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蒼廟廟會

彼蒼廟廟會

彼蒼廟廟會,流行於浙江省新昌縣儒岙鎮民俗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彼蒼廟廟會
  • 申報地區:新昌縣儒岙鎮
  • 類別:民俗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

歷史淵源

相傳古代的禹王能呼風喚雨,治旱消災,於是鄉民們你出錢我出力,在彼蒼橋頭建起了廟宇,雕起神像,虔誠祈拜禹王保佑,為敬謝神靈,在十月廿六宰牲獻祭,誦經遊行。

民俗內容

廟會有儒一、儒二、溪下、胡塘、王家莊等五村主辦,周圍各村自願參加。迎會那天,晨光初露,五村族長一起在禹王殿神象前的案桌列上貢品,焚香燃燭,跪拜後,菩薩出殿,坐入八抬大轎,民眾抬著神像鳴鑼開道迎會。除將七八丈高的大旗早早在廟前菩薩要經過的閒田裡豎撐好外,所有參加廟會的會班次第有序,領頭的是“肅靜”、“迴避”的頭牌二牌,而後的是近百人的舞龍隊伍,舉著蠟(錫)鑄的龍頭、龍身、龍尾,邊走邊舞,接著是扮成乞丐、農夫、鐵匠、貨郎等三十六行的“三十郎”,且走且耍;高蹺隊一顫一悠,“吹鼓亭”吹吹唱唱,“回頭拜”一步一拜……在禹王神像轎前的“校尉”班,分文“校尉”和武“校尉”,文“校尉”要穿紅衣頭戴小帽,手執鐵鏈手銬,武“校尉”身穿“盔甲”戴上頭盔,手持藤條,是禹王的儀仗隊,左右守護神像。
參加廟會的會班多到數十班,真是豐富多彩。一類是屬於禹王菩薩儀仗的如“校尉”班、土(銃)會等;一類是武術體育性的,有拳班舞獅、舞龍、高蹺等;一類是舞蹈性,有抬閣、翻船、回頭拜、馬燈等;一類是說唱音樂性的,有十番、吹鼓亭、蓮子行、三十六行等,還有雜技性的有拋絲弦、調目連、男吊等。迎會從彼蒼廟出發,經溪下、儒一、儒二、胡塘、王家莊遊行一周,一路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沿路村民捧香迎拜,各村設祭壇迎神、貢品齊列,各村族長帶領村民敬拜神靈,會班在祭壇表演而過,直到神像放置在儒岙村口大祠堂中堂里,設上案桌列上貢品、燃香焚燭、拜祭後才告結束。
迎會之後是演神戲。為敬神靈,戲是青一色男子班“大三慶”、“小京班”等名牌劇團演出。劇目是金戈鐵馬的大戲,從廿四開演,三到五天,廿五、廿六兩天是長夜戲,從下午演到翌日的早晨。戲演結束,禹王神像就抬回禹王殿進倉入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