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牧城驛村,地處大連市甘井子區營城子街道辦事處東部。坐落在渤海之濱,東臨革鎮堡, 西接沙崗子, 南至旅順支線鐵路,北臨牧城灣(俗稱北海)。全村戶數2200戶,人口3571人,全村擁有土地面積7.3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後牧城驛村
- 別名:後牧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大連市
- 電話區號:0411
- 郵政區碼:116000
- 人口:3571人
- 方言:膠遼官話、大連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地理位置,歷史文化,社區建設,地圖信息,
地理位置
後牧城驛村地處大連市郊區,距市中心20公里,距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12公里,距大連海港碼頭25公里,距旅順羊頭窪海港碼頭30公里,距連旅鐵路線1公里,距大連北路公路線1.5公里。
後牧城驛村內有土羊高速公路貫穿其中,並有互動立交橋上、下道口。北臨牧城灣(俗稱北海)的地理優勢,賦予後牧城驛村得天獨厚的海濱浴場,是當地村民和遠近市民夏季親海玩海的熱門去處。
歷史文化
後牧城驛村是牧城驛的半壁江山。牧城驛以旅順支線鐵路為界,分割成兩大行政村,鐵路南邊是前牧城驛村,鐵路北邊是後牧城驛村。
據《遼東古邑—大連牧城驛》一書的作者韓悅行考證,在不同歷史時期,牧城驛的地名幾經更迭。驛就是驛站,是古代戰時用以傳遞信息的中轉站。牧城驛自古地處交通要衝、軍事重地,是金州通往旅順的必經驛站。
‘’唐代以前,這裡叫做木場堡。那時這裡人煙稀少,從牧城河直到北海邊,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是天然的伐木場和放牧場,所以叫木場堡。到了明代,木場堡改稱木場驛,明政府為了傳遞軍令,貫徹政令,運送貢賦,在全國廣設驛站。遼東地區以遼陽為中心,有四條交通幹線,其中南線是從遼陽至旅順,共設有11個驛站,最後第二站就是木場驛。明朝嘉靖年間重修牧城驛關帝廟的石碑上,刻有‘木場驛’三個字;清康熙年間編撰的《盛京通志》中,將牧城驛稱為‘木廠堡’;清同治年間重修牧城驛關帝廟的石碑上,鐫刻有‘木廠驛’字樣。19世紀末,‘木廠驛’改稱牧城驛,並沿用至今。”
社區建設
後牧城驛村氣候適宜,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土質肥沃,是種植蔬菜的專業村,有菜田2242畝,先後被國家農業部和大連市政府命名為蔬菜無公害生產基地,多年來為大連市的菜籃子工程作出了很大貢獻。牧城驛地區從20世紀20年代起,開始種植果樹和蔬菜,此後,盛產果樹和蔬菜的牧城驛一直是大連城郊比較富裕的地區。
後牧城驛村充分利用海岸線長的特點,積極發展水產養殖業,現已建成有規模的蝦參養殖基地4000多畝,並被大連市海洋與漁業局命名為無公害水產品產地,使農民致富又多了一條途徑。根據“大大連”建設的要求,後牧城驛村在原有工業的基礎上,積極招商引資,又吸引了二十多家本土企業以及國際企業在此落戶,為後牧城驛村工、農、漁全面規劃發展奠定基礎。另外結合大連市政府建設的總體規劃要求,全面推進大連市“西拓北進”的戰略方針,後牧城驛村被例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後牧城驛村已制定規劃了綠色生態農民新居住區,改變了農民傳統的生活模式,使農村走向城市化,同時騰出的土地為後牧村今後的發展留出了寶貴的空間。現在的後牧城驛村真正走向集工、農、漁、貿於一體的新型現代化村莊。
地圖信息
地址:大連市甘井子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