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竹是1860年設立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竹
- 羅馬字母拼寫:Hòuzhú
- 設立年份:1860
- 性質:歷史地名
後竹是1860年設立的地名。
水後竹喬木狀竹種,剛竹屬稈高挺秀,枝葉青翠,是長江下游各省區重要的觀賞和用材竹種之一,富有很好的觀賞價值。形態特徵 喬木狀竹種,地下莖單軸散生。稈挺直,高8~22米,徑4~14厘米,稈綠色,無毛,老竹在節下有白粉 環;節間在分枝一側有縱溝;新枝微被白粉。節處呈兩環,隆起。葉二至五枚生於小枝...
後竹場巷 後竹場巷是主要以經營竹類商品得名的地名。地名來歷 1830年左右以經營竹類商品得名。約定成俗,第一次全國地名普查,經無錫市地名委員會確認,《無錫市地名錄》(1983年)收錄。歷史沿革 2002年蓮蓉橋堍低洼地區改造拆除。
《崇勝寺後竹千餘竿獨一根秀出呼為竹尊者》是北宋詩人釋德洪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高節長身老不枯,平生風骨自清癯。愛君脩竹為尊者,卻笑寒松作大夫。不見同行。戲將秋色供得飽無。作者簡介 釋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號覺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豐)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雙成...
《僦月軒後竹》是明代鐘惺創作的一首詩 。作品原文 僦月還兼竹,深知所取饒。月明無夜夜,竹好得朝朝。以爾為朋友,何曾有寂囂。誰能風雨後,聲影共蕭蕭 。作者簡介 鐘惺(1574—1624),明湖廣竟陵人,字伯敬,號退谷。萬曆三十八年進士。授行人,歷官南京禮部主事。租秦淮水閣讀史,記其心得為《史懷》。
竹類植物是禾本科竹亞科植物。竹亞科是一類再生性很強的植物,是重要的造園材料,是構成中國園林的重要元素。中國是竹類植物分布的中心地區之一,除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外,全國均有分布。中國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類植物最早的國家。竹類植物是集文化美學、景觀價值於一身的優良品種,用於造園至少已有...
灰竹(Phyllostachys nuda McClure)是禾本科、剛竹屬喬木或灌木狀竹類植物。地下莖為單軸散生,竿高可達9米,節處常為暗紫色,節下方有暗紫色暈斑,無毛,竿壁厚,竿環強烈隆起,高於稍隆起的籜環。籜舌黃綠色,狹而高,頂端截形,邊緣生短纖毛;籜片綠色,無葉耳及鞘口繸毛;葉片披針形至帶狀披針形,花枝呈...
毛竹開花結實不穩定,種子來源和數量受極大限制,故採取分殖、母竹、竹鞭等無性繁殖育苗。分殖育苗 將種子培育的1年生竹苗或2年生留床苗,於次年2-3月份進行定植。栽植時不宜過深,根系要舒展,土要壓實,覆土要高於幼苗原深度1cm為宜,栽後澆足定根水。種子育苗後,可在3-5年內連續進行分殖育苗。母竹育苗...
竹桿常為圓筒形,極少為四角形,由節間和節連線而成,節間常中空,少數實心,節由籜環和桿環構成。每節上分枝。葉有兩種,一為莖生葉,俗稱籜葉;另一為營養葉,披針形,大小隨品種而異。竹花由鱗被、雄蕊和雌蕊組成。果實多為穎果。竹類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為營養生長階段,一旦開花結實後全部株叢即枯死而...
木䉡竹林絕大多數生長在在平原,丘林地區的房前屋後雜地和溪河沿岸的沖積地帶,在海拔300米以下的丘陵山腳或緩坡地,也可營造木䉡竹林。木䉡竹要求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在其分布範圍內,年平均溫度17-20℃,1月份平均氣溫6-8℃,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都能生長良好。木䉡竹能耐-5℃的低溫,木䉡竹對...
解砒毒,食砒垂死者:南天竹子四兩,擂水服之。如無鮮者,即用於子一、二兩煎湯服亦可。(《綱目拾遺》)治八角虱:紅杷子同水銀搗爛擦之。亦可浸酒,去風痹。(《綱目拾遺》)觀賞價值 南天竹被廣泛作為觀賞植物,冬季南天竹部分葉可變成橙紅色或淺紫紅色,果實亮紅色,各地公園及庭園常見栽培。南天竹莖幹...
裝育苗袋:將配製好的基質用辛硫磷加地菌散消毒,然後裝入8厘米x12厘米的育苗袋內,整齊排列備用(袋內基質以澆透水後達九分滿為宜)。採集 選2年以上生母竹,將母竹上帶有氣根的竹枝從基部帶根剝離,采枝後的母竹仍可作綠化或工藝用。注意保持竹枝基部完整,不開裂,並保持氣根完好。將竹枝帶葉部分剪去,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