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冷戰時期中國周邊區域多邊外交研究由都允珠撰寫,石源華指導。是一篇國際政治學類論文,級別為博士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冷戰時期中國周邊區域多邊外交研究
- 論文作者:都允珠
- 指導:石源華
- 學科專業:國際政治學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都允珠著
導師
石源華指導
學科專業
國際政治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復旦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中外關係 對外政策 區域合作 周邊地區 亞洲
館藏號
D822.33
館藏目錄
2010\D822.33\1
內容簡介
自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經濟的發展突飛猛進,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目前正以一個發展中大國的形象出現於國際舞台。與此同時,中國一改過去對多邊主義和地區合作的消極態度與被動姿態,正在經濟、安全與軍事等諸多領域內與其它國家開展著活躍的多邊合作。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及在國際事務中影響力的增大,各種利益的摩擦和中國威脅論的出現也是顯而易見的現實。在周邊國家看來,中國的迅速崛起可謂是機遇與威脅並存,這一點當然也是對中國外交政策研究的重大挑戰。從國際政治的層面看,崛起的中國對於21世紀國際格局產生何種影響在現實中是一個重大的課題,引發了大國崛起與衰落、均勢的重組等一系列的爭論,成為學術界的一個重要話題。一個迅速崛起的中國,未來是成為一個合作、和平的國家,抑或是挑戰現狀的國家,在理論上與實踐上都引起各國的探討和爭議。考慮到後冷戰的時代背景,以及中國發展的背景和邏輯,一個強大中國的崛起更多地是一個機遇,而非威脅。尤其是在經濟層面,隨著中國國際地位日益高漲,亞洲、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改善與中國關係。中國的發展更是與美國以及世界的經濟發展共為一體,全球經濟也會因中國經濟的發展而得利,因此,中國的發展是一種機遇。同樣,在政治外交領域,中國越來越成為國際社會中負責任的重要成員,維護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穩定。 以此判斷為出發點和邏輯依據,本文認為,在後冷戰時代,多邊外交是中國外交戰略的一個重點,也是中國外交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所關注的是中國周邊區域層面的多邊外交,所要探討的是亞洲地區的中國多邊外交。對於中國而言,亞洲地區是中國核心國家利益最為集中、同時也是中國影響力最為直接的地區,是中國的外交重點地區。在亞洲地區的合作組織中,中國多邊外交的展開對象包括了大多數的周邊國家。如東協由東南亞的10個國家組成,如果算上“東協+中、韓、日”(10+3)機制的話,已包括了東亞地區的絕大多數國家。同樣,上海合作組織由中國、包括俄羅斯以及中亞四國參加,蒙古、印度、巴基斯坦、伊朗成為上海合作組織的觀察員。在解決朝核問題的六方會談中,更是涵蓋了朝鮮、韓國和美國、中國、日本、俄羅斯等主要周邊大國。作為觀察員國,中國還參與了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的活動。可以說,中國積極參加的周邊地區性合作組織已經涵蓋了周邊所有的國家,中國的多邊外交已經成為中國在周邊地區外交一個重要手段。 因此,本文將以中國在亞洲地區參與最多的區域問題和地區合作組織的活動為中心開展研究,探討中國在東北亞、東南亞、南亞和中亞地區的多邊外交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總結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