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與印象:電影裡的中國形象》是萬麗萍創作的藝術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2年6月。
該書系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影像與印象:電影里的中國形象創作、接受與傳播研究”(項目號:20YJA760074)的研究成果。該研究基於“電影是一種藝術”和“電影是一種文化實踐”的電影觀念,從傳播學的客群接受理論和電影心理學的角度,通過分析電影與觀眾、電影與接受的關係,來考察中國電影國家形象的建構、接受與傳播等問題,對中國電影國家形象創作與傳播提出一種思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影像與印象:電影裡的中國形象
- 作者:萬麗萍
- 類別:藝術學著作
- 字數:355千字
- 首版時間:2022年6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基於電影審美場境理論和國家形象接受特點,分析了中國電影國家形象傳播中存在的問題;從概念、審美、符號、情感等方面考察電影影像中的中國形象創作路徑,並從海外客群接受的角度,探討如何從“影像”到“印象”,提出中國電影國家形象海外傳播的巨觀策略和微觀策略,以提升中國電影國家形象海外傳播效果。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中國電影國家形象海外傳播主要問題研究 第三章 電影國家形象創作的審美場境研究 第四章 電影客群對於國家形象的接受研究 | 第五章 中國電影國家形象創作路徑研究 第六章 中國電影國家形象海外傳播巨觀策略研究 第七章 中國電影國家形象海外傳播微觀策略研究 第八章 結語 |
創作背景
21世紀初葉,中國無疑已經成為世界電影大國,每年有將近800部的電影產出,影片年產量已經高居世界各國前列;影院市場穩居全球第二,突破500億人民幣全年票房;中國銀幕總量和電影觀影人次已經超過北美市場,發展潛力不可限量。然而,當代中國電影的發展水平與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步,尤其是電影作為一種潛移默化的意識形態機器,對中國國家形象和文化軟實力提升的貢獻遠遠不足,在國際電影市場上的競爭力也有明顯不足,中國電影從大國到強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喬舒亞·庫柏·雷默認為,中國面臨的最大戰略挑戰之一在於其“國家形象”,中國面臨的最重大的戰略挑戰都與其自身的形象相關。自近代以來,西方對中國形象的認知基本上建立在一種情緒化、表面化的理解,甚至是缺少理解的基礎上,雖然這些對中國形象的認知和理解與真實的中國狀況存在較大差距,卻又不可避免地影響著當代世界對中國的認識與評價。電影作為一種直觀感性的影像,具有強大的真實感、視聽衝擊力和故事感染力,電影裡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自然景觀等的呈現,無疑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觀影主體對這個國家或民族的形象建構,導致其對這個國家和民族形成某種特定的印象。《影像與印象:電影裡的中國形象》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就的。
作品思想
該書從電影跨文化接受的角度,探討中國電影對中國國家形象的傳播路徑與傳播策略,尋求突破中國國家形象海外傳播瓶頸的方式,旨在切實提高中國電影國家形象海外傳播效果,並對中國電影創作與國家形象傳播實踐有所借鑑。電影要通過講好中國故事,來展示自己、影響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國家形象,是當代中國對外傳播的重要職責。要促進電影題材、風格、樣式的多樣化,在題材方面要拓展,在表現形式上多探索特有的表現角度,使影片的內涵更為深刻,使影片的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起來。通過活潑、生動、典型的形象,以達到“寓教於樂”,為廣大客群喜聞樂見,受廣大客群歡迎的目的。中國電影國家形象海外傳播要充分發揮電影講故事、塑形象的獨特優勢,尊重影視傳播規律,提升影視創作質量與工業水平,展示中國作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良好形象,為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貢獻。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影像與印象:電影裡的中國形象》 | 2022年6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227-0126-4 |
作者簡介
萬麗萍,女,漢族,浙江傳媒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浙江傳媒學院影視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博士,曾赴香港浸會大學訪學一年。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傳播、跨文化傳播、影視傳播、新媒體研究等。主持教育部項目2項,省級項目1項,主持並參與其他科研項目多項。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