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硐茶燈
- 興起地區:貴州松桃大路鄉
- 所屬活動:傳統民間劇種
- 源於:茶山文化
茶燈源於當時的茶山文化,是一種集燈、歌、舞、戲、鑼鼓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為一體的民間藝術,一般是雙人表演,表演者都為男性,分丑角與旦角,因有“女不跳茶燈”之俗,旦角通常由男角扮演。演員除丑角和旦角外,還有幫腔人員,人數不等,還有部分人握舉著一盞戲燈,站在表演區周圍,既照明,又在遇到主演員需要幫腔時共同幫唱或搭白;伴奏樂器以打擊樂為主,有鼓、鑼(分銅鑼、勾鑼)、鈸(分頭鈸、二鈸),具體打法有雞啄米、急急風、懶龍過江、雞拍翅、龍擺尾、鳳點頭等,在長期的演出中茶燈藝術不斷的改進加工,它由原來的雙人表演。發展為四人、六人、八人表演,甚至更多人的群體表演。茶燈不管是雙人、多人乃至群體表演,都離不開它的藝術結構,即太平燈、壽元燈、架橋燈、送子燈、玩耍燈等多個種類;唱跳表演種類分為“迎燈拜主”、“開財門”、“跳燈唱戲”、“化財送燈”四個部分。隨著旅遊業的繁榮與發展,茶燈以旅遊為載體把這絕美的民間藝術推向市場,讓它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