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劉家莊村志

後劉家莊村志

《後劉家莊村志》是劉久長、劉峰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劉家莊村志
  • 作者:劉久長、劉峰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團·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01月
  • ISBN:978-7-203-05976-9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遵循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的基礎上,客觀地記述本村的自然、經濟、社會、文化諸方面的歷史與現狀。 二、上限為事物發端,下限至2007年底。 三、本志分建置沿革、自然環境、人口-、種植業、養殖業、林業、工副業、商業金融、水利建設、村莊建設、黨政群團、軍事、民政、教育、文化藝術、衛生體育、民情風俗、人物,共18章66節,概述、大事記置於志首,附錄置於志尾。

作品目錄

封面
後劉家莊村志
呂梁市村鎮志、部門志指導審定領導組
《後劉家莊村志》指導審定小組
《後劉家莊村志》編纂委員會
圖片
後劉家莊村地圖
後劉莊村域平面示意圖
後劉家莊村在臨縣的位置
後劉家莊村內地名示意圖
後劉家莊村貌
2004年9月19日,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閉幕,圖為江澤民同志接見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圖中左一為山西省政協主席、中央候補委員劉澤民
2004年第九屆全國婦女代表會期間,全國婦代會代表劉奮昂(左1)和大會主席團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彭珮雲合影
呂梁市委常委秘書長劉明勇在後劉家莊調研
呂梁市市長董洪運、市政協主席薛萬明、臨縣縣委書記、縣長劉永平視察工作
省農業廳廳長楊文憲、地委副書記樊吉厚、縣委書記趙有珍在學校調研
後劉家莊村黨員一覽表
劉澤民主要著作
第一任黨支部書記劉殿甫
十六屆一中全會召開時,新當選的九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及曾培炎同志在劉澤民的紀念封上籤名留念
2007年,後劉家莊村黨支部、村委會領導班子成員:從左至右劉蘭有、劉通順、劉冰順、劉富有、劉金祥
2004年,後劉家莊村黨支部被大禹鄉黨委評為退耕還林先進集體
2003年,後劉家莊村黨支部被呂梁市委命名為五星級黨支部
2005年9月,劉澤民與村志編纂人員合影,前排左起:劉久長、劉澤民、劉冰順,後排左起:劉峰、劉金祥、劉久元、劉通順、劉潤民、劉雪峰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前後,村民集資修建的戲台
樹齡達200年的核桃樹
200年古槐樹
第一代先祖劉有墓
先祖劉有於清康熙初年居住的窯洞
劉恆善當村長時組織修建的社窯
在這裡20年代辦過私塾
老水井
清明節傳統風俗用物“燕燕”
168米的深井
農家的古式家具
舊民宅
1950年這裡辦過醫療合作社
這就是一炷香門窗土窯洞
古燈
村民曾經用過的儲糧大瓮
火炕、鍋台、大灶
村民曾經用過的碾子
村民曾經用過的石磨
傳統農具
播種工具——耬
耕作機具
夏季做飯的地火
古老的中式衣
民宅大門
20世紀50年代的國小(王家坪)
1942年地下黨組織開會的地方
舊供銷社門面
1942年在這兩孔窯洞裡民兵自製武器發生過火災
關帝廟外景
關帝廟
關帝廟鐘樓
觀音廟
關帝廟鼓樓
文昌廟
2004年用以工代賑資金新建的紅坪大橋
1988年建的新戲台
石瓮里
盤山公路
溝壑山地
寨則山
退耕還林後的幼林
溝壩豐產田
居民新宅
信號塔
農民工與博士生組成的小家庭
村民用上了沼氣
商業店面
劉平則理髮店
豬場一角
養雞場
讓環境更優美
劉甫漢先生與本村中、國小各年級前三名受獎學生合影
2005年,村民劉甫漢創辦的圖書閱覽室
農民文化活動室
電教室
1997年新建的標準化學校
劉仁清作為山西省代表出席20周年國慶觀禮
國家交通部曾授予劉仁清金質獎章
劉仁清獲交通廳嘉獎
劉冰優秀作品證書
劉開芳特殊榮譽
博士劉潤民(甫漢子)
博士劉小紅(澤民女)
博士劉艷強(久高子)
博士劉利平(新榮女)
博士張素榮(芝鋒妻)
碩士劉利強(久高子)
碩士劉文秀(學前子)
碩士劉寧(金玉子)
碩士唐慧榮(潤民妻)
碩士劉冠軍(小平子)
碩士劉永梅(玉生女)
碩士劉麗娜(順通女)
碩士劉繼明(全大子)
碩士張志瓊(繼明妻)
碩士趙敏(逢揚妻)
碩士劉彩宏(永亮女)
碩士杜鵬麗(飛虎妻)
碩士劉榮(喜蘭女)
碩士劉澤平(殿甫子)
碩士牛慧玲(澤平妻)
劉衛平書法作品
劉久長書法作品
劉學富書法作品
劉選方書法作品
老“秀才”劉世恩題寫的匾額
劉志聰書法作品
劉鳳桐書法作品
劉鵬書畫
劉春平國畫作品
建築石雕
劉衛平炕圍畫
劉海兵國畫作品
孫喚俊刺繡作品
劉月香剪紙作品
民間樂隊在排練
春節鬧秧歌
村民晨練
閒暇樂趣
幸福的晚年
左起劉鳳才、李永發、劉德元、劉汝才、劉甫漢、劉國正、劉義清、劉德芝、劉元富
高壽老人劉甫漢
文人(劉志聰)
老教師劉鳳桐
老教師劉志有
高壽老人劉鳳才
劉仁清
村內最早的黨員劉玉
村內最早的黨員秦秀林
文藝老前輩劉成功
新品種穀子豐收在望
優質蘋果
優種推廣
劉久長
劉峰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建置沿革
第一節 位置村域
第二節 歷史沿革
1.村名來歷
2.行政隸屬
第二章 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貌
1.南山
2.北山
第二節 氣候
1.日照
2.氣溫
3.地溫
4.降水
5.無霜期
第三節 土壤植被
1.土壤
2.植被
第四節 自然資源
1.土地資源
2.水資源
3.礦產資源
4.植物資源
第五節 自然災害
1.旱災
2.澇災
3.冰雹
4.霜凍
5.風災
第三章 人口
第一節 人口狀況
1.人口變遷
2.人口構成
3.人口素質
第二節 計畫生育
第三節 家族結構
第四節 生活水平
1.收入
2.消費
第四章 村莊建設
第一節 道路交通
第二節 公共設施
1.人畜飲水
2.供電
3.照明
4.取暖
5.社窯 戲台 辦公室 學校
6.高音喇叭
7.有線電視
8.固定電話與移動通訊基站
第三節 村民住宅
第五章 種植業
第一節 勞動力
第二節 耕作方法
1.耕作
2.選種育種
3.播種
4.施肥
5.農田管理
6.病蟲害防治
第三節 作物種類
3.油料作物
4.蔬菜作物
第四節 糧食生產
第五節 農具農機
1.農具
2.運輸機具
3.灌溉機具
4.加工、建築機具
第六章 養殖業
第一節 飼草飼料
1.飼草
2.飼料
第二節 畜禽飼養
1.養牛
2.養羊
3.養豬
4.養雞
5.養蜂
第三節 疫病防治
第七章 林業
第一節 植樹造林
第二節 林果生產
第三節 林木管理
第八章 水利建設
第一節 興修水利
第二節 水土保持
1.修梯田、壩堰、小平原
2.打旱井
第九章 工副業
第一節 燒石灰
第二節 制磚
第三節 紡織業
第四節 副食加工業
1.粉坊
2.醋廠
3.醬油廠
4.豆腐作坊
5.掛麵加工
第五節 小手工業
1.首飾加工
2.打鐵
3.木工
4.皮革加工
5.石料加工
6.毛氈加工
7.泥瓦與建築
8.印染
9.澱粉加工
10.紙品製作
11.縫紉
第六節 運輸業
第十章 商業金融
第一節 商業
1.店鋪
2.游商
第二節 金融
1.活動形式
2.流通貨幣
第十一章 黨政群團
第一節 中共後劉家莊黨支部
第二節 村政
第三節 群團組織
1.農民組織
2.青年組織
3.婦女組織
4.兒童組織
第十二章 軍事
第一節 民兵
第二節 戰事
第三節 參軍支前
第四節 慘案簡述
第十三章 民政
第一節 擁軍優屬
第二節 社會福利
1.義倉
2.公益金
3.五保戶
第十四章 教育
第一節 私塾教育
第二節 普通教育
第三節 學前教育
第四節 成人教育
第五節 劉甫漢獎學金
第六節 劉甫漢閱覽室
第十五章 文化藝術
第一節 民眾文化
1.大會子
2.小會子
3.後劉家莊業餘晉劇團
第二節 民間藝術
1.民間樂隊
2.麵塑
3.剪紙
4.書法
5.繪畫
6.刺繡
7.堪輿
8.站禮先生
第三節 村民著述
1.晚霞餘輝——記劉士清為下一代著書立說
2.古唱段——劉成功傳承的臨縣小調
3.後劉家莊,我愛您!——編纂《後劉家莊志》有感
第四節 古建名勝
1.觀音廟
2.魁星廟
3.文昌廟
4.老爺廟(關帝廟)
5.眼光菩薩廟
6.戲台
7.石牌坊
第十六章 衛生體育
第一節 醫療衛生
第二節 體育
1.民間武術
2.民眾體育
3.學校體育
第十七章 民情風俗
第一節 民情
第二節 禮儀習俗
1.婚嫁
2.喜慶
3.喪葬
第三節 生活習俗
1.飲食
2.衣飾
3.住宅
4.乘載
第四節 歲時習俗
1.傳統節日
2.紀慶節日
第五節 良風美德
1.村民楷模
2.崇宗敬祖
3.妯娌和睦
4.弟兄謙讓
5.扶危濟困、公益捐助
6.捨己救人
7.孝敬老人
8.助人為樂
第六節 宗教信仰
第七節 方言謠諺
1.方言
2.農諺
3.民間成語
4.用“眉”和“眼”字組成表現情感、行為的成語
5.歇後語
6.民謠
第八節 禁忌陋習
1.禁忌
2.陋習
第十八章 人物
第一節 人物傳記
劉恆善
劉鳳飛
劉成功
劉存漢
劉志聰
劉志有
劉鳳桐
劉清漢
劉建功
劉建明
劉玉
劉士清
劉懷銀
劉仁清
第二節 人物簡介
劉甫漢
秦秀林
劉生祿
劉義清
劉學榮
劉可貴
劉惲
劉冰
劉新榮
劉雁斌
劉軍
劉開芳
劉澤民
劉澤榮
劉久華
劉萬清
劉萍
任改蘭
李志發
劉學前
劉光彥
劉金玉
劉恩有
劉奮昂
劉靜
劉國清
劉學奎
劉生梅
劉正魁
武秀連
劉峰
劉澤亮
劉繼榮
劉寶連
劉金平
劉春愛
樊榮利
劉雪峰
劉永平
劉曉林
劉衛平
劉中山
馮立新
劉潤民
劉秀珠
劉利平
劉榮
劉澤平
劉曉紅
牛慧玲
劉峰
唐慧榮
劉彩宏
劉峰揚
劉文秀
趙敏
張素榮
劉峰顯
聶陽
劉繼明
劉利強
杜鵬麗
張志瓊
劉永梅
劉艷強
劉寧
劉星宇
劉麗娜
劉旭艷
劉森
劉兵
劉冠軍
附錄
一、傳聞軼事
二、十不、四嚴、一自覺(制度)
三、村規民約
四、姓氏譜
後記
著作權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