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發優勢與區域發展》是2004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必達。
基本介紹
- 書名:《後發優勢與區域發展》
- 作者:王必達
- ISBN:7-309-03941-6/F.859
- 頁數:246頁
- 定價:23.00元
- 出版時間:2004年5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小16 開
- 字數:202千字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區域後發優勢為核心概念和中心線索探討了後發區域經濟跨越發展的問題,從而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機制的形成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思路。區域後發優勢的邏輯起點是先發區域與後發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存在的差距,因此作者關於後發區域經濟跨越發展的基本主張是利用差距來縮小差距。
圖書目錄
本書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區域與後發區域
一、區域及其分類
二、後發區域的客觀性
第二節 後發區域的經濟發展:一個有價值的研究領域
一、理論價值
二、實際意義
第三節 本文的研究方法與結構
一、研究方法
二、思路與結構
三、創新與不足之處
第二章 區域經濟發展理論綜述與批判
第一節 區域經濟發展階段理論
一、胡佛和費雪的標準階段次序理論
二、羅斯托區域經濟成長的進化序列模型
三、弗里德曼的空間組織階段理論
第二節 新古典主義趨同假說
一、單一區域經濟成長模型
二、出口基地理論
三、要素價格均等模型
第三節 結構主義區域發展觀
一、增長極理論
二、地理上的二元經濟理論
三、區際經濟成長相互傳遞理論
四、倒U型統計模型
第四節 新經濟地理學理論
一、新經濟地理學理論的產生
二、新經濟地理學理論的主要內容
第五節 總結與討論
一、對區域經濟發展理論的評價
二、本章最主要的結論
第三章 區域後發優勢分析框架
第一節 後發優勢範式:源起、形成與發展
一、後發優勢思想的起源
二、後發優勢理論的形成
三、後發優勢理論的深化與發展
四、小結
第二節 區域後發優勢概念的提出
一、先發展經濟體與後發展經濟體
二、區域先發優勢與區域後發優勢
三、後發區域經濟發展動力的轉換
第三節 區域後發優勢驅動增長模型
一、基本假設
二、先發區域的率先創新行為
三、後發區域的模仿創新行為
四、模仿創新成本與後發利益遞減
第四節 區域後發優勢的本質特徵
一、替代性
二、相對性
三、潛在性
第四章 區域後發優勢形成機理
第一節 技術模仿創新
一、技術與技術模仿創新
二、技術模仿創新與區域經濟發展
三、後發區域技術模仿創新的後發優勢
第二節 制度移植變遷
一、制度與制度移植變遷
二、制度移植變遷與區域經濟發展
三、後發區域制度移植變遷的後發優勢
第三節 結構動態最佳化
一、產業結構與產業結構最佳化
二、產業結構最佳化與區域經濟發展
三、後發區域產業結構最佳化的後發優勢
第五章 區域後發優勢的轉化條件
第一節 資本形成條件
一、區域內物質資本的形成
二、區域內人力資本的形成
第二節 規模經濟條件
一、什麼是規模經濟
二、規模經濟與區域發展:從Krugman的中心ˉˉ外圍
模型談起
三、規模經濟與區域後發優勢的發揮
第三節 組合條件
一、技術模仿與制度移植的互動性
二、制度移植與非正式約束的兼容性
三、市場空間結構一元化
第四節 條件缺失與政府替代
一、政府替代的可能性
二、政府替代的作用範圍 1
第六章 中國西部地區後發優勢的實證分析
第一節 中國的區域發展差距與區域發展動力
一、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東西經濟發展差距
二、中國東西經濟發展差距的基本效應
第二節 中國西部地區後發優勢的困境分析
一、西部地區因物質資本稀缺而導致技術模仿和
制度學習的動力不足
二、西部地區因知識貧困而導致技術對經濟的擴散張力
不足
三、西部地區因較低的產業層次而缺乏對現有新技術的
承載能力
四、西部地區規模經濟難以形成不利於發展
要素的逆轉
五、西部地區的後發優勢受後發劣勢的排斥、
侵蝕和漏損
六、西部地區人口轉變的困境不利於其後
發優勢的發揮
七、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條件制約了其後
發優勢的發揮
八、中央政府區域經濟政策的外部驅動效應還不足
以使西部地區充分地發揮後發優勢
第三節 中國西部地區後發優勢的政策選擇
一、建立有效的投融資體系,促進西部地區物質資本
的形成
二、消除知識貧困,促進西部地區內生技術
資源的形成
三、推進工業化進程,最佳化各產業內部結構,提高西部
地區整個產業承載技術的能力
四、改善區域內運輸條件,加快城市化進程,促進西部
地區規模經濟效應的形成
五、通過制度學習和文化創新,提高西部地區發展要素
的收益率
六、抑制人口膨脹,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西部地區人口、
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後記
ABSTRACT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區域與後發區域
一、區域及其分類
二、後發區域的客觀性
第二節 後發區域的經濟發展:一個有價值的研究領域
一、理論價值
二、實際意義
第三節 本文的研究方法與結構
一、研究方法
二、思路與結構
三、創新與不足之處
第二章 區域經濟發展理論綜述與批判
第一節 區域經濟發展階段理論
一、胡佛和費雪的標準階段次序理論
二、羅斯托區域經濟成長的進化序列模型
三、弗里德曼的空間組織階段理論
第二節 新古典主義趨同假說
一、單一區域經濟成長模型
二、出口基地理論
三、要素價格均等模型
第三節 結構主義區域發展觀
一、增長極理論
二、地理上的二元經濟理論
三、區際經濟成長相互傳遞理論
四、倒U型統計模型
第四節 新經濟地理學理論
一、新經濟地理學理論的產生
二、新經濟地理學理論的主要內容
第五節 總結與討論
一、對區域經濟發展理論的評價
二、本章最主要的結論
第三章 區域後發優勢分析框架
第一節 後發優勢範式:源起、形成與發展
一、後發優勢思想的起源
二、後發優勢理論的形成
三、後發優勢理論的深化與發展
四、小結
第二節 區域後發優勢概念的提出
一、先發展經濟體與後發展經濟體
二、區域先發優勢與區域後發優勢
三、後發區域經濟發展動力的轉換
第三節 區域後發優勢驅動增長模型
一、基本假設
二、先發區域的率先創新行為
三、後發區域的模仿創新行為
四、模仿創新成本與後發利益遞減
第四節 區域後發優勢的本質特徵
一、替代性
二、相對性
三、潛在性
第四章 區域後發優勢形成機理
第一節 技術模仿創新
一、技術與技術模仿創新
二、技術模仿創新與區域經濟發展
三、後發區域技術模仿創新的後發優勢
第二節 制度移植變遷
一、制度與制度移植變遷
二、制度移植變遷與區域經濟發展
三、後發區域制度移植變遷的後發優勢
第三節 結構動態最佳化
一、產業結構與產業結構最佳化
二、產業結構最佳化與區域經濟發展
三、後發區域產業結構最佳化的後發優勢
第五章 區域後發優勢的轉化條件
第一節 資本形成條件
一、區域內物質資本的形成
二、區域內人力資本的形成
第二節 規模經濟條件
一、什麼是規模經濟
二、規模經濟與區域發展:從Krugman的中心ˉˉ外圍
模型談起
三、規模經濟與區域後發優勢的發揮
第三節 組合條件
一、技術模仿與制度移植的互動性
二、制度移植與非正式約束的兼容性
三、市場空間結構一元化
第四節 條件缺失與政府替代
一、政府替代的可能性
二、政府替代的作用範圍 1
第六章 中國西部地區後發優勢的實證分析
第一節 中國的區域發展差距與區域發展動力
一、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東西經濟發展差距
二、中國東西經濟發展差距的基本效應
第二節 中國西部地區後發優勢的困境分析
一、西部地區因物質資本稀缺而導致技術模仿和
制度學習的動力不足
二、西部地區因知識貧困而導致技術對經濟的擴散張力
不足
三、西部地區因較低的產業層次而缺乏對現有新技術的
承載能力
四、西部地區規模經濟難以形成不利於發展
要素的逆轉
五、西部地區的後發優勢受後發劣勢的排斥、
侵蝕和漏損
六、西部地區人口轉變的困境不利於其後
發優勢的發揮
七、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條件制約了其後
發優勢的發揮
八、中央政府區域經濟政策的外部驅動效應還不足
以使西部地區充分地發揮後發優勢
第三節 中國西部地區後發優勢的政策選擇
一、建立有效的投融資體系,促進西部地區物質資本
的形成
二、消除知識貧困,促進西部地區內生技術
資源的形成
三、推進工業化進程,最佳化各產業內部結構,提高西部
地區整個產業承載技術的能力
四、改善區域內運輸條件,加快城市化進程,促進西部
地區規模經濟效應的形成
五、通過制度學習和文化創新,提高西部地區發展要素
的收益率
六、抑制人口膨脹,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西部地區人口、
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