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之戰》是丁於演唱的歌曲,收錄於《役之戰》的專輯中,由丁於、陳飈填詞,丁於作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役之戰
- 所屬專輯:役之戰
- 歌曲原唱:丁於
- 填詞:丁於、陳飈
- 譜曲:丁於
《役之戰》是丁於演唱的歌曲,收錄於《役之戰》的專輯中,由丁於、陳飈填詞,丁於作曲。
《役之戰》是丁於演唱的歌曲,收錄於《役之戰》的專輯中,由丁於、陳飈填詞,丁於作曲。歌曲歌詞燈 為你守望在黑夜裡行 為我奔忙在陽光下愛 化作火焰燃燒苦難誰 去往天堂永別黑暗你累了 給你擁抱你厭了 陪你瘋狂你哭了 我就給你我...
邲之戰,又稱“兩棠之役”,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會戰,是當時兩個最強大的諸侯國——晉、楚爭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較量。前627年崤之戰後,秦立即將其在攻鄀之戰中所俘楚將斗克釋放,與楚結盟,共同抗晉。 晉國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對付秦、楚兩大國的挑戰。所以,楚國雖未參加崤之戰,...
夷之戰,周敬王三十三年(公元前487年)三月,吳因魯伐其盟國邾之故,派軍伐魯,吳抄險道攻魯邑武城(今山東費縣西南),克之。繼而攻克東陽(今山東平邑南東陽鎮),向魯國腹地挺進。魯將公賓庚、公甲叔子率軍抵禦,與吳軍戰於夷(今平邑境內),叔子同車3人皆戰死。吳軍進駐泗上(今山東泗水),魯大夫微虎欲夜襲...
十三翼之戰是鐵木真(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進程中與札答蘭部首領札木合之間的一場戰爭。因鐵木真將自己所屬三萬人分為十三翼迎戰札木合而得名。十三翼之戰的戰爭結果鐵木真失敗,但因札木合殘殺俘虜,引起部下不滿,並歸附鐵木真,反而增強了他的實力。戰役背景 12世紀末,在鐵木真的領導下,蒙古乞顏部迅速發展壯大...
此二役則是崤戰之餘波。戰役影響 崤之戰是春秋史上的一次重要戰役。它的爆發不是偶然的,而是秦、晉兩國根本戰略利益矛盾衝突的結果。秦在崤之戰中輕啟兵端,孤軍深入,千里遠襲,遭到前所未有的失敗。從此秦國東進中原之路被晉國扼制,穆公不得不向西用兵,"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 ,崤之戰標誌晉...
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實力迅速壯大,進而謀取益州。曹操在退回北方後,休養生息兩年。兩年後,曹操西征,擊破關中的馬超、韓遂等人,然後才大舉南征孫權。此戰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形,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評價 原因分析 ...
鄴之役 鄴之役,戰國時期秦攻趙之戰。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趙國出兵攻打燕國,取燕狸、陽城。秦乘趙軍未歸之機,派王翦、桓齮、楊端和率軍攻趙鄴、閼與、安陽等城,戰役持續10餘日。秦取趙國鄴、閼與等9城。是戰國後期秦統一中國的戰役之一。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劉備揮兵攻打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一面向曹魏稱臣,...
政亡,則國家從之,弗可止也已。”孫桓子還於新築,不入,遂如晉乞師。臧宣叔亦如晉乞師。皆主郤獻子。晉侯許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賦也。有先君之明與先大夫之肅,故捷。克於先大夫,無能為役,請八百乘。”許之。郤克將中軍,士燮佐上軍,欒書將下軍,韓厥為司馬,以救魯、衛。臧宣叔...
神役之戰是一部玄幻類型網路小說,作者是煙火齊並。內容簡介 太玄大陸又名‘上古神跡’,是萬年前的上古世紀中一片不小的世界。宇宙中有著數不清的星球,上古神跡便是其中之一。但至今為止,人類所知的也就只有七個星球,分別是麒麟星、豹狼星、半人馬星、天鷹星、檮杌星、天鳳星和現在的太玄大陸,也是之前的...
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曹、劉、孫三家爭奪荊州之戰揭開序幕。此後,曹操退回北方,再沒有機會以如此大規模進行南征,但仍舊占據著南陽、南郡二郡(之後從南郡、南陽郡中分置襄陽郡、南鄉郡[一說章陵郡]),劉備則開始揮軍向長江以南...
此外,在完備的徵兵制度下,日本另有預備役73.8萬人、後備役87.9萬人、第一補充兵157.9萬人、第二補充兵90.5萬人,總計410萬人。 [138] 中國海軍到全面抗戰爆發之前共有各種艦艇120艘,總排水量約11萬噸,但實際作戰艦艇僅60多艘,排水量約為6萬餘噸。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