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伊樂斯

彼得·伊樂斯

彼得·伊樂斯Peter Illes),德國人,嘌呤信號研究專家,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德國萊比錫大學教授。

彼得·伊樂斯於1967年獲得匈牙利森梅威斯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67年—1987年任匈牙利塞梅維什大學藥理學系助理教授;1977年—1978年在瑞典隆德大學藥理學系學習深造;1978年—1981年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協會從事研究工作;1980年在美國芝加哥洛約拉大學斯特里奇醫學院藥理學系任副研究員;1981年—1985年任德國弗賴堡大學藥理學和毒理學系助理教授;1983年通過德國教授資格訓練,獲得特許任教資格;1985年晉升為德國C2教授;1985年—1995年任德國弗賴堡大學藥理學和毒理學系副教授;1989年—1990年在法國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學藥理學系學習深造;1995年—2007年任德國萊比錫大學藥理學和毒理學系正教授、醫學院研究所所長;1999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健康科學中心藥理學系學習深造;2005年—2007年任德國萊比錫大學醫學院副院長;2007年—2011年任德國萊比錫大學Rudolf Boehm藥理學和毒理學系名譽教授;2009年—2010年任德國阿斯克萊皮奧斯醫學院臨床藥理與毒理學院系創始主任;2011年當選為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2020年入選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組織部“國家級人才”;2021年入選史丹福大學/愛思唯爾全球前2%“生涯影響力”頂尖科學家榜單。

彼得·伊樂斯主要從事嘌呤信號,中醫藥嘌呤信號機理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彼得·伊樂斯
  • 外文名:Peter Illes
  • 國籍德國
  • 畢業院校森梅威斯大學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主要成就:2011年當選為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
  • 學歷:研究生
  • 學位:博士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61年—1967年,彼得·伊樂斯就讀於匈牙利森梅威斯大學,畢業後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1967年—1987年,任匈牙利塞梅維什大學藥理學系助理教授。
1977年—1978年,在瑞典隆德大學藥理學系學習深造。
1978年—1981年,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協會從事研究工作。
1980年,在美國芝加哥洛約拉大學斯特里奇醫學院藥理學系任副研究員。
1981年—1985年,任德國弗賴堡大學藥理學和毒理學系助理教授。
1983年,通過德國教授資格訓練,獲得特許任教資格。
1985年,晉升為德國C2教授。
1985年—1995年,任德國弗賴堡大學藥理學和毒理學系副教授。
1989年—1990年,在法國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學藥理學系學習深造。
1995年—2007年,任德國萊比錫大學藥理學和毒理學系正教授、醫學院研究所所長。
1999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健康科學中心藥理學系學習深造。
2005年—2007年,任德國萊比錫大學醫學院副院長。
2007年—2011年,任德國萊比錫大學Rudolf Boehm藥理學和毒理學系名譽教授。
2009年—2010年,任德國阿斯克萊皮奧斯醫學院臨床藥理與毒理學院系創始主任。
2011年,當選為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
2020年,入選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組織部“國家級人才”。
2021年,入選史丹福大學/愛思唯爾全球前2%“生涯影響力”頂尖科學家榜單。
2023年4月,任成都中醫藥大學嘌呤信號大科學計畫國際合作中心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彼得·伊樂斯主要研究領域為藥物學,藥理學,病理生理學,神經生理學,神經遞質傳遞等。
  • 學術論文
截至2019年5月,彼得·伊樂斯已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藥理學趨勢(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神經生物學進展(Progress of Neurobiology)》《神經科學家(Neuroscientist)》《大腦皮層(Cerebral Cortex)》等發表論文230餘篇。
刊發時間
論文名稱
期刊名稱
1990年
Interaction between neuropeptide Y and noradrenaline on central catecholamine neurons
《Nature》
2001年
P2X receptors and nociception
《Pharmacol. Rev.》
2006年
P2X7 receptors in the nervous system
《Progr. Neurobiol.》
2007年
P2X3 receptor involvement in pain states
《Mol. Neurobiol.》
2007年
Modulation of NMDA receptor current in layer V pyramidal neurons of the rat prefrontal cortex by P2Y receptor activation
《Cereb. Cortex》
2007年
Dual effect of acid pH on purinergic P2X3 receptors depends on the histidine-206 residue
《J. Biol. Chem.》
2007年
Direct inhibitory effect of fluoxetine on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iol Psychiatry》
2009年
Cross-inhibition between native and recombinant P2X3 and TRPV1 receptors
《Pain》
2011年
Electrophysi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P2X7 receptors in cultured rat neocotrical astrocytes
《Br. J. Pharmacol.》
2011年
Amino acid residues contituting the agonist binding site of the human P2X3 receptor
《J. Biol. Chem.》
2011年
Rodent cortical astroglia express in situ functional P2X7 receptors sensing pathologically high ATP concentrations
《Cerebral Cortex》
參考資料
  • 科研項目
自2011年起,截至2022年3月,彼得·伊樂斯在與成都中醫藥大學合作中,先後共同申請獲批中德科學中心、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四川省科技廳國際合作項目、國外高端人才引進項目、科技部國家外專局項目及四川省外專局項目等11項。
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2007年—2010年
Communication between neurons and astrocytes via extracellular ATP and glutamate
DFG
2008年—2011年
ATP signalling in motor and sensory neurons (VW-Foundation, Hannover
VW-Foundation
2009年—2011年
Functional regeneration of the mesocorticolimbic dopaminergic system as a model to study novel neuroreparative strategies
Cariplo Foundation
2010年—2012年
Pathophysiological role of P2X7 receptors in the nervous system
DFG, Bonn, Germany and OTKA
2010年—2013年
Involvement of P2 receptors in the modulation of nociceptive afferent stimuli
DFG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2011年
2018年10月
第一屆中國嘌呤信號會議

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2022年9月,彼得·伊樂斯在成都中醫藥大學指導的博士後孫夢娟及其團隊創作的科普視頻《 一根針的神奇作用》入選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第一屆“聚精‘繪’神”科普作品大賽(視頻組),並獲得一等獎。
  • 指導學生
截至2012年2月,彼得·伊樂斯指導培養醫學博士生(MD)34人,哲學博士生(PhD)16人。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2年
德國藥理學研究所疼痛研究學會獎章
德國藥理學研究所疼痛研究學會
2000年
森梅威斯大學榮譽博士
森梅威斯大學
2002年
最佳臨床教師Carl Reinhold August Wunderlich獎
萊比錫大學醫學院
2003年
藥理學研究所獎(Award of the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波蘭克拉科夫波蘭科學院
2004年
匈牙利藥理學學會榮譽會員
匈牙利藥理學學會
2004年
聖喬治獎(St. Georgy Award)
匈牙利高等教育部
2011年
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
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
2019年
成都中醫藥大學榮譽博士
成都中醫藥大學
2022年
四川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2年—2001年
《Naunyn-Schmiedeberg's Archives of Pharmacology》顧問編輯
1997年—2001年
德國實驗與臨床藥理學和毒理學學會(DGPT)藥理學科委員會副主任
1997年—2004年
德國實驗與臨床藥理學和毒理學學會(DGPT)科學研究委員會委員
1998年—2005年
萊比錫大學醫學院教學委員會委員
2000年
《Neurochemistry International》顧問編輯
2000年
科羅拉多大學健康科學中心藥理學系“大眾基金會”客座教授
2001年—2003年
德國實驗與臨床藥理學和毒理學學會(DGPT)藥理學科執行委員會委員
2002年—2005年
萊比錫大學醫學院財政和學術職位委員會主席
2002年—2007年
萊比錫大學醫學院研究委員會委員
2004年
《Purenergic Signaling》副主編
2005年—2007年
萊比錫大學醫學院研究委員會主席
2009年—2011年
米蘭大學藥理學系客座教授
2010年
-
中國嘌呤信號俱樂部(China Purine Club)名譽主席
德國實驗與臨床藥理學和毒理學學會藥理學科副主任
德國嘌呤信號研究協會(German Purine Club)主席
德國實驗與臨床藥理學和毒理學學會科學研究委員會委員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編輯
《Naunyn-Schmiedeberg's Archives of Pharmacology》顧問編輯
《Current Neuropharmacology》編委

人物評價

“彼得·伊樂斯在國際嘌呤信號學術界享有崇高聲譽;在與我校的國際合作過程中,對推動中醫藥嘌呤信號機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時任成都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彭成評)
“彼得·伊樂斯是嘌呤信號研究領域國際公認的領軍人物。”成都中醫藥大學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