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感覺

後感覺亦稱殘留感覺。為刺激終止後所殘留的感覺。如壓迫皮膚後殘留的壓覺,用水洗去奎寧液後在舌上長時間殘留的苦味等,是各種感覺中的普遍現象。但在視覺中最為顯著,特稱為後象。有時把後象和作為後感覺的同義詞來使用,例如聽覺後感覺中有聲後象(德abustisches Nachbild)的名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感覺
  • 外文名:Houganjue
  • 亦稱:殘留感覺
  • 性質:感覺
涉及內容,原理,

涉及內容

後象(afterimage)刺激停止作用後在腦中暫留的印象。由興奮過程所留下的痕跡作用,存在於各種感覺之中,在視覺中表現得尤為明顯。視覺後象分為正後象和負後象。正後象保持刺激物所具有的同一品質。負後象則具有相反的品質。例如,注視亮著的電燈,然後閉眼,就會有一個燈的光亮形象出現在暗的背景上,這是正後象。如果繼續注視,便會有一個黑色的象出現在亮的背景上,這就是負後象。顏色刺激的負後象是原注視顏色的補色。後象只能存在很短時間,如最鮮明的視覺後象也不過持續幾十秒鐘。

原理

視覺後象的生理機制是什麼呢?原來,光刺激作用停止以後,它引起的神經興奮並不立即消失,而在大腦皮層留下一定的痕跡。因而視覺映象也並不立即消失,而要保留片刻,這就產生了視覺後象。 視覺後象是殘留感覺的一種。當光刺激終止後,由於光感在短暫時間內尚在繼續,而在人的視野中與原象同一位置上所殘留的象,稱為後象。有原象感覺被原樣殘留下來的正後象(positive after-image)和明暗被倒轉的負後象(Negative afterismager)。例如,短時間注視電燈之後,關燈或閉眼時,則明亮的燈象會暫短的殘留,這便是正後象;如短時間凝視亮的格子窗後,把視線移到白牆壁上,則可看到窗格亮、間隙暗的窗象,這便是後象。
用顏色光刺激時,正後象與原象的顏色相同(稱為同色後象),負後象則呈與其補色接近的色調,即呈對比色(contrast color)(稱為補色後象)。但是,也有正後象很快即轉為補色的情況。正後象雖可簡單地歸結為視網膜興奮狀態的持續,但為了解釋負後象,則必須假設視系統在先行刺激的作用下而發生了興奮性減退(適應)或調變(德Umstimmung)。雖然這種明暗交替的原因還不清楚,但是有關在看強白光之後而後象色變化交替的顏色漸消現象,三原色說和拮抗色說均各有其解釋。此外,因為繼時性對比現象可以看作是負後象的一種表現,因此色對比實際上是混雜有第二種色的補色(負後象)所產生的現象。光只要作用於視網膜的同一部位,那么即使它有短時的中斷或快速閃爍,但光感覺都不中斷。前後的感覺間的這種融合,以及快速運動的光源被感覺為光線的現象,均歸因於後象效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