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鶴山

後鶴山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詩經》中的這句詩,描寫的就是現在的寧陽鶴山鄉。這塊充滿神秘色彩和靈氣的土地西周時為古遂國故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鶴山
  • 位於:山東省寧陽縣西北部
  • 人口:5.5萬
  • 耕地:8.8萬畝
基本介紹,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經濟基礎,歷史,

基本介紹

鶴山鄉位於山東省寧陽縣西北部,泰山腳下,汶河南岸,南有孔子故里曲阜,西與水泊梁山相望,總面積99平方公里,轄49個行政村,人口5.5萬人,耕地8.8萬畝。鶴山鄉東部為沖積平原,西部為山地丘陵,北部有大汶河穿越鄉境。

地理位置

東臨京福高速公路、京滬鐵路、104國道和濟兗路,中小路貫穿南北,辛周路、鶴光路橫穿東西,區位優勢突出,交通通訊便利。

自然資源

擁有豐富的石材資源、粘土資源和河砂資源,石灰石純度好,品位高,易開採,總儲量達到10億立方米,河砂儲量約8000萬立方米。

經濟基礎

工業經濟初步形成了以服裝、化工、建材、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的產業群體;農業經濟全面發展,形成了“東菜西果、北林中桑、全面發展制種業、畜牧業”的格局;特色產業初具規模,靈芝盆景、綠豆粉皮、井水白蓮藕、汶河鹹鴨蛋等是鶴山鄉遠近聞名的特色產品,正逐步發展成為鶴山的優勢產業;勞務輸出聞名全國,形成了“定單式培訓、成建制輸出、契約化管理、高水平返鄉創業”的“鶴山模式”,年輸出勞務人員2萬餘人,是魯西南最大的勞務市場。

歷史

據《史記》載,周武王封舜的後裔於遂(寧陽、肥城一帶),是魯國的附庸國,春秋時為齊所滅。其中的“九皋”,指的就是鶴山鄉境內的皋山以及中皋、東皋、西皋、泗皋等九座原是汶河寬廣水域中的高地。據《寧陽縣誌》記載,鄉境漢代屬春城侯國故地,春城為春秋時期所封一侯國,在故址曾出土銅鼎,地表散布有漢代瓦片、陶豆殘片等。2002年夏天,桑安口汶河段乾涸,驚現大批古井,成為一大奇觀。明代屬西鄉,清代屬泗皋社。抗日戰爭時期至1955年,屬第五區,1955年10月屬王卞區、鶴山鄉、泗皋鄉。1958年2月撤區並鄉後為鶴山鄉、王卞鄉,同年9月合併為鶴山人民公社,1985年11月撤區並鄉(鎮),2001年2月,鶴山、王卞合併為鶴山鄉。
後鶴山村地處鶴山鄉北部,鶴山山下東側有村莊,按其方位分別命名為前鶴山和後鶴山. 鶴山山位於該村西部,鶴山又名麒麟山。麒麟山之由來,則源於一段當地百姓流傳的神話。
古時候,一老農家居皋山南側,以種地為生,家中有一頭黃牛,是老農的心肝,黃牛和主人相依為命辛勤耕作了幾十載,但未得一犢。
一日晌午,烈日當空,老牛和家人在地里幹活,忽然,老牛腹中有東西作響,眼看快要下崽,隨即老牛臨產,產下一似牛非牛,似鹿非鹿,似龍非龍的小犢,小犢生後,老牛即亡,小犢生下後,便能站立,且哞聲振天,競能把鐵犁鏵之類的東西吞下,小犢也愈長愈大,愈長越大。還具有了騰雲駕霧的本領。
小犢向老農跪拜嗑頭,謝養育之恩,老農告訴他說,你看人們耕作那么辛苦,你只要盡力幫助一下他們就行了;話未說完,只見小犢抖動身軀,頓時風吹土動,霎時間,但見那一片土地象被耕耘過一樣,十分便於耕作,而且種出的莊稼特別好,當地百姓對此十分激動,可就是不知什麼原因。後來,人們逐漸發現,現在泗皋、王卞一帶種植的小麥品質特別好,從而有“金泗皋,銀王卞,要吃麥子下鶴山”的順口溜流傳開來。
老農和小犢為了長久為人們造福,便化作山峰留了下來,當地還有很多人至今仍懷念他們,再後來,人們紛紛傳說:玉帝認為自己是天庭和人間的主宰,功勞和地位蓋過一切,所以自己的府第應與自己至高無上的身份相符,於是,派遣吉祥如意化身的仙鶴和麒麟來到這裡共造風水寶地,老農便是松鶴,小犢便是麒麟,於是也有人稱這座山為麒麟山,也就是今天的鶴山。
不論怎樣,當地人一直認為鶴山是松鶴延年、吉祥幸福的象徵。
鶴山高 252.6米,立於鶴山東南方向,遠視此山,如松鶴一般,主峰為松鶴之首,兩側各有一側峰對稱,與主峰相依偎,呈“峰巒秀舉,勢如飛鶴”之態,故取名為“鶴山”。
鶴山上的古蹟眾多。山頂有“九九石”等充滿傳奇色彩的奇石,據傳,人們用手撫摸後,能祛病免災,延年益壽到九十九歲。山頂主峰周圍有古時屯兵紮寨留下的的旗桿窩,城牆遺蹟尤清晰可見。山腰處亦古蹟眾多,朝陽洞、老虎洞、仙人洞等洞穴密布,朝陽洞內還有古人刻石桌、石凳之類的東西,保存有古時的千手觀音,是珍貴的藝術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