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心理學

後現代心理學

後現代主義心理學是90年代在西方興起的一種新的思潮,是後現代主義時代精神的產物。在一定程度上,後現代主義心理學思想反映了科學技術飛躍發展的信息社會,從產業商品過渡到消費商品時期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社會心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現代心理學
  • 外文名:postmodern psychology
  • 起源地:西方
  • 產生時期:90年代
  • 主要方法:敘事療法
  • 根源:由藝術界的討論而引起
  • 意義:為人類的適應做了貢獻
概述,產生,根源,主要內容,研究思路,意義,

概述

後現代主義心理學對行為主義的機械還原論、弗洛伊德的生物還原論以及人本主義學派的“自我中心論”的批評以及加強對高級心理研究的建議是值得深思的。但對主流心理學的全盤否定,對科學研究的客觀性、因果決定論的懷疑是沒有根據的。未來心理學的發展只能是在正確思想指導下,朝著文理結合、微觀與巨觀研究相結合、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理論與套用相結合的道路不斷地探索與前進。

產生

後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思想
(後現代主義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和原由)
要了解後現代主義心理學思想,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思想,因為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後現代主義作為一個歷史分期的概念,表示現代化的後期或資本主義發展的後期。有人認為,後現代社會是一個完全商品化了的、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信息社會。“後現代主義”一詞最早是在60年代中葉建築學中使用的。後來,藝術、文學、社會學領域也經常使用這一概念。70年代,法國的某些哲學家從哲學發展的角度對後現代主義這一歷史時期進行了界定。後現代主義思想是對後現代主義時期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藝術風格等方面的認識和分析。
弗克特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了後現代時期知識的商品化與權力的聯結形式。後現代主義思想是對後現代的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反映,具有相對獨立的社會文化特徵和代表某種時代的思維方式。作為一種思潮,它也是對歷史和現實的比較與反思,對科學與文明的審視,對線型二分化認識論的置疑,對人生價值的重新估價。無論是從藝術觀、文化歷史觀還是從哲學思想來看,後現代主義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經濟從產業型向消費型過渡時期,人們面對現實與理想、信念與行為的矛盾。後現代主義心理學思想既是後現代主義思想影響下的產物,又是後現代主義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後現代主義心理學思想直接淵源於社會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發展的繼續。有人認為,後現代主義心理學思想代表了心理學的研究從行為觀察、認知研究、精神分析、自我肯定向美學、倫理學、社會學領域的滲透和延伸,超個人主義心理觀是後現代主義心理學思想的核心。不難看出,無論是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思想,還是後現代主義心理學思想,都是一些界線不明、頗有爭議的描述性概念。
後現代主義心理學思想的產生
作為一種思潮,後現代主義心理學的產生既有影響心理學發展的外部環境因素,也有心理學發展的內部原因。馬克思曾經說過,資本主義無情地破壞了一切神聖的東西,冷酷地將一切都變成商品。進入後現代主義或資本主義的後期,這種商品化的程度更為徹底。當代西方人已經意識到: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反差使人感到商品正在吞食人格。人們生活在這樣一個複雜紛亂的環境中,不僅要受制於地球引力、能量守恆定律,受制於生衰老死的生物規律,還置身於無邊無際的商品化的廣告、電視、錄像、電影、雜誌構成的信息汪洋大海中。人們又總是下意識地促使這些形象的模仿與複製。有人認為,資本主義的前期是以外在暴力為主的掠奪,而後現代主義的發展則是自然的、無意識的、更為深刻的滲透和侵蝕。

根源

由藝術界的討論而引起
為什麼“後現代主義”一詞首先在建築學中使用,由藝術界的討論而引起呢?藝術家對後現代主義社會文化的敏感也不是偶然的。在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黑格爾等人心目中,美學這一角落,即人們的審美經驗,是拒絕商品化的。康德認為藝術的最大長處是不會歸屬於商品的領域。但這種神話在後現代主義完全破滅了。廣告、形象文化、無意識以及美的領域,完全滲透了資本和資本的邏輯。文化與工業產品的結合,加速了文化、藝術的商品化。如果說19世紀文化被看成是高雅的音樂欣賞和繪畫陶冶性情的特殊的精神天使,這只是因為它們當時還是採取了某種逃避現實的方法。到後現代主義階段,文化向大眾化的方向發展,震耳欲聾的音樂、重金屬音樂、使人眼花繚亂的舞台照明,將傳統的溫情脈脈的藝術欣賞變成參與者瘋狂的發泄,純文學與通俗文學的距離也正在縮小。這種全方位的藝術商品化不僅使藝術成為商品,理論也成為商品。後現代主義徹底地商品化也導致人的適應,某種新型的“現代人”出現了。他們的最大特點是蔑視烏托邦的理想主義,更自覺地、下意識地從肉體到靈魂和商品結合在一起。他們之中,有些人已沒有內在引導中的“自我奮鬥”或“神聖的瘋狂”,只是在奉行“耗盡”(Burnout)哲學的同時,變形地體驗“非中心化”的精神幻游。在有些人眼裡,時代已背離了總體的發展模式而趨向於多樣化,對依靠科學技術來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線型發展觀表示懷疑;還有的人在縮短了時空距離的激烈競爭中感受到強大的社會壓力,希望能在非理性的、神秘的領域裡得到解脫和慰藉。因此,寄望於以人的精神現象與行為研究為對象的心理學,為擺脫上述種種矛盾提供有力的指導和幫助。正是這種社會需要導致了後現代主義心理學思想的興起和傳播。
心理學的發展
另外,從心理學發展本身的情況來看,以實驗心理學為主體的科學心理學,在解決深層次的社會、文化、藝術等問題方面,一直顯得力不從心。科學心理學或學院心理學在理論探討和實際套用方面始終存在著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為了防止心理學又退回到前科學的思辨水平,防止在零星瑣碎的日常生活事實中改變心理學的學科形象,訓練有素的學院型的專業心理學家是堅持科學的理性主義和研究的客觀性,這種迴避總是無濟於事的。

主要內容

後現代主義心理學迄今為止尚未形成明晰的、系統的理論觀點,但從一些倡導者的言論來看,其主要的思想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提倡經驗論和相對主義
(一)反對機械論和實證主義,提倡經驗論和相對主義。
後現代主義心理學家對大量微觀的、控制條件下得到的實驗資料感到厭煩。認為把客觀性、重驗性這些硬科學的實證原理,運用到心理學的研究中來本身就是荒謬的。有些後現代主義心理學家甚至認為主觀與客觀、主體與客體、精神與物質的區分是一種簡單的二分法。他們反對決定論,倡導相對論,主張採用自我參照的現實性來代替客觀的現實性。後現代主義心理學家認為主流心理學運用自然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心理學,使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主張心理學研究不是旨在探討客觀現實的本身,而是尋求一種達到良好目的的客觀性共建,這種共建本身便是一種相互作用和協調的過程。後現代主義心理學還引用新物理學派的觀點來否定因果律。它認為世界的秩序並不是完全建立在因果律之上的。由於人們觀察的方式往往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到觀察的結果,因此,提出有必要重新考慮因果決定論的普遍性、客觀性和預測性。
強調心理學與倫理學、藝術、社會學接軌
(二)輕視低級心理的研究,重視高級心理的研究,強調應儘快與倫理學、藝術、社會學接軌。
後現代主義心理學家認為近一個世紀以來,對人的低級心理過程已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這些在動物身上也可以看到的反射、感覺等說明不了人與人之間本質性的差異以及社會文化的發展。他們認為,心理學應著重研究人的思維、創造性、人際關係、共存意識等高級心理,心理學應儘快與倫理學、藝術學、社會學、教育學接軌,使心理學能成為用於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指導人的發展的活生生的科學,與人類日常生活的情景有更為密切的聯繫。
提倡整體論
(三)反對還原論、簡約論和擬畜性,提倡整體論和從文化歷史的角度來研究人的心理。
後現代主義心理學對一些比較心理學,尤其是動物實驗的結果表示懷疑,認為這類簡約性、擬畜性的研究結果只是保留一些局部的非固有的合理性,若用來推測人的心理則帶有很大的冒險性。他們甚至認為借用自然科學的方法,運用實證、歸納、推理來探討心理的普遍規律是徒勞的。他們指責科學心理學割裂了人與社會文化的關係。為了使心理學與活生生的社會生活相結合,提倡用歷史文化學的研究方法來研究人的心理,因此,有人便把後現代主義心理學界定為“能充分地反映後現代社會歷史文化和指導人們適應社會變遷的心理學”。例如,1984年在墨西哥召開的世界心理學會上,大會執行主席原聯邦德國心理學家克利克說:“近五十年來心理學基本上是按照伽里略的模式建立和發展起來的,現在到了重新反省的時代”。不難看出,後現代主義心理學家對主流心理學基本上是否定的、批評的。那么,他們對心理學的研究到底有什麼建設性的意見呢?
概括
後現代主義心理學家提倡遠離中心化的超個人主義、多信息源的綜合性研究,主張反權威、反傳統的大眾化、敘述化、零散化。這些思想和我們前面介紹後現代主義的哲學觀、藝術觀,也是一脈相承的。

研究思路

後現代主義心理學家把心理學研究的重心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探討人性,主要是社會性
確切一點說,是指後現代社會中被商品化的人性。在一個完全商品化和信息化社會生活的人,他們的時空觀、價值觀、歷史的深度感將會產生哪些變化?
2.注重語言研究
強調語言的發展本身是一種時代的標誌,在人的社會發展、人際交往和思想溝通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認為,一切文化悠久的國家,原都存在著不同層次的語言,如貴族語言、平民語言、書面語言和口語等,但大工業的生產,尤其是徹底的商品化使語言向大眾化、程式化的方向發展,不同語種的差異性在縮小,共融性在增加。尤其是計算機語言的出現,使當代語言更具有程式性、邏輯性、外殼特徵,但缺乏思想性、深刻性,這是一種語言的貶值。正如福樓拜指出的:“我們自以為在思維,其實在不自覺地模仿和複製別人的思想”。那么,是否有必要和又將如何恢復語言的思想性、深刻性和內在的神聖性呢?這是語言心理學應解決的問題。後現代主義心理學不僅強調語言的形式和認知過程,更強調語言的內容和深層次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人性發展的影響。
3.注意心理投射現象的研究
尤其是建築風格、藝術觀念在人們心靈深處的投射及影響。以建築藝術為例,古典的建築滲透著透視藝術和情景深度,也是一種“中心化”、“軸心化”思想的表露,例如,街中心的高塔、鐘樓以及層次分明、曲徑通幽的院落。現代化的建築曾提倡標新立異的風格,而後現代化的建築,如法國巴黎的外圍新城、蓬皮杜藝術中心、大超級市場,追求的只是大眾化和使用者的舒適。以繪畫藝術為例,畢卡索的名畫《格爾尼卡》不僅以他立體主義風格而稱著於世,而且也深刻地反映了西班牙內戰時期法西斯分子對格爾尼卡村居民的大屠殺,這一具有政治意義的作品便是為募捐支援西班牙人抗戰而作的。但後現代主義的繪畫作品則缺乏這種深刻的、豐富的象徵性。有人認為,商品物化的最後階段是形象的破壞,是形式對內容的反叛,“買櫝還珠”再也不是一個笑話,而是一種無意識的接納。例如,各種同類產品多半是大同小異的,只能用廣告的宣傳來增加它的區分度。視聽的強化和對廣告小姐神色的偏愛是人們選擇商品的主要依據。如果說,一本簡素的小人書《我要讀書》尚可把孩子感動得流淚,而五彩繽紛的電視劇卻只是滿足了兒童感官的新奇,並不一定有震撼童心的作用。這些都是在後現代主義社會人們所感受到的。該如何解釋呢?如何矯正呢?後現代主義心理學對此想得很多。
4.提倡超個人主義的研究
70年代在西方風行一時的被稱為心理學的第三浪潮的人本主義是主張自我實現的,強調人的潛能、人的尊嚴和生存價值,但這一理論只被一些努力的成功者所接受和欣賞。實際上,人總是生活在充滿著矛盾和相互制約的社會,尤其是發展到資本主義晚期的後現代社會,要真正保持人的尊嚴,發揮自身的潛能又談何容易。因此,有些意志薄弱的人便想通過“致幻劑”從“幻游旅行”中來體驗這種自我陶醉,這便是吸毒者的主要心理特徵。為了防止人們在幻境中去體驗“高峰感受”,後現代主義心理學家主張減輕人們的心理壓力,公然主張“超個人主義”,即把自己淡化,回歸到大眾與平凡之中,或以宗教性的怡然來消除自我奮鬥的“焦慮和恐懼”。因此,可以認為,“超個人主義”是對人本主義的“自我實現”、“自我中心”論的否定之否定。

意義

概括起來講,後現代主義心理學從時代的變遷、歷史文化的角度對主流心理學、實驗心理學進行了比較徹底的否定,對唯物史觀和科學的方法論也表示懷疑,提出了後現代主義時代心理學所面對的問題,期望心理學為解決後現代時期人的適應和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