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雪賦

《後雪賦》是唐代文學家羅隱創作的詠物賦。此賦先借鄒陽之口,表達對雪“不擇地而下,然後浼潔白之性”的不滿;再借司馬相如之口表達了只看到、描繪雪的“瑩淨”“輕明”“潔白”,看不到雪的另一面,是“適彰孤露”的觀點。全賦運筆近乎散體,多用對話,如同口語,無駢儷之習氣,顯得質樸自然。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後雪賦
  • 作者:羅隱
  • 創作年代晚唐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賦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後雪賦
鄒生閱相如之詞,呀然解頤曰:“善則善矣,猶有所遺。”梁王屬酒盈卮:“惟生少思,苟有獨見,吾當考之。”生曰:“若夫瑩淨之姿,輕明之質,風雅交證,方圓間出,臣萬分之中,無相如之言。所見者藩混槍吹,腐敗掀空,雪不斂片,飄飄其中。污穢所宗,牛馬所避,下下高高,雪為之積。至若漲鹽池之水,屹銅山之顛,觸類而生,不可殫言。臣所以惡其不擇地而下,然後浼潔白之性焉。”梁王詠嘆斯文,撤去樽酒。相如竦然,再拜稽首:“若臣所為,適彰孤陋。敬服斯文,請事良友。”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鄒生:西漢文學家鄒陽(前206—前129)。相如: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前179—前117)。
⑵呀然解頤:開口發笑貌。呀然,開口笑。頤,人的下頷。
⑶梁王:西漢梁孝王劉武,漢文帝劉恆之子。廣招賓客,喜好文學,司馬相如、枚乘等文學名士曾聚集其門下。屬酒盈卮:倒滿一杯酒。卮:酒器。
⑷惟:語氣詞,表示希望。少:意同“稍”。
⑸瑩淨:晶瑩潔白。
⑹輕明:輕飄明亮。
⑺風雅交證:引用《詩經》“風”“雅”的句子作為例子。
⑻方圓間出:莊重的和圓潤的文辭交相出現。
⑼藩混:藩,籬笆;混,即“溷”,廁所。槍:同“搶”,碰撞。
⑽宗:本源。
⑾鹽池:產鹽的湖沼。
⑿殫言:盡言。
⒀浼(měi):玷污。
⒁辣然:震驚貌。
⒂稽首:古代一種跪拜禮。
⒃)彰:顯示。孤陋:學識淺薄。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鄒陽看罷司馬相如描寫雪的文辭,不禁微微一笑,說道:“好倒是好,但還有所不足。”梁王倒滿一杯酒,說:“希望你稍微思索一下,如果有獨到的見解,我一定認真對待。”鄒陽說:“像相如描寫雪晶瑩潔白的姿態,輕飄明亮的本質,不斷引用《詩經》作為例證,莊重的和圓潤的文辭交相出現,下臣我一萬句之中,也沒有相如的一句。我看到的是,廁所里污穢橫流,臭氣熏天,雪竟然毫不收斂,飄落其中。這是污穢的本源,連牛馬畜牲也都迴避,雪花卻上上下下在此處聚積。至於像上漲鹽池之水,覆蓋銅山之巔,遇著物體便下落,不可以一一地說出來。這就是我討厭它不選擇地方降落,然後玷污潔白本性的原因。”梁王聽後嘆息好久,命人撤掉酒席。司馬相如十分震驚,拜倒行禮,說:“像我做的文章,恰好明白地顯示出我的淺薄,我非常佩服您的文章,請讓我成為您的好朋友吧。”

創作背景

南朝劉宋謝惠連的《雪賦》虛構梁王宴請賓客,司馬相如即席作雪賦,引出鄒陽和枚乘吟詠的內容。羅隱這篇《後雪賦》,正是在謝惠連《雪賦》的內容基礎上生髮出來的。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羅隱以前,以雪為題材的詩文賦已經很多。《詩經》中已有“北風其涼,雨雪其雱”“雨雪漉漉,見晛日消”等描寫雪的詩句。其後以雪為描寫對象的詩歌層出不窮,大量湧現,僅《文苑英華·詩·天部四》所錄就有“詠雪”詩33首,“對雪”詩17首,“喜雪”詩7首(其中有羅隱作品)。在描寫雪的詩人中還出現了謝道韞等“詠絮才”(《世說新語》《晉書·列女傳》均有記載)。至於像晉庾肅、羊孚,南朝梁沈約等人所著《雪贊》之類的文,更“沉沉夥矣”。以雪為題材的賦,也已經有很多,如西晉孫楚、東晉李顒、南朝宋謝惠連、北周劉璠等人都曾寫《雪賦》。前人這許多詩、文、賦,寫雪的形狀顏色,寫雪的形成作用,寫雪的性質神韻,寫雪造成的不同情觀,或溢讚美之義,或抒憤懣情懷,涉及雪本身以及有關的許多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文學創作是創造性活動,藝術作品是創造的結晶。發現新題材的開創固不容易,但利用許多前人寫過的題材、歌詠過的景物而別出心裁、另立新意同樣非常困難。相傳李白游黃鶴樓,見有崔顥題詩其上,而自己不能錦上添花或別出新意,於是不再題詩。錦上添花,另闢蹊徑,談何容易!弄不好,便成為狗尾續貂,貽笑他人。羅隱卻以其獨到的觀察與思考,別開生面,創造性地寫出不同於前人的《後雪賦》。
《後雪賦》是寫雪的短篇小賦,很像個精彩的戲劇選段,在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上都有異於前人的獨到之處。因為對於雪所具有的“瑩淨之姿”“輕明之質”“潔白之性”,前人歌詠描繪的甚多,人們已達成共識,作者對此也無異議,所以《後雪賦》從“鄒生閱相如之詞,呀然解頤”開始寫起。這樣既可節省文字,也免得文章枝蔓,影響突出主題。《後雪賦》有意掃除過去賦雪的陳套,注入諷刺的內容。賦借鄒生之口,表達對雪“不擇地而下,然後浼潔白之性”的不滿;借相如之口表達作者這樣的觀點:只看到、描繪雪的“瑩淨”“輕明”“潔白”,看不到雪的另一面,是“適彰孤露”。作為翻案文章,小賦告訴人們:對人、事、物以至世界,不要都看得那么美麗、潔白,還要看到另一面,並且應該描寫、揭露。此賦不僅是對高雅文人的一種諷刺,也是作者文藝觀點的宣言,是一篇文藝化的文學論文。
羅隱之賦,不矜才,不使氣,在平淡中顯示諷刺的鋒芒,語言上無駢儷之習氣,質樸自然。此賦同樣表現出這些特點。與其他賦相比較,此賦也自有其特點。二百多字的短賦,寫三個人物的言語、動作以至表情,寫了梁王態度的變化,完成翻案,表達豐富的思想內容。這不能不認為得力於作者對題材的剪裁和組織之妙。至於短賦而有戲劇性,更是值得稱道的特色。

名家點評

中國賦學研究會原理事長馬積高賦史》:這在高雅的文人看來,真是大煞風景。然而作者正是要告訴這些人:你們不要把世界看得那么美麗和潔白,這裡面有著極平凡乃至極污穢的東西,應該去描寫它,揭露它。所以,此賦不僅是對那些高雅的文人的種諷刺,也是作者文藝觀點的宣言,一篇文藝化的文學論文。羅隱和唐末的一些現實主義作家正是本著這種觀點寫出了一些暴露社會黑暗的詩賦和雜文。

作者簡介

羅隱(833—909),唐末文學家。字昭諫,餘杭(今屬浙江)人,一作新登(今浙江桐廬)人。本名橫,以十舉進士不第,乃改名。唐光啟中,入鎮海節度使錢鏐幕,後遷節度判官、給事中等職。其詩頗有諷刺現實之作,多用口語,故少數作品能流傳於民間。有詩集《甲乙集》,清人輯有《羅昭諫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