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安村(河南省滑縣白道口鎮後安村)

後安村(河南省滑縣白道口鎮後安村)

後安村,白道口鎮中西部,距鎮政府駐地1.5公里,北接周街村,南望白馬坡,東接前安村,西鄰西河京。村內地勢東高西低。南北長400 米,東西長500米,村莊面積30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後安村
  • 政府駐地:白道口集
  • 電話區號0372
  • 郵政區碼:456462
  • 車牌代碼豫E
建制沿革,自然資源,人口民族,歷史文化,風景名勝,著名人物,地圖信息,

建制沿革

早在元朝,村西北約一里處,居住著八戶尚姓人家,時稱尚莊。元末明初,戰亂頻發,中原大地,民不聊生,人們流離失所,背井離鄉,這裡人煙稀少,土地荒蕪。明洪武二年【公元1370年】,李氏三兄弟隨遷民大軍,跋山涉水,遷來中原。一兄弟落戶於濬縣東九股路村,一兄弟南下遠走,至今去向不明,另一兄遷居於此,用蘆席搭了茅庵,開始墾荒種田,在此地繁衍生息。因結蘆席為庵,此地稱為席庵。當時地多人稀,為方便農具相互借用,尚莊的八戶人家也搬遷於此。之後,趙湖村東南約一里地的采堂村采氏一族,為避水患也搬遷到了金堤之上的席庵村,與李姓尚姓共同居住。金堤之上,能年年躲過水淹,圖安居之意,隨將席庵村改名為“安上村”。
三姓族人共同在這裡墾荒種田,農具互用,和睦共處。農閒時節,白馬坡的鹽鹼土壤,土淋成小鹽及大鹼,挑擔四方販賣,貼補家需。雖勉強顧住溫飽,但也四鄰和諧,尊老愛幼,共建家園。當時多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和村中執掌事務的族長,站金堤高崗之上,遙眺西方蒼穹,心潮澎湃,憶往昔,于山西洪洞槐樹下,遷徙跋涉,來到這裡,已有多年。為讓後人記住是西遷而來,三姓族長商議,將安上村改名為“西安村”。
直到上世紀土改時期,一郵差送信至此,遍查全村並無信箋上所標之人,村中一老人說:“白道口西南約十五里也有一西安村,去那裡找找吧”。郵差最後在那裡找到了收信人。為避免村莊名字混淆,報請政府,隨將村名改為了“後安村”,一直沿用至今。

自然資源

2500畝耕地

人口民族

全村現有人口900人,全是漢族,村民中有高中中專文化80人,大專15人,本科8人,研究生2人。姓氏有采、李、尚、齊、王。

歷史文化

二月初二的龍王廟會;正月十九的長舂觀廟會;二月十九的菩薩廟會。

風景名勝

龍王廟、菩薩廟、天爺廟、三官廟、土地廟、長春觀。

著名人物

領妞、采春和、尚秀領,三位老革命同志,拋家離妻,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身經數戰。采領妞犧牲於衛南縣上官村,采春和尚秀領犧牲于山東省英州。他們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建國後,滑縣人民政府追認三位為烈士,並在縣烈士陵園裡,立碑紀念,告慰英魂,讓後人世代緬懷。
采公,名論述:出生於1921年,卒於2009年,一生勤奮好學,從教多年。中年時期,開始行醫,看愈病人不計其數,三里五村的病人就醫,他從不收費,遠處鄉鄰,他只是收取醫藥本錢。他精通醫道,多方面知識淵博,人文禮儀無不諳熟,知識傳授從不吝教,與白道口多村的采氏族人,修訂了“采氏族譜”,受到八方鄉民的高度評價,八十九歲時,在後安村病故。
李永卓:明代晚期秀才,性格耿直,不畏強權,人稱“鐵毛秀才”。

地圖信息

地址:安陽市滑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