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根據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範第2.0.10條後澆帶的定義是:為適應環境溫度變化、混凝土收縮、結構不均勻沉降等因素影響,在梁、板(包括基礎底板)、牆等結構中預留的具有一定寬度且經過一定時間後再澆築的混凝土帶。
作用
解決沉降差
高層建築和
裙房的結構及基礎設計成整體,但在施工時用後澆帶把兩部分暫時斷開,待
主體結構施工完畢,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後再澆灌連線部分的混凝土,將高低層連成整體。設計時基礎應考慮兩個階段不同的受力狀態,分別進行荷載校核。連成整體後的計算應當考慮後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內力。這種做法要求地基土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間內基本完成。同時還可以採取以下調整措施:
(1)調壓力差。主樓荷載大,採用
整體基礎降低土壓力,減少附加壓力;低層部分採用較淺的十字交叉梁基礎,增加土壓力,使高低層沉降接近。
(2)調
時間差。先施工主樓,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穩定,再施工裙房,使後期沉降基本相近。
(3)調標高差。經沉降計算,把主樓標高定得稍高,裙房標高定得稍低,預留兩者沉降差,使最後兩者實際標高相一致。
減小溫度收縮
新澆混凝土在硬結過程中會收縮,已建成的結構受熱要
膨脹,受冷則收縮。混凝土硬結收縮的大部分將在施工後的頭1~2個月完成,而溫度變化對結構的作用則是經常的。當其變形受到約束時,在結構內部就產生溫度應力,嚴重時就會在構件中出現裂縫。在施工中設後澆帶,是在過長的建築物中,每隔30~40米設寬度為700~1000毫米的縫,縫內鋼筋採用搭接或直通加彎做法。留出後澆帶後,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縮,從而大大減少了收縮應力。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可以大部分用來抵抗溫度應力,提高結構抵抗溫度變化的能力。後澆帶保留時間一般不少於一個月,在此期間,收縮變形可完成30%~40%。後澆帶的澆築時間宜選擇氣溫較低(但應為正溫度)時,後澆帶混凝土採用比設計強度等級提高一級微膨脹混凝土澆灌密實並加強養護,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間出現裂縫,形成薄弱部位。
分類
1.為解決高層建築主樓與裙房的沉降差而設定的後澆施工帶稱為沉降後澆帶。
2.為防止混凝土因溫度變化拉裂而設定的後澆施工帶稱為溫度後澆帶。
3.為防止因建築面積過大,結構因溫度變化,砼收縮開裂而設定的後澆施工縫為伸縮後澆帶。(概述圖片)
設計要求
現設計院設計的後澆帶施工圖不盡相同,現行規範“
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
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範”(GB50108-2008)及不同版本的
建築結構構造圖集中,對後澆帶的構造要求都有詳細的規定。由於這些規範、標準是由不同的專家組編寫,其內容和要求有所不同,各有偏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差異。
(1)後澆帶的留置寬度一般700-1000mm,現常見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種。
(2)後澆帶的接縫形式有平直縫、階梯縫、槽口縫和X形縫四種形式。
(3)後澆帶內的鋼筋,有全斷開再搭接,有不斷開另設附加筋的規定。
(4)後澆帶砼的補澆時間,有的規定不少於14天,有的規定不少於42天,有的規定不少於60天,有的規定封頂後28天。“
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規定是45d後澆築。混凝土結構構造手冊第三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規定是28天。
(5)後澆帶的砼配製及強度,原砼等級提高一級的補償收縮混凝土澆築。
(6)養護時間規定不一致,有7天、14天或28
天等幾種時間要求,一般小工程常用的是用14天左右,趕工或工程要求才7天,大工程自建民房常用28天或者一個月左右。
上述差異的存在給施工帶來諸多不便,有很大的可伸縮性,所以只有認真理解各專業的規範的不同和根據本工程的特點、性質,靈活可靠地套用規範規定,才能有效地保證工程質量。
接縫處理
(1)應根據牆板厚度的實際情況決定,一般厚度<300mm的牆板,可做成直縫;對厚度>300mm的牆板可做成階梯縫或上下對稱坡口形;對厚度>600mm的牆板可做成凹形或多邊凹形的斷面。
(2)鋼筋是保持原狀還是斷開,這要由後澆帶的類型來決定。沉降後澆帶的鋼筋應貫通,伸縮後澆帶鋼筋應斷開,梁板結構的板筋應斷開,但梁筋貫通,若鋼筋不斷開,鋼筋附近的砼收縮將受到較大制約,產生拉應力開裂,從而降低了結構抵抗溫度應力的能力。不同斷面上的後澆帶應曲折連通。
(3)後澆帶砼澆築,一般應使用無收縮砼澆築,可以採用膨脹水泥也可採用摻和膨脹劑與普通水泥拌制。砼的強度比原澆築砼提高一個級別。
(4)施工質量控制,後澆帶的連線形式必須按照施工圖設計進行,支模必須用堵頭板或鋼筋網,槽口縫接口形式是在模板上裝凸條。澆築砼前對縫內要認真清理、剔鑿、沖刷,移位的鋼筋要復位,砼一定要振搗密實,尤其是地下室底板更應認真處理,保證砼自身防水能力。
(5)後澆帶處第一次澆築留設後,應採取保護性措施,頂部覆蓋,圍欄保護,防止縫內進入垃圾、鋼筋污染、踩踏變形,給清理帶來困難。
(6)後澆帶兩側的梁板在未補澆砼前長期處於懸臂狀態,所以在未補澆砼前兩側
模板支撐不能拆除,在後澆帶澆築後砼強度達85%以上一同拆除,砼澆築後注意保護,觀察記錄,及時養護。
規範要求
JGJ3-2002《
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12.1.10條規定,當採用剛性防水方案時,同一建築的基礎應避免設定變形縫。可沿基礎長度每隔30~40m 留一道貫通頂板、底板及牆板的施工後澆縫,縫寬不宜小於800mm,且宜設定在柱距3 等分的中間範圍內。後澆縫處底板及外牆宜採用附加防水層;後澆縫混凝土宜在其兩側混凝土澆灌完畢2 個月後再進行澆灌,其強度等級應提高一級,且宜採用早強、補償收縮的混凝土。JGJ3-2010《
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12.2.3條做了一些修改:“高層建築地下室不宜設定變形縫。當地下室長度超過伸縮縫最大間距時,可考慮利用混凝土後期強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40m設定貫通頂板、底板及牆板的施工後澆帶。後澆帶可設定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間範圍內以及剪力牆附近,其方向宜與梁正交,沿豎向應在結構同跨內;底板及外牆的後澆帶宜增設附加防水層;後澆帶封閉時間宜之後45d以上,其混凝土強度等級宜提高一級,並宜採用無收縮混凝土,低溫入模。”對比,可發現其要求不同。但主要精神類似。
JGJ6-99《高層建築箱形與筏形基礎技術規範》6.6.2條規定,基礎長度超過40m 時,宜設定施工縫,縫寬不宜小於80cm.在施工縫處,鋼筋必須貫通。6.6.3 條規定,當主樓與裙房採用?>
整體基礎,且主樓基礎與裙房基礎之間採用後澆帶時,後澆帶的處理方法應與施工縫相同。
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8.1.3條規定,如有充分依據和可靠措施,本規範表中的伸縮縫最大間距可適當增大,混凝土澆築採用後澆帶分段施工。
GB50007-2011《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8.4.20條規定,對高層建築筏形基礎與裙房基礎之間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當高層建築與相連的裙房之間不設定沉降縫時,宜在裙房一側設定後澆帶,當沉降實測值和計算確定的後期沉降差滿足設計要求後,方可進行後澆帶混凝土澆築。當高層建築基礎面積地基滿足地基承載力和變形要求時,後澆帶宜設在與高層建築相鄰裙房的第一跨內。當需要滿足高層建築地基承載力、降低高層建築沉降量、減小高層建築與裙房間的沉降差而增大高層建築基礎面積時,後澆帶可設在距主樓邊柱的第二跨內,此時應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地基土質較均勻;
2、裙房結構剛度較好且基礎以上的地下室和裙房結構層數不小於兩層;
3、後澆帶一側與主樓連線的裙房基礎底板厚度與高層建築基礎底板厚度相同。
GB50108-2001《
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範》5.2.1條規定,後澆帶應設在受力和變形較小的部位,間距宜為30~60m,寬度宜為700~1 000mm.5.2.2 條規定,後澆帶可做成平直縫,結構主筋不宜在縫中斷開,如必須斷開,則主筋搭接長度應大於45 倍主筋直徑,並應按設計要求加設附加鋼筋。5.2.4 條對後澆帶的施工規定如下:後澆帶應在其兩側混凝土齡期達到42d 後再施工,但高層建築的後澆帶應在結構頂板澆築混凝土14d 後進行;後澆帶混凝土的養護時間不得少於28d.
注意事項
1 、後澆帶的設定應遵循“抗防兼備,以防為主”的設計原則。因為普通混凝土存在開裂問題,設定後澆縫的目的就是將大部分的約束應力釋放,然後用膨脹混凝土填縫以抗衡殘餘應力。
2 、結構設計中由於考慮沉降原因而設計的後澆帶,在施工中應嚴格按設計圖紙留設;由於施工原因而需要設定後澆帶時,應視工程具體情況而定,留設的位置應經設計單位認可。
3、後澆帶的間距應合理,矩形構築物後澆帶間距一般可設為30~40m,後澆帶的寬度應考慮便於施工操作,並按結構構造要求而定,一般寬度以700 ~1000mm為宜。
4、通過後澆帶的板、牆鋼筋應斷開搭接,以便兩部分的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縮;梁鋼筋可不斷開。筏板基礎底板及基礎底板梁受力鋼筋必須貫通。受力主筋宜採用焊接連線。
5 、後澆帶在未澆注混凝土前不能將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則會導致梁板形成懸臂造成變形;施工後澆帶的位置宜選在結構受力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彎點附近,此位置彎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選在梁、板的中部,該位置雖彎矩大,但剪力很小。
6 、後澆帶的斷面形式應考慮澆注混凝土後連線牢固,一般應避免留直縫。對於板,可留斜縫;對於梁及基礎,可留企口縫,可根據結構斷面情況確定。
7、混凝土澆築和振搗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分層澆築厚度和振搗器距鋼絲網模板的距離。為防止
混凝土振搗中水泥漿流失嚴重,應限制振搗器與模板的距離,為保證混凝土密實,垂直施工縫處應採用鋼釺搗實。
8、澆築結構混凝土後垂直施工縫的處理:對採用鋼絲網模板的垂直施工縫,當混凝土達到初凝時,用壓力水沖洗,清除浮漿、碎片並使沖洗部位露出骨料,同時將鋼絲網片沖洗乾淨。混凝土終凝後將鋼絲網拆除,立即用高壓水再次沖洗施工縫表面;在後澆帶混凝土澆筑前應清理表面。
9、後澆帶混凝土澆築 不同類型後澆帶混凝土的澆築時間不同:伸縮後澆帶視先澆部分混凝土的收縮完成情況而定,一般為施工後60d;沉降後澆帶宜在建築物基本完成沉降後進行。在一些工程中,設計單位對後澆帶的保留時間有特殊要求,應按設計要求進行澆築後澆帶混凝土;後澆帶混凝土必須採用無收縮混凝土可採用膨脹水泥配製,也可採用添加具有膨脹作用的外加劑和普通水泥配製,混凝土的強度應提高一個等級,其配合比通過試驗確定。
10、板支撐 對地下室較厚底板、大梁等屬大體積混凝土的後澆帶,兩側必須設定專用模板和支撐以防止混凝土漏漿而使後澆帶斷不開,對地下室有防水抗滲要求的還應留設
止水帶或作企口模板,以防後澆帶處滲水。後澆帶保留的支撐,應保留至後澆帶混凝土澆築且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後,方可逐層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