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倉村(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西流湖街道後倉村)

後倉村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是中原區西流湖街道的一個城中村;位於鄭州市區西部,鄭上路北側,東臨環境秀麗的西流湖,北依隴海鐵路線,是鄭州66路公車的終點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倉村
  • 行政區類別:城中村 
  • 所屬地區: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
  • 地理位置:鄭州市區西部,鄭上路北側 
  • 電話區號:0371
  • 車牌代碼:豫A
地名由來,社會發展,

地名由來

據《須水鄉志》記載,後倉村名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加強鞏固秦帝國一統天下,從中原地區調集大批皇糧,運往西北邊陲,在鄭州以西挖一條東北至西南的運糧河。凡中原漕糧皆先聚集在一起,再轉運關中,北輸邊陲。
為保皇糧的安全,官府在鄰近州縣徵集大批民工,在鄭州西運糧河附近高處建一糧倉。誰知糧倉建成不久,就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楚漢之爭,風起雲湧,席捲全國。官府見糧倉位於要衝之地,無險可守,遂將糧倉搬遷到滎陽的敖倉。後來,大批逃荒難民走到廢倉附近,見遺棄很多磚瓦木料等,藉此材料,就在此建房定居下來。因住處位於糧倉後邊,遂起村名為後倉村,一直沿用迄今。
鄭州市後倉村關帝廟鄭州市後倉村關帝廟
另一種說法是宋朝初年,京都汴梁被大水所淹。宋太祖趙匡胤擬遷都鄭州以西地區,小京水就是當時命名為京都之水而得名,在京水西北一帶高地勘察建立倉庫,為皇家儲存武器、糧食,靠南邊的叫前倉,靠北邊叫後倉。後因遷都未成,卻遺留下一批建築材料,被逃難饑民所利用,在此建村居住,因地勢較高得村名高倉村,該村火神廟石碑有記載。後因人們發掘出前倉遺址,逐漸稱該村為後倉,而高倉村名卻被人們遺忘。
不管哪個傳說正確,但都有一個共同點,該村是由皇家倉庫遺址而得村名。

社會發展

後倉村村民以曹、任兩大姓居多,近200戶千餘人。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該村村辦企業、個體經濟發展迅速,很快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鄭州市區向西發展,該村與市區連為一體,成為都市村莊。舊貌變新顏,這裡樓房林立,鱗次櫛比,村容村貌整齊劃一,水泥路寬闊平坦,直通市區主幹道建設路,多數村民有自家的汽車、機車,出行方便。該村又成為市66路公交汽車的終點站。由於交通方便,村民的空閒房屋也受到市區打工者的青睞。(鄭州日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