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伊樂斯(Peter Illes),德國人,嘌呤信號研究專家,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德國萊比錫大學教授。
彼得·伊樂斯於1967年獲得匈牙利森梅威斯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67年—1987年任匈牙利塞梅維什大學藥理學系助理教授;1977年—1978年在瑞典隆德大學藥理學系學習深造;1978年—1981年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協會從事研究工作;1980年在美國芝加哥洛約拉大學斯特里奇醫學院藥理學系任副研究員;1981年—1985年任德國弗賴堡大學藥理學和毒理學系助理教授;1983年通過德國教授資格訓練,獲得特許任教資格;1985年晉升為德國C2教授;1985年—1995年任德國弗賴堡大學藥理學和毒理學系副教授;1989年—1990年在法國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學藥理學系學習深造;1995年—2007年任德國萊比錫大學藥理學和毒理學系正教授、醫學院研究所所長;1999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健康科學中心藥理學系學習深造;2005年—2007年任德國萊比錫大學醫學院副院長;2007年—2011年任德國萊比錫大學Rudolf Boehm藥理學和毒理學系名譽教授;2009年—2010年任德國阿斯克萊皮奧斯醫學院臨床藥理與毒理學院系創始主任;2011年當選為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2020年入選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組織部“國家級人才”;2021年入選史丹福大學/愛思唯爾全球前2%“生涯影響力”頂尖科學家榜單。
彼得·伊樂斯主要從事嘌呤信號,中醫藥嘌呤信號機理研究。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 學術論文
刊發時間 | 論文名稱 | 期刊名稱 |
---|---|---|
1990年 | Interaction between neuropeptide Y and noradrenaline on central catecholamine neurons | 《Nature》 |
2001年 | P2X receptors and nociception | 《Pharmacol. Rev.》 |
2006年 | P2X7 receptors in the nervous system | 《Progr. Neurobiol.》 |
2007年 | P2X3 receptor involvement in pain states | 《Mol. Neurobiol.》 |
2007年 | Modulation of NMDA receptor current in layer V pyramidal neurons of the rat prefrontal cortex by P2Y receptor activation | 《Cereb. Cortex》 |
2007年 | Dual effect of acid pH on purinergic P2X3 receptors depends on the histidine-206 residue | 《J. Biol. Chem.》 |
2007年 | Direct inhibitory effect of fluoxetine on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 《Biol Psychiatry》 |
2009年 | Cross-inhibition between native and recombinant P2X3 and TRPV1 receptors | 《Pain》 |
2011年 | Electrophysi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P2X7 receptors in cultured rat neocotrical astrocytes | 《Br. J. Pharmacol.》 |
2011年 | Amino acid residues contituting the agonist binding site of the human P2X3 receptor | 《J. Biol. Chem.》 |
2011年 | Rodent cortical astroglia express in situ functional P2X7 receptors sensing pathologically high ATP concentrations | 《Cerebral Cortex》 |
參考資料 |
- 科研項目
時間 | 項目名稱 | 項目來源 |
---|---|---|
2007年—2010年 | Communication between neurons and astrocytes via extracellular ATP and glutamate | DFG |
2008年—2011年 | ATP signalling in motor and sensory neurons (VW-Foundation, Hannover | VW-Foundation |
2009年—2011年 | Functional regeneration of the mesocorticolimbic dopaminergic system as a model to study novel neuroreparative strategies | Cariplo Foundation |
2010年—2012年 | Pathophysiological role of P2X7 receptors in the nervous system | DFG, Bonn, Germany and OTKA |
2010年—2013年 | Involvement of P2 receptors in the modulation of nociceptive afferent stimuli | DFG |
- 學術交流
時間 | 學術活動名稱 | 舉辦地 |
---|---|---|
2011年 | ||
2018年10月 | 第一屆中國嘌呤信號會議 |
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 指導學生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授予單位 |
---|---|---|
1992年 | 德國藥理學研究所疼痛研究學會獎章 | 德國藥理學研究所疼痛研究學會 |
2000年 | 森梅威斯大學榮譽博士 | 森梅威斯大學 |
2002年 | 最佳臨床教師Carl Reinhold August Wunderlich獎 | 萊比錫大學醫學院 |
2003年 | 藥理學研究所獎(Award of the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 波蘭克拉科夫波蘭科學院 |
2004年 | 匈牙利藥理學學會榮譽會員 | 匈牙利藥理學學會 |
2004年 | 聖喬治獎(St. Georgy Award) | 匈牙利高等教育部 |
2011年 | 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 | 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 |
2019年 | 成都中醫藥大學榮譽博士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2022年 | 四川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
社會任職
時間 | 擔任職務 |
---|---|
1992年—2001年 | 《Naunyn-Schmiedeberg's Archives of Pharmacology》顧問編輯 |
1997年—2001年 | 德國實驗與臨床藥理學和毒理學學會(DGPT)藥理學科委員會副主任 |
1997年—2004年 | 德國實驗與臨床藥理學和毒理學學會(DGPT)科學研究委員會委員 |
1998年—2005年 | 萊比錫大學醫學院教學委員會委員 |
2000年 | 《Neurochemistry International》顧問編輯 |
2000年 | 科羅拉多大學健康科學中心藥理學系“大眾基金會”客座教授 |
2001年—2003年 | 德國實驗與臨床藥理學和毒理學學會(DGPT)藥理學科執行委員會委員 |
2002年—2005年 | 萊比錫大學醫學院財政和學術職位委員會主席 |
2002年—2007年 | 萊比錫大學醫學院研究委員會委員 |
2004年 | 《Purenergic Signaling》副主編 |
2005年—2007年 | 萊比錫大學醫學院研究委員會主席 |
2009年—2011年 | 米蘭大學藥理學系客座教授 |
2010年 | 同濟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 |
- | 成都中醫藥大學特聘教授 |
中國嘌呤信號俱樂部(China Purine Club)名譽主席 | |
德國實驗與臨床藥理學和毒理學學會藥理學科副主任 | |
德國嘌呤信號研究協會(German Purine Club)主席 | |
德國實驗與臨床藥理學和毒理學學會科學研究委員會委員 | |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編輯 | |
《Naunyn-Schmiedeberg's Archives of Pharmacology》顧問編輯 | |
《Current Neuropharmacology》編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