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計生時代
- 實施時間 :2016年1月1日
提出,數據概覽,
提出
穆光宗是最早提出“後計畫生育時代”概念的學者。
“後計畫生育時代,是指完成了生育使命的家庭所進入的時期,確切說是指後計畫生育家庭,而不是指所有家庭。”穆光宗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後計畫生育時代的本意,是很多家庭已經履行了計畫生育義務和使命,不可能再生育了,到了家庭生命周期中後期,需要共享改革紅利。
一對夫妻的結合意味著一個家庭的誕生,從新婚到終老,每個家庭都會經歷不同階段,也就是家庭生命周期。這其中的家庭生命周期中後期,就包括隨著夫妻年齡的增長,無法再生育的時期。
1980年9月25日,黨中央發表了《關於控制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明確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號召黨團員帶頭執行計畫生育,開始全面推行計畫生育。
數據概覽
國家衛計委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說,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人口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下降到2012年的12.1‰,人口自然增長率由1970年的25.8‰下降到2012年的4.95‰。1970年,全國人口6億多,出生人口2739萬人,淨增2321萬人;2012年,總人口13億多,但淨增人口669萬人,相當於上世紀70年代的五分之一。
但穆光宗稱,我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實現了低生育目標。彼時人口內在自然增長率轉為負值,人口開始積累負增長慣性,標誌著中國人口增長的方向性改變,即從內在趨勢來看,中國人口開始積累下降的勢能,逐步達到零增長直至負增長。
總和生育率是衡量生育水平常用的指標之一,指的是平均每個婦女在育齡期生育的孩子數。長期實行計畫生育政策的一個結果,是總和生育率的顯著下降。
1992年,國家計畫生育委員會組織的全國38萬人抽樣調查顯示,1990年總和生育率為2.04,1991年為1.66,第一次降到2.1的國際上公認的更替水平以下。雖然這一結果當時令學術界譁然,且爭議較大,但一個肯定的事實是,總和生育率已經顯著下降。
2007年1月公布的《國家人口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總和生育率已降到1.8左右,並穩定多年。而1.8的總合生育率也是2004年啟動的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確定的生育水平目標。目前,按照官方的說法,修正人口普查漏報等情況,我國總和生育率在1.5~1.6,遠低於更替水平。
“隨著低生育水平的穩定、越來越多的計畫生育家庭進入生命周期的中後期以及計畫生育老人群體的產生,我們其實已經進入了後計畫生育時代、後人口控制社會。”穆光宗說。
在他看來,後人口控制社會是不再行政干預人口出生的社會。
不過從官方表態看,堅持計畫生育至少在很長一段時期仍將是一項基本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