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留名府鄉

後留名府鄉

後留名府鎮即為留府,留府鄉又稱後留名府鄉,隸屬河北省景縣,位於河北省衡水市境中東部,景縣縣境最西端,東臨溫城鄉王謙寺鎮,南接經濟重鎮龍華鎮,西部和北部與武邑縣交界。境內有385省道寧武路(山東寧津-吳橋-景縣-武邑)、906縣道景龍路(景州-龍華)、959鄉道龍留路(龍華-留府)、960鄉道魁朴公路(魁星莊-朴莊)、961鄉道(朴莊-王上營)等,其中385省道、959鄉道和960鄉道等三條主幹線公路從鎮區交叉穿行而過,x906縣城至龍華的國家一級標準建設的景州大道(景龍路)在境內聖堂村通過,石濟客專(石家莊-濟南的客運鐵路專線)橫穿境中部,在境內鎮區南側通過,南靠衡德濱(衡水-德州-濱州)高速公路,鎮區距衡德高速龍華入口9千米,距太青高鐵景州站14千米,距景縣縣城景州鎮18千米,距衡水市區35千米。境內還有天然氣管道。截止到2014年年底,全鎮總面積84.4平方千米,人口3萬人。轄40個村委會。鄉政府駐留府新鎮區寧武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後留名府鄉
  • 外文名稱:Liufu
  • 別名:留府鄉、留府鎮、後留名府鎮、橡膠之鄉
  • 行政區類別:鎮、鄉
  • 所屬地區:河北省衡水市景縣
  • 下轄地區:留府村、魁星莊村、朴莊村、西路村、王上營村等40個村
  • 政府駐地:景縣留府新鎮區寧武路1號
  • 電話區號:0318
  • 郵政區碼:053515
  • 地理位置:河北省東南部
  • 面積:84.4平方千米
  • 人口:3萬人
  • 方言:景州話
  • 火車站:景州站、龍華站、衡水站
  • 車牌代碼:冀T
  • 行政區代碼:131127204
  • 成立時間:1929年
鎮情概況,經濟發展,工業經濟,農業經濟,歷史沿革,交通通訊,交通,通訊,石濟客運專線鐵路,鎮區街路,留府古今名人,行政區劃,

鎮情概況

後留名府(留府)鄉,隸屬河北省景縣,位於河北省衡水市境中東部,景縣縣境最西端,東臨溫城鄉王謙寺鎮,南接經濟重鎮龍華鎮,西部和北部與武邑縣交界。境內有385省道寧武路(山東寧津-吳橋-景縣-武邑)和兩條縣鄉主幹公路(後留名府-龍華、後留名府-洚河流)從鎮區交叉穿行而過,x906縣城至龍華的國家一級標準建設的景州大道(景龍路)在境內聖堂村通過,太青高鐵石濟客專(石家莊-濟南的客運鐵路專線)橫穿境中部,在境內鎮區南側通過,南靠衡德濱(衡水-德州-濱州)高速公路,鎮區距衡德高速龍華入口9千米,距石濟客專景州站14千米,距景縣縣城景州鎮18千米,距衡水市區35千米。境內還有天然氣管道。目前,轄區內各村的自來水、有線數位電視、寬頻網路、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通訊的4g手機信號覆蓋等工程在全鎮40個村全部開通。截止到2015年年底,全鎮總面積84.4平方千米,人口3萬人。轄40個村委會。鄉政府駐留府新鎮區寧武路。

經濟發展

工業經濟

以橡塑製品為主,全鎮有數十家橡塑企業,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部分產品銷往國外。

農業經濟

糧食類:玉米、小麥、棉花、花生、辣椒、大豆等;
水果類:蘋果、杏、蜜桃等;
養殖業:蛋雞、種鴿、肉豬、羊等
為方便老百姓,到目前為止,留府鄉境內建有4個農貿市場,分別是:留府(四、九)、王上營(三、八)、西路(二、七)、朴莊(一、六)

歷史沿革

景縣留府始置於1929年,因原政府所在地在後留名府村,所以又叫後留名府鄉(居民的有效身份證件和戶口本登記的都是留府鄉)。
景縣留府鄉全境地形圖景縣留府鄉全境地形圖
中華民國以前,後留名府原稱後劉名府。相傳,明朝一官員因犯罪被判充軍雲南。至此,接到朝廷的特赦令,被赦免無罪。他高興的對人說:我已年邁,此去雲南有死無生,沒想到至此得以赦免,看起來劉名府乃留命府也。藉此,當地百姓將劉名府改名“留命府”,後逐漸演化為後留名府。
明代,後留名府鎮隸屬景州管轄。其中,本鎮西路古莊村一帶,在西漢時期為冀州信都國平堤縣治所(東漢時撤銷該縣治)。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州為縣,景州改為景縣,當地隸屬直隸省景縣;民國十七年(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1929年廢社編鄉,始在後留名府村建立鄉治,即河北省景縣第三區第二十三鄉。
1938年,景縣抗日民主政府在王謙寺成立,下設五區。後留名府鄉隸屬冀南五專署景縣宋門區(治所在今溫城鄉宋門村)。
1940年7月1日,根據抗日戰爭的需要,以安陵—景州城—王謙寺為界,景縣劃分為景南和景北兩縣。後留名府鄉隸屬冀南五專署景北縣二區(宋門);景北縣抗日游擊政府駐後留名府(朴莊村)。
1945年11月,景南、景北兩縣合併為景縣。後留名府鄉隸屬冀南五專署景縣五區(治所在今溫城鄉宋門村)。
後留名府新政府街後留名府新政府街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8月,後留名府鄉隸屬河北省衡水專區景縣;1952年9月,撤銷衡水專區,改屬河北省滄縣專區;1958年6月,改屬河北省天津專區;1958 年11月,景縣、故城和吳橋三縣合併為吳橋大縣,同時鄉改為人民公社,後留名府鄉改為河北省天津市吳橋縣王謙寺人民公社留名府管理區;1961年6月1日,景縣從吳橋縣分出,撤銷管理區,留府管理區改為河北省滄州專區景縣後留名府人民公社;1962年6月,衡水專區重新組建後,改為河北省衡水專區(1970年改為衡水地區,1996年5月改為衡水市)景縣後留名府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留府鄉,1996年西路鄉併入。
後留名府鎮所轄各村村名的歷史由來:
——摘引整理自《景縣誌》(景縣誌編纂委員會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志叢書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後留名府 明朝以前原稱劉名府。相傳,明朝一官員因犯罪被判充軍雲南。至此,接到朝廷的特赦令,被赦免無罪。他高興的對人說:我已年邁,此去雲南有死無生,沒想到至此得以赦免,看起來劉名府乃留命府也。藉此,劉名府改名“留命府”。後逐漸演化為留名府。因村莊分為南北兩個自然村,此村居北部,故稱後留名府。
前留名府 建置同後留名府。因該村在南,取名前留名府。
小營 相傳,明初戰爭連年,此地為一兵營,戰爭結束後,發展成村,取名為小營。
曹上營 相傳,明初戰爭連年,此地為兵營,戰爭結束後,曹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立村取名曹上營。
宋上營 建置同曹上營。因該村宋姓所建,故稱宋上營。
王上營 建置同曹上營。因該村王姓所建,故稱王上營。
野廠 據傳,明初,這裡曾駐紮兵營,是軍隊練兵放馬的一片大荒場。後劉、陳、靳三姓遷此立村,取名野場。因“場”與“廠”同音,後演化為野廠。此村歷史以來分為三個自然村,分別取名劉家野場、陳家野場、靳家野場,後又按方位稱之為西野廠(該村居西)、後野廠(該村居北)、前野廠(該村居東南,明清時稱東野廠)。明、清和民國時期,三個自然村各為行政村,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合併為一個行政村。
白王柯枝 相傳,明朝以前,該處有王、柯、訾三姓人居住,三姓合建一莊,取名王柯訾。當地語音訾和枝同,逐漸演變為王柯枝。明初“燕王掃北”時,村子被毀,後有曹、張、白、柴四姓遷此附近分別立村,該村白姓所建,取名白王柯枝。(明朝,同期曾有張家王柯枝、劉家王柯枝、李家王柯枝、柴家王柯枝、邢家王柯枝、曹家王柯枝共六個行政村;民國十八年即公元1929年,同期曾有張王柯枝、柴王柯枝、曹王柯枝、白王柯枝、訾王柯枝共五個行政村)
曹王柯枝 建置同白王柯枝。因該村曹姓所建,取名曹王柯枝。
柴王柯枝 建置同白王柯枝。因該村柴姓所建,取名柴王柯枝。
張王柯枝 建置同白王柯枝。因該村張姓所建,取名張王柯枝。
魁星莊 相傳,明朝時,此處大片土地懼為張王柯枝村一戶地主所有,佃農為其種地於此,習稱莊子。因此地曾有一魁星廟,村名遂改稱魁星莊實際:明代中葉之末,張茂德(明代右副都御使張瑋的五世嫡長孫)在張王柯枝村南建莊園、宗祠、魁星廟、土地廟等,名曰:魁星莊;張克繩(明代右副都御使張瑋的五世孫)在魁星莊東南建莊園,名曰:東南莊。清代,魁星莊、東南莊逐成一自然村,名曰:魁星莊,民間習稱莊子。
辛莊 相傳,明初,由山西洪洞縣遷民至此,新建村莊,故名新莊,後演變為辛莊。
朴莊 該村建於明初,原名南朴莊村,當時張氏一家由山西洪洞縣遷來,在一坡地上建村,取名坡莊。因“坡”和“朴”有同音,逐漸演化為朴莊;因北有朴莊,為避免村莊重名,更名為南朴莊;後來,一曹姓又從小營遷此,南朴莊曹姓逐漸壯大,因其有權有勢,全國地名普查時,改名為曹朴莊,後又更正為朴莊。
南莊頭 相傳,明朝以前,此地和千民屯是一大鎮,東西街長十數里。元末明初,此鎮被毀,只剩兩頭。鎮西頭南面倖存的幾戶重新安家立村,取名南莊頭。
霸家寺 據查,明初,張姓族人由山西洪洞縣遷此立村。此處原有一八角廟宇,名八角寺,故村名也為八角寺。後霸姓遷入,兩姓不合,張姓遷出,霸姓將村名改為霸家寺。
北西莊 據傳,明初“燕王掃北”時,該村只有北面和西面的人倖存,故得名北西莊。
苦水營 據傳,該村建於明初,當時地多鹽鹼澇窪,食用水苦而鹹,故得村名為苦水營。
呂屯 據查,該村原名律屯。明初,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呂姓兄弟四人,聚居該村,遂改名呂屯。
北馬村 明初,馬姓人由山西洪洞縣遷此立村,因南部尚有一馬村,故取名為北馬村。
大果義 相傳,該村原名大國義,建於東晉十六國時代。當時,此地為趙、燕兩國的邊界,取兩國和好之意,得村名為國義(誼)。因“國”與“果”同音,演變為果義,後發展成兩個自然村。因該村大,取名大果義。
小果義 建置同大果義。因該村小,取名小果義。
西路古莊 據傳,此地古時兩條官道相交處有一路夾莊。明初“燕王掃北”時,村莊被毀,後人在官道西側重新建村,取名西路古莊。
後路古莊 該村建置同西路古莊。因該村居北,故取名後路古莊。
馬路古莊 該村建置同西路古莊。因馬氏在西路古莊東側建村,故取名馬路古莊。
韓黃古莊 據傳,黃古莊原有八疃tuan,稱黃八莊,後連成五片,改稱黃五莊。明初,受戰爭洗劫,黃五莊人所剩無幾,後來韓、閻、白、鄭、張五姓人氏,分別遷此定居,稱韓莊、閻莊、白莊、鄭莊、張莊。清乾隆年間,該五村為黃古莊社。民國初年,改鄉建制,通稱黃古莊。因該村韓氏所建,故稱韓黃古莊。
閻黃古莊 建置同韓黃古莊。因該村閻姓所建,故稱閻黃古莊。
鄭黃古莊 建置同韓黃古莊。因該村鄭姓所建,故稱鄭黃古莊。
白黃古莊 建置同韓黃古莊。因該村白姓所建,故稱白黃古莊。
張黃古莊 建置同韓黃古莊。因該村張姓所建,故稱張黃古莊。
房辛旺 相傳,明初有房、趙、白三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分別建村,為討吉利取名為新旺。因該村房氏所建,取名房新旺,後演變為房辛旺。
趙辛旺 建置同房辛旺。因該村趙氏所建,取名趙新旺,後演變為趙辛旺。
白辛旺 建置同房辛旺。因該村白氏所建,取名白新旺,後演變為白辛旺。
小馮古莊 據傳,明初大馮古莊高氏分家,遷此立村,名小馮古莊。
東馬村 明初,有馬氏從山西洪洞縣遷此立村,因建於馬路古莊村東,故取名東馬村。
聖堂 據傳,明初“燕王掃北”時,該村倖存,村人以為有聖人顯靈保佑,故改村名為聖堂。
大孔村 據傳,該村祖先原為山東曲阜孔門僕人,遷此種菜為生,為尊奉孔子,取名孔村。因村西有一小孔村,故名大孔村。
王家莊 據傳,昔時大孔村有王姓者,一日在苜蓿地偶遇鵲與蛇相鬥,便附會龍鳳寶地,遂遷此建村,名王莊。地名普查時,為避免村莊重名,故更名王家莊。
北高莊 據查,該村高姓從大馮古莊遷此立村,取名高莊。地名普查時,為避免村莊重名,更名為北高莊。
房莊 相傳,明初山西洪洞縣移民房氏遷此立村,取名房莊。

交通通訊

交通

留府的交通四通八達,境內的公路有:385省道(山東寧津-武邑縣)、906縣道(景州-龍華)、959鄉道(龍華-留府)、960鄉道(魁星莊-朴莊)、961鄉道(朴莊-王上營)、962鄉道(王上營-留八莊)。境內鐵路有:太青高鐵石濟客專(石家莊-濟南的客運鐵路專線),邯黃鐵路、衡德濱高速公路沿境而過,其中衡德濱高速公路龍華出口距離境內西路村只有2公里。目前,全鎮40個行政村,村村都通柏油路(水泥路或者磚路)。

通訊

全鎮40個行政村的有線數位電視、移動聯通電信的手機信號、四大運營商的光纖寬頻網路等全境覆蓋。

石濟客運專線鐵路

青太客運專線,是中國鐵路規劃的“四縱四橫”客運專線重要的“一橫”。鐵路東起青島,西至太原,由濟青高速鐵路石濟客運專線石太客運專線連線而成,溝通了華東和華北。石濟(石家莊-濟南)客運專線鐵路是太(原)青(島)高鐵的一部分,在我縣境內自西北至東南方向依次途徑我縣的留府鎮(後留名府鎮)、王千寺鎮、杜橋鎮北留智鎮等四個鎮。後留名府鎮就處於太青高鐵沿線,鎮區位於太青高鐵北側,距離河北省衡水市景縣城區18公里、距離景州站14公里。

鎮區街路

留府鎮區主要街路魁朴路介紹: 魁朴公路,又叫魁朴大街,是留府鄉鎮區內唯一的一條商業街,位於河北省衡水市景縣留府鄉,是原省道武景公路的老路線,起點從魁星莊村西的385省道經留府鄉老政府街、朴莊集貿市場大街至朴莊村東的385省道為止,全長約3公里,所以當年規劃這條路時叫魁朴大街,該路現為鄉級公路,交管部門命名該路的編號為960鄉道,路寬由原來的6米寬,改建時縮為現在的4米寬,因該路起點在魁星莊村,終點到朴莊村,所以被當地居民稱為魁朴路。該路是景縣修建的第一條柏油路,如今,留府中學、留府國小、留府醫院、留府鄉教委、留府養老院、留府農村信用社、留府糧站等政府所轄的公共場所或部門都在這條路上,留府街路段是留府鎮區的主要街道、也是留府鎮上唯一的一條商業街,可見這條路在留府鄉的重要性。魁朴公路是因為當年毛主席鼓勵魁星莊發展養豬業,政府而修建的這條路。這條路因長時間無人維護,屢次遭破壞,如今已成為到處坑窪不平的三不管路段,因此這條路也成為景縣境內現存保留原始路基最古老的一段路。該路的嚴重損壞,更加嚴重的影響魁星莊、留府街、朴莊等村居民的出行和留府的經濟發展,希望政府能早日維修、拓寬魁朴公路。
省道武景公路從魁星莊、留府街、朴莊三村的村南繞行後,本世紀初,對武景公路留府街里路段維修時,不知道什麼原因,別處的公路都是越修越寬,而這段長約3公里的魁朴路將原有6米寬的路面縮為了4米寬。十年的時間過去了,現在該路既窄,損壞又嚴重,隨著百姓的生活不斷提高和當地經濟的發展,如今車輛劇增,兩車相會錯車都錯不開,遠遠不能滿足當地交通的需求和當地經濟的發展。希望政府能真正履行“要致富先修路”的職責。
2013年,385省道景縣至留府段大修,魁朴公路成了景縣及城西地區去往武邑、衡水方向的必經之路,眾多超載大車把原本路面並不寬敞、路面質量較差的魁朴公路的路面壓得到處坑窪不平,造成魁星莊、後留府、朴莊三個村的村民出行困難,反應多次至今仍無人問津,未修復,希望政府能早日維修、拓寬魁朴路。
魁朴路留府街過村路段在2013年9月重修,橋東段路面寬5米,橋西段路面寬4米,但是留府街到處積水問題還是沒有解決,魁星莊路段和留府街以東至朴莊路段依舊還是到處坑窪不平,路中的大坑成群無人管,這種狀況已經多年,希望有關部門能關注一下,能早日維修該路,希望政府能為老百姓辦點實實在在的事。

留府古今名人

張瑋(1429年-1507年)字汝器別號介夫,河間府景州(今景縣留府鄉魁星莊村)人,景泰癸酉(1453年)科舉人,成化丙戌(1466年)科進士。弘治元年任陝西布政使,其年冬升右副都御史巡撫寧夏。弘治三年改總督漕運兼巡撫鳳陽諸郡,有政績七年致仕。
曹中南(1914.11~2014.02.07),男,河北省景縣留府鄉西路古莊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天津市委原常委,天津警備區原政治委員,天津市第三干休所副兵團職離休幹部,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曾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曹思誠,字孕一,又字仲參,明清之際景州人,故居在今河北景縣後留名府鄉西路古莊村,曹氏祖塋尚在。曹思誠墓在破除封建迷信中被毀,封土及神道兩側石獸基座保留至今。
王海峰(又名王沄洲),1915年生於景縣留府鄉大果義村,1935年參加革命,中共黨員,1940年4月10日景縣政府住在朴莊被日寇包圍,為掩護大家突圍,他戰鬥到最後,犧牲在朴莊村西南200米處,時任景縣抗日縣政府財政科長,年25歲。
王連峰(又名王國堂),1920年生於景縣留府鄉大果義村,1937年參加景縣抗日大隊,中共黨員,1943年秋因叛徒出賣被捕,參與組織越獄未成,被敵人殘酷殺害,時任景縣武工隊助理員,年23歲。
劉建軍,男,1945年生,河北省景縣留府鄉野廠村人,世界華人聯合會副主席。
宋俊清,男,河北省景縣留府鄉王上營村人,河北海偉集團董事長。
王新國,男,景縣留府鄉後留府村人,衡水市政協委員,歷任河北省武強縣縣委書記、衡水市工信局局長等職務。
曹印領,男,景縣留府鄉朴莊村人,歷任景縣龍華鎮鎮長、景縣溫城鄉委書記、景縣文教局局長等職務。

行政區劃

留府鄉轄後留名府、前留名府、小營、曹上營、宋上營、王上營、野廠、鄭黃古莊、張王柯枝、白王柯枝、曹王柯枝、柴王柯枝、魁星莊、辛莊、朴莊、南莊頭、霸家寺、北西莊、苦水營、呂屯、北馬村、大果義、小果義、西路古莊、後路古莊、馬路古莊、韓黃古莊、閆黃古莊、白黃古莊、張黃古莊、房辛旺、趙辛旺、白辛旺、小馮古莊、東馬村、聖堂、大孔村、王家莊、北高莊、房莊40個村委會。
轄區代碼
代碼 131127204:~201 魁星莊村、~202 霸家寺村、~203 呂屯村、~204 北馬村、~205 後留名府村、~206 柴王柯枝村、~207 張王柯枝村、~208 曹王柯枝村、~209 白王柯枝村、~210 小營村、~211 辛莊村、~212 南莊頭村、~213 野廠村、~214 王上營村、~215 宋上營村、~216 曹上營村、~217 朴莊村、~218 前留名府村、~219 北西莊村、~220 苦水營村、~221 大果義村、~222 小果義村、~223 北高莊村、~224 房莊村、~225 王家莊村、~226 大孔村、~227 韓黃古莊村、~228 閻黃古莊村、~229 鄭黃古莊村、~230 白黃古莊村、~231 張黃古莊村、~232 聖堂村、~233 東馬村、~234 馬路古莊村、~235 西路古莊村、~236 後路古莊村、~237 小馮古莊村、~238 房辛旺村、~239 白辛旺村、~240 趙辛旺村
景縣留府鄉地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