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氏姐妹(越:Trưng Sisters,?—43年5月),是指在越南北部地區武裝反抗中國東漢政權的兩個姐妹,征側(越:Zheng phụ)和征貳(越:Zheng II)。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征氏姐妹
- 外文名:Trưng Sisters
- 又名:二征夫人
- 時間:1世紀
- 地點:越南北部
- 所屬朝代:東漢、征朝
事跡,中越觀點,後世影響,
事跡
根據越南河西省山西市一帶的傳說,征氏姐妹出生在交阯郡麊泠縣(今越南河內市麋泠縣)的一個雒越族軍人家庭,是古代雄王的外曾孫女謾善(Man Thiện)的女兒。征側的丈夫詩索(Thi Sách)則是朱鳶縣(今越南河西省、河南省地區)雒將的兒子。當時東漢所派遣的交阯太守蘇定是一個“張眼視錢”的財迷。征氏姐妹從小耳濡目染軍事技能和漢朝官吏的橫徵暴斂。東漢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雒將詩索被蘇定處死後,征氏姐妹在喝門舉兵,攻取交趾,九真、日南、合浦等地蠻夷紛紛回響,漢朝太守蘇定逃往南海郡。征氏姐妹總共奪取了65座城池,許多駱越軍人順從她,征側被推舉為“征王”。交阯刺史和各個太守只能自守。史稱征朝,活動範圍南達今越南中部,北到今廣西欽州、北海、防城等地。
得知征氏姊妹之事後,漢光武帝下詔令長沙、合浦、交阯郡製造車船,修築道路、橋樑,儲備軍糧。建武十八年(42年),派伏波將軍馬援、伏樂侯劉隆和樓船將軍段志率漢兵八千和交阯兵萬餘共兩萬軍隊和兩千艘車船,水陸並進,南征交阯。征王和諸將發兵到浪泊(今越南仙山)與馬援軍激戰,因力單勢薄,敗退錦溪(今越南永福省安樂縣)。次年(43年)五月,馬援擊敗二征,二征戰敗而死。繼而在九真消滅二征餘部都羊。三百餘名反抗軍首領被俘,流放至零陵,交州諸郡平定。馬援在當地興修水利,安撫民心。建武二十年(44年),馬援回軍,功封新息侯。
中越觀點
越南民間存在著大量關於征氏姐妹的傳說。越南的史書《越史略》、《大越史記全書》、《欽定越史通鑑綱目》,以及中國的《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卷八十六〈南蠻西南夷列傳〉)等史料中都有對此事的記載。然而其中有些地方有較大的出入。其主要不同處有:
越南民間傳說稱征側的丈夫雒將詩索因反對漢朝官吏對當地人民的漢化和欺壓而被處死;越南史料中強調征氏姐妹是因中國官吏壓榨而起義;中國史料中說她們是因為詩索犯罪被處死為泄私憤而反叛。
越南的《越史略》、《大越史記全書》、《欽定越史通鑑綱目》稱馬援平定征氏姐妹起義後曾豎立銅柱為漢界;但此事在《後漢書》中不見此記載,直到唐朝李延壽撰寫《南史》時,才提到“馬援所植二銅柱,表漢家界處也。”《新唐書》則稱是五銅柱。
《大越史記全書》成書於此事一千多年之後,加入不少虛構的成分;而中國的史書則是勝利者的一面之詞。
後世影響
在《粵甸幽靈集》中,追稱她們為徵聖王(越南語:Trưng Thánh Vương)。
越共評價二征起義為當地人長達一千年反抗中國統治(直到939年越南擊敗南漢軍隊獨立)的開始,“領導起義的是婦女,這是越南婦女的最大光榮。她們不愧為傳說中所歌頌的、具有高貴品質的‘仙龍’的後代;不愧為現代進步人類所讚譽的翱翔在高山之額上的雄鷹。”
在越南各地有大量紀念二征的祠堂、廟宇和以她們命名的街道。譬如越南首都河內的四個市區之一就是二征夫人區(Quận Hai Bà Trưng)。
每年陰曆二月初六(傳說中她們的殉難日)是一個紀念她們的節日。她們的形象通常是騎在大象背上作戰。
1959年3月14日(陰曆二月六日),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發行了一套“二征”同圖郵票兩枚,圖案為征側、征貳坐在大象上統帥義軍。同一天越南共和國(南越)也發行了一套“二征”同圖郵票四枚,圖案為二征騎象作戰。
另外,根據越南學者的調查,二征夫人母親謾善的墳墓在山西市三位縣,受到當地民眾的尊崇;征氏姐妹的幾十個女部將則在越南北方的許多農村被當做城隍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