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肛魚

後肛魚

後肛魚,學名:Opisthoproctus soleatus (Vaillant, 1888),為後肛魚科後肛魚屬的一種深海魚類。全長可達10.5厘米,體側和腹面有大而薄的圓鱗,易脫落;頭部裸露。尾鰭分為上下2部分。體褐色;頭側具金屬光澤;眼黑色;鰭無色。 許多微明帶的魚都具有筒狀眼鏡,其結構適於向上觀察海面,以期來自那裡的殘餘光線可以勾勒出獵物的輪廓。這種眼睛存在的問題是側向視力不佳。為彌補這一點,這些魚種有的具有非常大的視網膜,使它們能夠看到側面和下面。隸屬後肛魚科,後肛魚屬(本屬共2種)。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均有分布,我國僅見於南海,垂直分布約4000m~0m。

後肛科眼呈望遠鏡式,垂直位。體呈長橢圓形,腹部平。鱗大。鰓蓋條骨2~4根。肛門後面有一個大的腺體,含有會發光的細菌。

發自肛腺的的光線遇到腹部的特殊細胞,使從下面看起來很寬。人們不清楚這樣寬變發光的腹部的確切用途,但這顯然有助於掩藏它們的真實輪廓。本科十分稀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後肛魚
  • 拉丁學名:Opisthoproctus soleatus (Vaillant, 1888)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鮭目
  • 亞目:水珍魚亞目
  • :後肛魚科
  • :後肛魚屬
  • :後肛魚
  • 分布區域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均有分布,包括中國的南海及台灣省海域。
外形特徵,捕食,分布,

外形特徵

體長為身高2.4倍,為頭長2.5倍;頭長為吻長3.4倍,為眼經3.8倍。
後肛魚
體短高,頭和體腹面平扁,整體似熨斗狀,長約5厘米。體褐色,頭側具金屬光澤,鰭無色。眼成典型的望遠鏡式,垂直位,有望遠鏡般的眼睛向上面,能從獵物的下面悄悄地接近。口裂小。體側和腹面成大而薄的圓鱗,易脫落,頭部裸露。背鰭位於體背後部。有一個小脂鰭在背鰭末端與尾鰭基中間。臀鰭退化短小,僅位於下尾鰭之前。胸鰭基部柄狀,距離胸部腹緣較距側線稍近。腹鰭較大,位於背鰭起點稍前下方。尾鰭分為上下倆部分。為深海魚類。
後肛魚有著一對銅鈴大的眼睛,這雙眼睛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能讓後肛魚捕捉到深海處所有微小的光芒,因為後肛魚會在200米~1000米有微弱亮光的水層游弋。在它捕食獵物或逃避天敵時,這對大眼睛自然給它帶來不少好處。

捕食

後肛魚都是鮭的同類,為了適應深海生活,和有許多差異的形態。後肛魚有像望遠鏡般的眼睛向上面,能從獵物的下面悄悄地接近。

分布

有8屬約19種。中國產1屬1種。印度產1屬2種。
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海域,垂直分布約4000至0米,數量十分稀少。中國產於南海諸島海域、水深約1,352米的海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