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孟嘗傳編輯 鎖定 孟嘗字伯周,東漢官吏。會稽上虞(今紹興市上虞區)人。初仕郡吏,後舉茂才。歷任徐縣令、合浦太守。合浦原產珠寶,因官吏搜刮漸移他地,...
珠還,比喻失而復得。後漢孟嘗為合浦太守,海出珠寶,孟嘗不事采求,珍珠之遠徙者皆還故處。故有成語“合浦還珠”。見《後漢書·孟嘗傳》。...
合浦還珠,讀音tái pǔ huán zhū,漢語成語,比喻去而復返,或失而復得。出自《後漢書·孟嘗傳》...
《後漢書·孟嘗傳》:“實羽翮之美用,非徒腹背之毛。”參考資料 1. 腹背之毛 .漢辭網[引用日期2014-11-16] 詞條標籤: 語言, 成語, 字詞 ...
4、《後漢書·孟嘗傳》:“廊廟之寶,棄於溝渠。”5、《三國志 蜀志許靖傳》:「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蔣濟以為大較有廊廟之器也。...
《後漢書·孟嘗傳》:“臣前後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嘗,而身輕言微,終不蒙察。”詞條標籤: 語言, 成語, 字詞 圖集 身微言輕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
《後漢書·孟嘗傳》:“尚書同郡楊喬上書薦嘗曰:‘臣前後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嘗,而身輕言微,終不蒙察。區區破心,徒然而已。’ [1] ...
解釋:病:病苦,痛恨。求得了解百姓的不利和有利的事。形容對百姓的生活非常關心。1 出處;《後漢書·孟嘗傳》:“嘗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 ...
據《漢書·孟嘗傳》載,東漢時,合浦當地百姓都以採珠為生,以此向鄰郡——交趾郡換取糧食。採珠的收益很高,當時合浦地方官為了向民間搜刮珍珠,一些官吏就乘機貪贓...
《後漢書·馮異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孟嘗:據《後漢書·孟嘗傳》,孟嘗字伯周,東漢會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潔奉公著稱,後因病隱居。桓帝時,...
<51>孟嘗二句:孟嘗字伯周,東漢會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潔奉公著稱,後因病隱居。桓帝時,雖有人屢次薦舉,終不見用。事見《後漢書·孟嘗傳》。...
2、《後漢書·楊震傳》:“無厭之心,不知紀極。”3、《後漢書·孟嘗傳》(合浦還珠) [2] :先時宰守並多貪穢,詭人采求,不知紀極,珠遂漸徙於交阯郡界。...
南珠為海水珠,《後漢書·孟嘗傳》曾記載一個“合浦珠還”的故事,反映合浦當時採珠業的繁榮。而一直處於至尊地位的北珠,由於人們的濫採在清朝後期最終枯竭。所以...
《後漢書·孟嘗傳》載,東漢合浦郡產珠, 其珠因宰守貪婪濫采而遷於交趾郡界,“(孟)嘗到官,革易前弊,求民病 利。曾未逾歲,去珠復還。”...
事見《後漢書·孟嘗傳》。〔49〕阮籍二句:阮籍,字嗣宗,晉代名士。《晉書·阮籍傳》: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
《後漢書·孟嘗傳》載:廣東合浦產珠,因前任太守多貪穢,珠蚌皆徙去。及孟嘗為守,不事采求,珠之徙者皆還故處。後人遂以“珠還合浦”喻失物復得。...
《後漢書·孟嘗傳》:合浦郡,沿海 產珠,而采求無度,這使珠寶漸徙別地。孟嘗任太守時,革除前弊,去珠復 還。後以“合浦珠還”比喻失物復得。[42]公姥(mǚ...
北海合浦的珍珠採集歷史追溯到公元前221-206年的秦代,據《史記·貨殖列傳》記載:當時合浦就有採珠活動,在隨後的歷朝歷代都有相關的記載,如在《後漢書·孟嘗傳》...
據《後漢書·孟嘗傳》所載,合浦採珠業始於周朝,早在漢代以前,合浦採珠業便相當興盛。漢代的合浦港(即乾體港)是中國對外交通貿易的重要港口之一。當時合浦不但是...
因《後漢書·孟嘗傳》中有珠還合浦傳說的記述,取其珠始徙復還之意,易名為還珠書院。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廉州知府周碩勛重修還珠書院。因唐、宋時期,廉州曾...
其中,漢墓中出土大量的倉、畜圈禽舍和五禽六畜等明器模型,反映了這一“不產谷實”,而以商販珍寶為主的合浦郡(見《後漢書·孟嘗傳》)對農業經濟發達的追求;而...
“合浦珠還”,故事出自《後漢書·孟嘗傳》:“遷合浦太守。郡不產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趾比境,常通商販,貿糴糧食。先時宰守並多貪穢,詭人采求,不知紀極,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