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雜稿

往日雜稿

《往日雜稿》是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湯用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往日雜稿
  • 作者:湯用彤
  • 出版時間:1962年12月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頁數:124 頁
  • 定價:0.60
  • 裝幀:平
  • 統一書號:2018-86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

內容介紹

這本雜稿,多半是有關宗教史的論文書評。前面三篇是關於隋唐佛教史的論文;第二組為書評,這些書評多半寫在九一八前後;後三篇是關於道教及早期印度佛教;附錄二篇是我在解放前對文化思想的一些看法。——據作者前言

作者介紹

湯用彤(1893—1964),字錫予,祖籍湖北省黃梅縣,生於甘肅省渭源縣。 1911年進入北京順天學堂學習,次年考入清華學校,1916年畢業留校, 出任國文教員,並任《清華周刊》總編輯。1917年考取官費留學,因 治眼疾未能成行。1918年赴美留學,先入漢姆林(Hamline)大學,主 修哲學。1920年轉入哈佛大學研究院。1922年獲哈佛大學哲學碩士學 位。同年回國,歷任東南大學哲學系教授、系主任,併兼任支那內學 院巴利文導師。1926年夏至1927年夏轉任南開大學哲學系教授,隨後 返南京,任中央大學哲學系教授、系主任。1930年出任北京大學哲學 系教授,自1934年起任哲學系主任。1937年抗戰開始,隨北大轉往後 方,任西南聯大哲學系主任兼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長。1946年隨北大復 遷,任哲學系主任和文學院院長。1947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評 議員,兼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北京辦事處主任。同年,赴美 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講學。1949年2月,出任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 1951年後一直擔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並曾任中國科學院歷史考古專門 委員,《哲學研究》、《歷史研究》編委。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 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
湯用彤在北大執教30餘年,教學內容包括中國佛教史、魏晉玄學、 印度哲學史、西方哲學史、歐洲大陸理性主義、英國經驗主義、邏輯 學、哲學概論等。他不僅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學術骨幹,而且與老一 輩學者一起為北京大學的學科和學風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湯用彤是現代中國學術史上少數幾位能會通中西、接通華梵、熔 鑄古今的國學大師之一。季羨林先生為《湯用彤先生誕辰百周年紀念 論文集》寫的序中說:“太炎先生以後,幾位國學大師,比如梁啓超、 王國維、陳寅恪、陳垣、胡適等,都是既能熔鑄今古,又能會通中西。… …我認為,湯用彤(錫予)先生就屬於這一些國學大師之列。這實際 上是國內外學者之公言,決非我一個人之私言。”由於湯用彤精通內 外經典,又接受過嚴格的外國哲學、語言和治學方法的訓練,而且又 有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他的一些學術著作如《漢魏兩晉南北朝佛 教史》、《印度哲學史略》、《魏晉玄學論稿》等在出版幾十年後仍 然是國內外學術界公認的權威性經典著作,這使他在國內外均享有崇 高的學術地位。湯用彤一生抱定“昌明國粹,融化新知”的為學宗旨。 他認為,通過對民族文化自身發展、演變的歷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 客觀研究,從中總結規律,展示經驗和教訓,以解決中國文化如何發 展的重大問題。他特彆強調,在衝突、調和、融合的文化交流中,外 來文化不會完全改變本土文化的根本特性。湯用彤本著“文化之研究 乃真理之探求”的治學精神,精考事實,探本求源,平情立言,其結 論宏通平正,對今人的學術文化研究和中國文化的建設都具有重要的 參考價值和啟迪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