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轉向中的美學》是2004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建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現代轉向中的美學
- 作者:李建盛
- ISBN:7-5392-4082-2/B·3
-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05月01日
《後現代轉向中的美學》是2004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建盛。
《後現代轉向中的美學》是2004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建盛。內容簡介該書不同於純粹美學理論著作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緊密結合二十世紀的基本現象和審美現象來探討後現代轉向中的美學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解釋方式的人文...
《西方當代美學史——現代、後現代、全球化的交響演進》是2019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法。內容簡介 該書描繪了西方當代美學的總體圖景。首先,該書從書時間框架出發,概述了1900年至今西方美學發展的歷史。其次,該書從總體格局出發,對西方美學史進行了三面三類的劃分。在此基礎上,探索了西方美...
從此,後現代主義成為西方家喻戶曉、廣為運用的一個文化術語,在哲學、美學和文學藝術領域被廣泛使用。一方面它包含對現代主義的繼續、發展,並走向極端傾向,具有荒誕、垮掉、徹底頹廢之意;另一方面又表現出了“先鋒的”、“最新的”和現代化含義,成為後現代社會的一種普遍的人文語境和文化傾向。後現代主義文學是...
古典文化和現代主義文化都刻意追求深層的意義或永恆的價值,因而要求欣賞者反覆玩味甚至痛苦思索;後現代文化的閱讀是非解釋性的、消遣的、輕鬆的,並且是一次性消費的。美學蹤跡 內容提要:新世紀初年,中國學者對後現代的研究從哲學、法學、政治學、心理學、文學藝術、文化產業等方面展開,拓展了"後學"研究空間。學術...
《西方現代美學》主要內容:走向“現代”:西方現代美學的歷史起點和內在轉捩、現代主義美學:非理性主體的表現和醜發展、現代主義美學:藝術的自足獨立性和藝術走向抽象、主體性的衰落與美學形態的轉變、後現代主義美學與後現代性話語。章節介紹 語言論美學:語言論美學是指西方19世紀末期發生“語言論轉向”以來盛行於20...
伽達默爾在新詮釋學的審美領域主張一種改造性的審美態度,這逐漸發展成為後現代審美思維的一部分。它並不要求(苛求)作品的原意與審美表達在客群那裡得到絕對的復原,因為作品的存在應超越任何歷史限制,其所散發出的審美意義應屬於永恆的。因此,後現代電影傾向於鼓勵和啟發接受者在理解活動中產生新的、個性的、現實...
研究現代主義電影之後的電影美學思潮和傾向的批評理論。20世紀60年代以後,西方社會經歷了危機和動盪的時代,嬉皮士、反文化和性解放思潮的泛濫,反映了青年一代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憤懣、反抗和精神上的混亂。後現代主義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英國波普藝術家理察·漢密爾頓概括現代主義大眾文化的特點是:流行性、短暫性、可...
這對中國學術界的藝術文化和審美理論研究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作者簡介 阿萊西•艾爾雅維茨,1951年生,博士,斯洛維尼亞國家科學院教授,美學、藝術文化研究專家,國際美學協會前主席。出版美學、哲學、現當代藝術與文化評論著作多種。在推動國際美學的球域化及其後現代性的藝術轉向上發揮過重要作用。
泛審美指的是審美不再局限於少數知識活動範圍進入了廣泛的社會領域,包括商品生產領域、消費領域和日常生活領域等。這是一種審美活動的泛化。只是,缺乏現代性審美眼光薰陶的大眾不可能具有傑姆遜說的“獨特的自我和私人身份、獨特的人格和個性”,他們的審美情趣更多的是經由文化產業的一種運作形式——媒介文化塑造起來的...
第二節 現代設計的後現代轉向 第三節 後工業經濟時代的設計——多元化設計 思考題 第四章 當代語境中的中國設計 第一節 中國現代設計的簡要回顧 第二節 設計美學中的傳統文化情結 第三節 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思考題 第五章 當代設計美學的批判 第一節 當代設計觀的建立 第二節 當代設計的美學特徵...
一 蔡元培對中國現代美育的奠基性貢獻 二 王國維的“審美境界論”美育思想 第十三講 中國現代其他主要美育理論家 一 梁啓超的“新民說”及其美育思想 二 朱光潛的“人生論”美學與美育思想 三 豐子愷的“人生一同情論”美學與美育思想 第十四講 美育與當代文化藝術發展新趨勢 一 後現代轉向與美育 二 視覺文化與...
《眾神狂歡:後現代美學語境中的大眾文化》是2018年10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小平。內容簡介 《眾神狂歡:後現代美學語境中的大眾文化》是對重要的幾種大眾文化形式,如電影、電視、網路的後現代美學語境研究。《眾神狂歡:後現代美學語境中的大眾文化》導論部分概述電影、電視、網路的發展歷程和...
《身體轉向與美學的改造:舒斯特曼身體美學思想論綱》是韋拴喜創作的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6年1月。該書在對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話語緣起、哲學奠基、學科構想、特徵與貢獻進行細緻梳理和審慎分析的基礎上,將其置於當代跨文化、跨學科的全球化文化語境中,多角度地深入探討身體美學與實踐美學、身體美學與日常生活...
《宏大敘事批判與多元美學建構——布達佩斯學派重構美學思想研究》由傅其林所著。《宏大敘事批判與多元美學建構——布達佩斯學派重構美學思想研究》對在盧卡奇影響下形成的布達佩斯學派的重構美學思想進行清理,考量這個學派的美學思想的後現代轉向以及在後現代語境中的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新發展即新馬克思主義或者後馬克思主義美學...
“哲學思想“是美學觀念的基礎,當哲學思想轉變之時,也必然導致審美意識的變異。”解構主義和存在主義觀念對後現代主義的影響不可忽視。”解構主義“是後現代哲學的一支,其思想對後現代主義設計的影響是較大的,與存在主義一樣,是從非理性的角度出發的,強調自由、個性(延異、播撒、),反對理性的科學主義及一切...
嚴格地說,後現代主義是不能與現代主義截然分開的。後現代主義加以弘揚的許多方法與原則,在現代主義的美術中已經嘗試過、試驗過,只是在後工業社會裡把個別的方法和原則加以極端的發展和誇張。後現代主義在某些方面也確實是現代主義的反撥。然而,現代主義的審美原則仍然強烈地影響著當代西方的美術家們。新表現主義、新...
第六章 從現代美學到後現代反美學的過渡 第一節 本雅明的混沌美學 第二節 阿多諾的“無調美學”的悖論性 第三節 關於藝術的形式美 第七章 在“不可表達”與“姑且表達”之間創新不止 第一節 美的不確定性及其悖論 第二節 不可表達性與不確定性原則 第三節 不確定性的反傳統性質 第八章 以遊戲...
《影像與後現代》是2002年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邱志傑、吳美純。作者介紹 邱志傑,福建漳州人,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版畫系。目前生活和工作在北京和杭州兩地。是中國最多面的藝術家之一。創作領域貫穿繪畫,攝影,裝置,錄像和行為等各種媒體,課題觸及時間、生死、權力等多種問題,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和收藏,...
二文藝美學的研究對象:審美經驗 三文藝美學的研究方法:審美經驗現象學方法 第三章文藝學的學科建設 一面對中西文論:去粗存精 二建設新文論的方法:綜合比較 第二編曾繁仁美育思想:人生存在論 第一章曾繁仁美育思想的理論來源 一西方古代“和諧論”美育思想 二西方現代美學的“美育轉向”三西方現代教育中的美育 四...
三、朱光潛後期美學的“實踐”論觀點與海德格爾存在論比較 136 第三節 語言分析美學何為王 峰 141 一、語言論轉向的困境與必要性 141 二、後期維根斯坦美學思考的示範性 143 三、語言分析美學的功用 145 第八章 美學與後學 149 節 實踐的後現代轉向與美學的邏輯力量張 弓 149 一、美學邏輯的肯定性...
第一節全球化面相在20世紀西方美學中的體現 一、美的本質問題中的全球化因素 二、審美心理中的全球化因素 三、藝術問題中的全球化因素 四、藝術與生活關係中的全球化因素 第二節榮格思想與全球化面相 一、心理結構:榮格美學的理論基礎 二、心理結構與美學的全球化轉型 第三節拉康美學與後現代美學中的全球化因素 ...
“博雅叢書”(國家“十·五”重點圖書出版項目,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包括《人文科學方法論》、《經濟行為的人文向度》、《管理的人文之維》、《大眾文化與自我認同》、《西方文明的危機與發展倫理學》、《後現代轉向中的美學》和《倫理學之後——現代西方元倫理學思想》等書。“教育、社會與文化譯叢”(...
文化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文化和文藝理論研究。學術著作主要有《藝術 科學 真理》、《公共藝術與城市文化》、《藝術學關鍵字》、《美學:為什麼與是什麼》、《理解事件與文本意義——文學詮釋學》、《後現代轉向中的美學》等,出版譯著有《現代性的終結:虛無主義與後現代文化詮釋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