關於第三個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