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黃清真寺

後黃清真寺

後黃清真寺位於山東省肥城市邊院鎮後黃村南。為明朝弘治年間山東省督掌教陳璽上書山東布政使司撥付資金所建,為泰安地區最早的清真寺之一。寺院占地10餘畝,西為禮拜大殿,造型為前廈後殿。殿內壁雕刻有古蘭經詩畫,殿旁有敏拜樓。門窗為透花雕刻,藝術精湛,造型美觀。寺院南北設有講經堂、教長室、沐浴室等,總計寺房41間,一律磚石結構,歇山式,五脊頂,富有民族特色。另有月台影壁,布局嚴謹,錯落有致。 清鹹豐十年(1860年)九月捻軍數萬,由魯西南攻入寧陽縣境。在與張子卿部團練激戰汶河三娘廟,為酬糧造舟渡汶河派兵至邊院一帶劫掠,毀後黃清真寺。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 阿訇唐振鐸(周家坡人)住寺勸化三載,積鈔二百千錢方才得以重修寺院。建國後,後黃村教民自願捐資重修了寺門、影壁及北講堂,並彩釉一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後黃清真寺
  • 地理位置:山東省肥城市
  • 占地面積:10餘畝
  • 著名景點:禮拜大殿
歷史沿革,規模建制,寺院大小,建築風格,地理交通,

歷史沿革

相傳為明朝所建,為全市最早的清真寺之一。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 阿訇唐振鐸(周家坡人)住寺勸化三載,積鈔二百千錢重修寺院。建國後,後黃村教民自願捐資重修了寺門、影壁及北講堂,並彩釉一新。

規模建制

寺院大小

寺院占地10餘畝,寺內西為禮拜大殿,造型為前廈後殿。殿內壁雕刻有古蘭經詩畫,殿旁有民拜樓。

建築風格

門窗為透花雕刻,藝術精湛,造型美觀。寺院南北設有講經堂、教長室、沐浴室等,總計寺房41間,一律磚石結構,歇山式,五脊頂,富有民族特色。另有月台影壁,布局嚴謹,錯落有致。

地理交通

位於山東省肥城市邊院鎮後黃村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