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沿革
後庭花,原唐教坊曲,後用作詞調名。
張先名之為“玉樹後庭花”。此調原為陳曲,陳後主作。
《
南史》卷一二《陳後主張貴妃傳》:“每引賓客,對貴妃等游宴,則使諸貴人及女學士與狎客共賦新詩,互相贈答。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曲調,被以新聲。”“其曲有《
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
隋書》卷二二《
五行志》:“禎明初,後主作新歌,詞甚哀怨,令後宮美人習而歌之。其辭日:‘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系取其一句為曲名。
王灼《
碧雞漫志》卷五云:“陳後主《玉樹後庭花》,或者疑是兩曲,謂詩家或稱《玉樹》,或稱《後庭花》,少有連稱者。”其實是詩人習用簡稱而非二曲。王灼此書又辨玉樹為槐,後庭花為雞冠花。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卷一一引
楊慎《丹鉛新錄》:“揚州有蕃趨觀,中有瓊花,即陳後主所謂《玉樹後庭花》曲雲‘瓊樹朝朝新’也。”後說近是。此曲唐時為五言四句之聲詩,傳辭如五絕,二平韻。陳時此曲為清樂,有舞,盛唐入法曲,又列大曲名內,亦有舞。至後蜀時,始有長短句。《碧雞漫志》又云:“偽蜀時,孫光憲、毛熙震、
李殉有《後庭花》曲,皆賦後主故事,不著宮調。”
格律說明
正體,雙調四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四仄韻。以毛熙震《後庭花·輕盈舞伎含芳艷》為代表。此調以此詞為正體,若孫詞之添字,張詞之少押一韻、攤破句法,皆變體也。 按毛詞別首後段第三句“爭不教人長相見”,或作拗句,間一為之,不必從。
變體一,雙調四十六字,前後段各四句、四仄韻。以孫光憲《
後庭花·景陽鐘動宮鶯轉》為代表。此與毛詞同,惟後段起句添一字作八字句,第二句添一字作五字句異。
變體二,雙調四十六字,前後段各四句、四仄韻。以孫光憲《後庭花·石城依舊空江國》為代表。此亦與毛詞同,惟後段起句添二字作九字句異。
變體三,雙調四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三仄韻。以張先《玉樹後庭花·上元》為代表。此亦毛詞體,惟前後段第三句減一字,作六字句,不押韻。第四句添一字,作上一下四句法。張集三首,平仄如一。
格律對照
正體
格律對照例詞:《後庭花·輕盈舞伎含芳艷》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中平中平中仄。仄中平仄。
輕盈舞伎含芳艷。競妝新臉,步搖珠翠修蛾斂。膩鬟雲染。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中中中平中仄。仄中平仄。
歌聲慢發開檀點。繡衫斜掩,時將縴手勻紅臉。笑拈金靨。
變體一
格律對照例詞:《後庭花·景陽鐘動宮鶯轉》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景陽鐘動宮鶯轉。露涼金殿,輕飈吹起瓊花旋。玉葉如剪。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晚來高閣上、珠簾卷。見墜香千片。修蛾曼臉陪雕輦,後庭新宴。
變體二
格律對照例詞:《後庭花·石城依舊空江國》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
石城依舊空江國。故宮春色,七尺青絲芳草碧。絕世難得。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
玉英凋落盡、更何人識,野棠如織。只是教人添怨憶,悵望無極。
變體三
格律對照例詞:《玉樹後庭花·上元》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華燈火樹紅相斗,往來如晝。橋河水白天清,訝別生星斗。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落梅穠李還依舊,寶釵沽酒。曉蟾殘漏心情,恨雕鞍歸後。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典範詞作
五代·孫光憲《後庭花·景陽鐘動宮鶯轉》
五代·毛熙震《後庭花·輕盈舞伎含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