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合肥幾條大街同時貼出了一份大字報,揭發批判“反對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黑詩”,掀起一場政治風波。這場風波,是由施培毅寫的題為《往事十七首》的打油詩惹出來的。大字報作者斥責打油詩“反對文化大革命”,認為打油詩嘲笑了貫穿“文革”始終的“革命大批判”。1974年,中共安徽省委曾正式下文,把《往事十七首》案列為安徽省翻案風的三大案之一,作者施培毅成為隨時可能被抓入獄的待罪之人。
施培毅(1928.04—2002.10)。江蘇宿遷人。1945年1月為蘇皖邊區淮北中學學員,當年8月任新收復區工作隊隊長。1947年5月任新華社淮北分社、《皖北日報》記者、副組長;194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6月至1977年曆任《安徽日報》編輯組組長、文教部主任、編委、黨委委員、編輯部主任、黨委常委、副總編;1979年6月任阜陽地委常委、宣傳部長、1984年3月任安徽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顧問、編審;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
施培毅主持采寫了載入當代中國新聞史的長篇通訊《人民的好醫生李月華》,撰寫了大量的具有重要價值的論文和文史作品。離職休養後,尤其在身患重病期間,仍主持編修了百萬字的第一部當代安徽史《當代中國·安徽卷》,參與規劃、整理、審訂安徽古籍文獻,為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作風正,治學嚴謹,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他識才、愛才,在新聞、宣傳、社科研究領域,深得同志們的愛戴。
往事十七首
一
往事常回首,迷離如醉酒。忽然當“革乾”,忽然成“黑手”。
二
驚雷當頭劈,狂飆走怪石。能察青萍末,識向何太遲?
三
孔甲鼻子腫,孟乙哲理神。解惑釋奧義,自有“明眼人”。
四
煽動不聽話,犯上罪名大。轉眼批盲從,聽話不聽話?
五
借重丁汝昌,昂昂似將才。照相成“鐵證”,復辟靠銅鎧。
六
織女罵牛郎,呆鵝不識相。良宵值千金,儂去寫文章。
七
“黑店”幾時開,“紅店”巧安排。股東拉幾個,吾兄是“帥才”。
八
吾兄舉黑旗,愚弟充干將。或雲是“軍師”,敬謝不敢當。
九
黑文三五篇,湊數實可憐。脫帽三鞠躬,接受涼鞋錢。
十
飄風催蓬轉,“紅店”變“黑店”。冤家喜相逢,裁紙面對面。
十一
烽火連三月,臨老上大學。已交華蓋運,難逃是非窩。
十二
難弟保難兄,犖犖心可明。忽然反翻案,俯首進牛棚。
十三
已經蒙寬大,偏何說“兩分”。軒然掀大浪,首長怒火噴。
十四
一頂翻案帽,岌岌乎可危。東風浩蕩吹,才去當指揮。
十五
磐石壓忠心,惡穢污赤膽。揮淚嘗自問:底事此運蹇!
十六
禿鬼埋砂磧,恍然解大謎。飄搖雲霧中,六年始落地。
十七
“左左”陰魂盛,高枕尚可憂。打油非為笑,相誡線上走。
後記
三十餘年讀詩不寫詩,忽然指癢,不免聲律乖謬,有效顰之譏,莊諧雜糅,失敦厚之旨。然而《孔甲》等數首渾然天成,非人之力。不能自珍,特命題忝錄,呈黎洪仁兄雅正。愚弟施培毅,一九七二年七月。
本報訊.施培毅同志逝世.安徽日報[N].2002.10.18(江淮要聞).
施培毅.安徽“文革”中的一件公案——回憶《往事十七首》風波.江淮文史[J].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