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後溪古鎮
- 地理位置: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東部
- 景點級別:為市級歷史文化名鎮。
- 種族:土家族
簡介,旅遊特色,民俗文化,地圖信息,
簡介
後溪屬土家族聚居區,現有人口兩萬一千多人,其中土家族占了90%以上。
後溪鎮歷史悠久,漢代時為武陵郡轄地。南宋紹興年間,置酉陽宣慰使司,屬九溪十八洞之酉溪。素為土家族苗族聚居地。該地民風純樸,地上地下文物十分豐富。地面文物點計60餘處,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近10處,重要的文物景點有後溪懸棺葬、土司白總管將軍墓、龔氏節孝坊、後溪萬壽宮、土家族擺手堂等。
由於後溪(酉水)直通沅江洞庭湖入長江,從清乾隆年起這裡一直是商貿發達的水運碼頭,地方經濟相對發達。後溪鎮鄉場建於酉水右岸,建築面積3萬餘平方米,多為清代建築,保存完好。石板街道、青瓦白牆、飛閣吊樓,玲瓏剔透,讓人讚不絕口。
旅遊特色
後溪古鎮風光綺麗,鐘靈毓秀,碧綠的酉水從鎮邊流過,酉水兩岸山巒奇秀,著名的三晤山倒映江中,頗有桂林山水的韻味。乘船江中游弋,可以清晰地看見幽深的江底。不時有小船從酉水划過,划船的漁夫唱著流傳久遠的後溪漁歌,悠揚的曲調在山谷和水面上蕩漾。長潭風光,山清水秀,怪石奇峰,素有小灕江美譽。這裡四季如春,遍地果林,物產豐富,自然風光、人文景觀讓人留連忘返,已成為遠近有名的文物和旅遊觀光地。
後溪歷史上曾為水陸交通要道。陸上官道可經酉酬、麻旺到酉陽,水道經酉水下可入湖南洞庭湖,上可通湖北來鳳縣。後溪一帶生產的桐油、生漆和其他農副產品從水路運出,又從湖南運回布匹,棉紗和百貨等物品。由於水路交通方便,後溪成為酉水河較大的貨物集散地,各地客商在這裡建立宮廟、會館,使後溪古鎮的規模越來越大,一度街市繁榮,貨物流暢。
在清代之前,後溪長期沿襲土司制。到清代後,朝廷實行“改土歸流”,意即改土司制為流動的派官制,外來的官員開始進入。由於四川連年戰亂和災荒,人口銳減,清朝政府實行大規模的移民,後溪一帶的移民主要來自江西、湖南和湖北,並形成田、彭、白三大姓。後溪的大姓人家都建有祠堂,作為宗族議事、聚會的場所。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有水巷子白家祠堂、新寨白家祠堂和彭家祠堂,建造年代在鹹豐至光緒年間。新寨白家祠堂的大門左側,還保存有於光緒二十五年刻立的石碑,上面刻有嚴格的宗族家規和道德標準,是研究宗族祠堂文化的寶貴資料。
民俗文化
在距後溪酉水下遊方向8華里的長潭村,有一座依山傍水的擺手堂,系彭姓土家人於清鹹豐元年所建。擺手堂外用石板圍成一處見方約200平方米的地壩。石板上雕刻有麋鹿含花、喜鵲鬧梅、鳳穿牡丹和麒麟龍象等栩栩如生的景物。每至農閒和冬至,土家人在這裡聚會、歡慶,跳“畢茲卡”(土家語,擺手舞之意),後溪人自豪地稱:酉陽是擺手舞之鄉,而後溪是擺手舞之家。
除擺手舞外,後溪的民間文化和習俗流傳下來的還有山歌、木葉情歌、漁歌、哭嫁歌、打繞棺、木偶戲、新年鬧花燈等,過去還有儺戲,可惜已失傳。古鎮豐富的民族文化、巴渝文化和歷史文化已成為眾多社會學、民族學、歷史學、美學及文物專家考察研究的對象。
地圖信息
地址: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