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楊虎城之子回憶》講述了歲月悠悠,張學良將軍開始其軟禁生活時,從浙江奉化溪口,到安徽黃山,江西萍鄉,湖南郴州,湘西沅陵,貴州的修文、桐梓、貴陽麒麟洞,台灣新竹,直至台北,失去自由達五十年之久。我的父親開始被關押監禁在江西南昌,後到湖南益陽,貴州息烽的玄天洞,重慶的楊家山,貴陽麒麟洞,其間受盡折磨,最後一家三口被騙至重慶歌樂山松林坡“戴公祠”慘遭殺害。六十多年的歷史證明:這不僅是張學良、楊虎城二位將軍的悲劇,而且是整箇中國政治的悲劇。所幸的是,他們個人的悲劇推動了中國歷史的進程,爭取了全民族抗戰的提前到來。“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西安事變”七十周年時,不知還有幾位能健在。記下這些往事,也好讓我的子女們知道祖輩們奮鬥的艱辛!
基本介紹
- 書名:往事:楊虎城之子回憶
-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 頁數:289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文史出版社
- 作者:楊拯民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344349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往事:楊虎城之子回憶》中父親曾經講過,他一生做過三件事:一是堅持靖國軍旗幟,帶領出了一支革命的隊伍;二是1927年為了支援配合北伐,堅守西安八個月;三是與張學良將軍發動了“西安事變”,促成了全面抗戰,改變、加速了中國的前進行程。得知張學良將軍獲得自由去美國探親,我想在有生之年再見他一面。整裝待發之際,卻發現我得立即動手術,赴美之行……令人遺憾。
作者簡介
楊拯民(1922——1998),楊虎城將軍長子。陝西省蒲城縣人。1938年入延安抗大、馬列學院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歷任玉門石油礦務局黨委書記、局長,西北石油管理局副局長,陝西省副省長,中共陝西省委書記,天津市副市長,建築材料工業部副部長,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第八屆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中共八大代表、第二至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至九屆全國政協常委。
圖書目錄
一、祖父母與少年時期的父親
二、青年時期的父親
三、父親和母親羅佩蘭
四、堅守西安
五、母喪東里堡
六、蕙蘭娘的婚姻
七、去山東尋父
八、遊歷京滬杭
九、青島治病
十、流離平津
十一、返回西安
十二、迎接井岳秀
十四、東渡扶桑
十五、從日本歸國
十六、蔣介石到西安
十七、東北軍和十七路軍
十八、與張學良同去三原
十九、風雲激盪
二十、父親出國前
二十一、最後的教導
二十二、我所知道有關“西安事變”的幾件事
二十三、風雨如晦
二十四、輾轉海外的父親
二十五、父親回國被扣
二十六、延安四載
二十七、陝南探親
二十八、在米脂縣工作
二十九、棗園
三十、三秦硝煙
三十一、赴渝移靈
三十二、止園與陵園
三十三、敬愛的周總理
三十四、對父親的紀念
三十五、多病之秋
三十六、遺憾
整理後記
附錄
二、青年時期的父親
三、父親和母親羅佩蘭
四、堅守西安
五、母喪東里堡
六、蕙蘭娘的婚姻
七、去山東尋父
八、遊歷京滬杭
九、青島治病
十、流離平津
十一、返回西安
十二、迎接井岳秀
十四、東渡扶桑
十五、從日本歸國
十六、蔣介石到西安
十七、東北軍和十七路軍
十八、與張學良同去三原
十九、風雲激盪
二十、父親出國前
二十一、最後的教導
二十二、我所知道有關“西安事變”的幾件事
二十三、風雨如晦
二十四、輾轉海外的父親
二十五、父親回國被扣
二十六、延安四載
二十七、陝南探親
二十八、在米脂縣工作
二十九、棗園
三十、三秦硝煙
三十一、赴渝移靈
三十二、止園與陵園
三十三、敬愛的周總理
三十四、對父親的紀念
三十五、多病之秋
三十六、遺憾
整理後記
附錄
後記
拯民同志受了多年疾病折磨,於1998年10月23日與世長辭了,從病魔的羈絆中解脫了。
拯民走了,走的很平靜,只是走的太倉促了,競連一句訣別的話也沒留下。
在他動了第二次手術之後,1998年春天,為了使他能有個較安靜的休養環境,所以把家從木樨地遷到了萬壽路居住。在萬壽路養病期間,他卻伏案寫下了這些往事。
這些往事是他在帶病期間,斷斷續續、急匆匆寫下來的。是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寫下的,很不容易。
既然他寫下來了這些東西,不論其寫的怎么樣?作為家人總想著為他整理付印,留作紀念。
好友們知道他曾寫有東西,出於關心,因而常常問起,何時付印?渴盼一讀。我很感謝他們的關懷,這些關懷對我來說也可算是個督促,深感有壓力。可偏偏事不湊巧,在為他整理遺稿的初始,自己卻患了惡病,診斷、醫療、開刀動手術,以致延誤了時日達數年之久。待病情稍穩定,才又開始提筆整理,現在總算整理完畢。
在給拯民整理遺稿時,得到過楊聞宇、張文惠和徐綰韶三位同志的熱情幫助,我在此一併致以誠摯的感謝!
在編輯出版過程中,得到全國政協文史部門有關領導和同志的熱情幫助,也在此予以感謝!
拯民走了,走的很平靜,只是走的太倉促了,競連一句訣別的話也沒留下。
在他動了第二次手術之後,1998年春天,為了使他能有個較安靜的休養環境,所以把家從木樨地遷到了萬壽路居住。在萬壽路養病期間,他卻伏案寫下了這些往事。
這些往事是他在帶病期間,斷斷續續、急匆匆寫下來的。是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寫下的,很不容易。
既然他寫下來了這些東西,不論其寫的怎么樣?作為家人總想著為他整理付印,留作紀念。
好友們知道他曾寫有東西,出於關心,因而常常問起,何時付印?渴盼一讀。我很感謝他們的關懷,這些關懷對我來說也可算是個督促,深感有壓力。可偏偏事不湊巧,在為他整理遺稿的初始,自己卻患了惡病,診斷、醫療、開刀動手術,以致延誤了時日達數年之久。待病情稍穩定,才又開始提筆整理,現在總算整理完畢。
在給拯民整理遺稿時,得到過楊聞宇、張文惠和徐綰韶三位同志的熱情幫助,我在此一併致以誠摯的感謝!
在編輯出版過程中,得到全國政協文史部門有關領導和同志的熱情幫助,也在此予以感謝!
序言
原本無意寫什麼東西,尤其是關於自己的。在大病之後,休養期間,閒來無事,可腦子卻不肯閒著,一些往事競時時浮現於腦際,使自己不能平靜。
我想假如把這些往事梳理起來,如實地記錄下來,或許可使自己得以心安;再說世事滄桑,人事代謝,我的上輩人均已過世,剩下我這一輩人中,我又為老大,雖因環境條件關係,我所了解的情況也不很多,可比起幾個妹妹來說我所知道還是比較為多。
記下這些往事,也好讓我的子女們知道祖輩們奮鬥的艱辛。
梳理往事又認識到其中不乏感情債,由於以上諸多原由,所以就改變了不寫東西的初衷,決定還是把這些往事記敘下來了。
我想假如把這些往事梳理起來,如實地記錄下來,或許可使自己得以心安;再說世事滄桑,人事代謝,我的上輩人均已過世,剩下我這一輩人中,我又為老大,雖因環境條件關係,我所了解的情況也不很多,可比起幾個妹妹來說我所知道還是比較為多。
記下這些往事,也好讓我的子女們知道祖輩們奮鬥的艱辛。
梳理往事又認識到其中不乏感情債,由於以上諸多原由,所以就改變了不寫東西的初衷,決定還是把這些往事記敘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