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有漢一代,史家分為兩撅,號為前、後漢,亦稱東西漢,這因為漢朝四百年來,中經王莽篡國,居然僭位一十八年,所以王莽以前,叫作前漢,
王莽以後,叫作後漢。且前漢建都陝西,故云西漢,後漢建都洛陽,故云東漢。
《前漢演義》百回,自秦始皇起頭至王莽篡國為止,此編從前編接入,始自王莽,結局三國。《前漢演義》附秦朝,《後漢演義》附三國首尾相對卻也是一個無獨有偶的創格。
若要論及後漢的興亡,比前漢還要複雜:王莽篡國,禍由元後。外戚為害,至於此,光武中興懲前毖後,親攬大權,力防外威預政;明帝尤有父風,章帝初政可觀;和帝以後,國事日非,外戚,宦官爭鬥,終至同歸於盡,國家大權歸入州牧掌握,群雄爭霸,弱肉強食,遂有三國。總計自光武至章帝,是君王專政的時代,自和帝至桓帝,是外戚、宦官更迭擅權的時代;若獻帝一朝.變端百出,初為亂黨交訌時代,繼為方鎮紛爭時代,終為三國角逐時代……
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1945),浙江蕭山人。1890年(光緒十六年)考中秀才。1910年赴北京朝考得中,分發福建,以知縣候補,因不滿官場惡習,於1911年稱病歸里。其後長期以寫作和在國小教書為生。抗日戰爭爆發,他不願意在日寇的刺刀下生活,輾轉避難,顛沛流離,逝世於抗戰勝利前夕。清朝末年,嚴復、夏曾佑等人看中小說的巨大社會教化作用,企圖借小說宣傳變法維新思想;戊戌政變後,梁啓超流亡海外,創辦《新小說》雜誌,提倡“小說界革命”。自此,小說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包括“歷史演義”在內的各種小說風起雲湧。民國時期,此風相船,小說創作日趨勢繁榮。蔡東藩是個愛國者,他為武昌起義、共和初建興奮過,歡呼過,但不久即遭逢袁世凱竊國。蔡東藩幽憤時事,立志“借說部體裁,演歷史故事”,以歷史小說作為救國工具。自1916年至1926年的10年間,他夜以繼日,筆耕不輟,陸續寫成中國歷代通俗演義11部,1040回,以小說形式再現了上起秦始皇,下訖民國的2166年間的中國歷史,加上另撰的《
西太后演義》,總計約七百餘萬字,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歷史演義作家。出版以後,迅速風行,多次再版。
![後漢演義 後漢演義](/img/f/a85/nBnaugTNlRWY0YGNyIDZ2YTMxQTM2YmZhZGMiRmNkNTZllTN3kjNyQ2MwU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後漢演義自序
客歲編《前漢演義》,就二百一十年間之事跡,撮要演述,而於女寵外戚之禍,獨詳載無遺,舉前轍所以戒後車也。乃者賡續漢事,復及東京,並暨西蜀。而竊按東京,歷數與西京略同,而其亡國之厲階,則亦肇自女寵,成於外戚。或者謂後漢之亡,宦寺方鎮實屍之,於女寵外戚似無與焉。豈知木朽則蟲生,牆罅則蟻入,不有女寵外戚之播弄於先,何有宦寺方鎮之交訌於後?四星耀斗,百桷摧棟,陽弱陰強,劉輕曹重,其所由來者漸矣,繇辨之不早辨也。昔范蔚宗作《後漢書》,於后妃列傳中,一則曰權歸女主,再則曰委事父兄,三則曰終於陵夷,大運淪,神寶亡,蓋嗟嘆之不足,故長言之。他如外戚黨錮等傳中,且連類並書,又復特創新例,作《宦者傳》,冠其文曰:“鄧後以女主臨政,帷幄稱制,下令不出閨闈之間,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國命。”又曰:“自曹騰說梁冀,竟立昏弱,魏武因之,遂遷龜鼎。”夫鄧後,女寵也;梁冀,外戚也;曹騰,宦寺也;魏武,方鎮也;窮原盡委,舉一例百,不已昭然揭櫫歟?洎乎昭烈偏安,聊延一線,而其後復為一黃皓所誤,則宦官之流毒使然。諸葛公所痛恨於桓靈者,不意於後主時又見之,良可慨已!惟史冊浩繁,誰遑卒閱?至若編年紀事,各書不一而足,閱者更未免有汪洋之嘆,反不若近代之通行《東西漢演義》暨《三國志演義》,則膾炙人口,俗之歡迎也。夫東西漢之敘事脫略,且多臆造,應為有識者所鄙夷。若羅氏所著之《三國志演義》,則膾炙人口,加以二三通人之評定,而價值益增。然與陳壽《三國志》相勘證,則粉飾者十居五六。壽雖晉臣,於蜀魏事不無曲筆,但謂其穿鑿失真,則必無此弊。羅氏第巧為烘染,悅人耳目,而不知以偽亂真,愈傳愈訛,其誤人亦不少也。本編續《前漢演義》之體例,始於新莽之篡漢,終於司馬氏之代魏,中歷東漢蜀漢之二百數十年,事必紀實,語不求深,合正裨為一貫,俾雅俗之相宜,而於興亡之大關鍵,如女寵,如外戚,釀而為閹禍,迫而為兵爭,尤三致意焉。先民有言,“文不苟作”,鄙人固無當斯言,特以視附會荒唐,無關世道者,則相去殆有間歟?海內君子,幸鑒正之!中華民國十五年秋節,古越蔡東帆敘。
![後漢演義 後漢演義](/img/6/5d0/nBnauETNmFzMjVWY2MzNmBjZhdDNkFzMllDNxQWZiZmYmJGNmBDNhZWYiV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回 假符命封及賣餅兒 驚連坐投落校書閣
後漢演義第二回 毀故廟感傷故後 挑外釁激怒外夷
第三回 盜賊如蝟聚眾抗官 父子聚麀因奸謀逆
第四回 受脅迫廉丹戰死 圖光復劉氏起兵
第五回 立漢裔淯水升壇 破莽將昆陽掃敵
第六回 害劉縯群奸得計 誅王莽亂刃分屍
第七回 杖策相從片言悟主 堅冰待涉一德格天
第八回 投真定得婚郭女 平邯鄲受封蕭王
後漢演義第九回 斬謝躬收取鄴中 斃賈強揚威河右
第十回 光武帝登壇即位 淮陽王奉璽乞降
第十一回 劉盆子乞憐讓位 宋司空守義拒婚
第十二回 掘園陵淫寇逞凶 張撻伐降王服罪
第十三回 誅鄧奉懲奸肅紀 戕劉永獻首邀功
第十四回 愚彭寵臥榻喪生 智王霸舉杯卻敵
第十五回 奮英謀三戰平齊地 困強虜兩載下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