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陽鄉(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彭陽鄉)

彭陽鄉(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彭陽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彭陽鄉地處鎮原縣東部,轄7個行政村,9869人。面積68平方公里,耕地3.33萬畝。 該鄉地形山、川、原兼有,三面環水,氣候濕潤。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彭陽鄉位於周村西南10公里,總面積26.2206平方公里,轄21個自然村,設21個村民委員會,居民均是漢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彭陽鄉
  • 行政區類別: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彭陽鄉地處鎮原縣
  • 下轄地區:轄7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934
  • 郵政區碼:彭陽鄉街道
  • 地理位置:甘肅省東部
  • 面積:68平方公里
  • 人口:9869人
  • 機場:慶陽機場
  • 車牌代碼:甘M
名稱由來,概況,歷史文化,出土文物,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彭陽,據《鎮原縣誌》記載:從西漢起,為安定郡二十一縣之一。東漢至隋朝改屬慶陽。唐時將彭陽改為彭陽郡,後又改為豐義縣。五代時屬寧州。宋時屬原州彭陽縣。到元時屬鎮原州彭陽縣,直至明朝廢縣。歷今兩千年,現有城垣遺蹟,故稱彭陽。

概況

彭陽鄉地處鎮原縣東南。明代、清朝、民國時期,這裡均稱彭陽村。1962年在彭陽村成立彭陽人民公社,1965年改為太平公社彭陽大隊,1983年改建為彭陽鄉人民政府。轄彭陽、上城等7個行政村66個自然村。農業生產初步形成了以烤菸、瓜果、蔬菜 、黃花、養殖為主的五產業。瓜果種植歷史悠久,已形成了百畝以上連片規模生產。蔬菜種植推廣節能溫室、塑膠大棚等適用新技術。 農業生產是基礎條件不斷改善,小水利建設初具規模。農田水利建設規模大、質量 高、曾多次獲地、縣表彰獎勵。

歷史文化

彭陽鄉政府建在漢代彭陽縣故城遺址內,北靠彭陽故城北牆,除中間新挖壑口,基本保存完整。南城牆已被茹河水沖毀,東西城牆僅留幾處殘垣斷壁,城區常常掘出秦磚漢瓦殘片。彭陽縣故城東西長250米,南北寬200米,城牆殘高10米,牆根厚約6米,夯土層厚20至30厘米。城東西有兩門,南有便門,城牆四角各有敵樓一座,殘跡仍存。1983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出土文物

古彭陽縣境出土文物豐富。今彭陽鄉的寺溝口出土的舊石器時期的石核等石器,屬國家珍貴文物、現藏在甘肅省博物館。這裡還出土過大量古脊椎動物化石如犀牛骨骼等。1991年彭陽故城遺址以西之彭陽村出土的一塊石碑,稱西禪院碑,高95厘米,寬56厘米,厚15厘米,正面刻“周顯德二年五月六日存西禪院記”14個大字,小字304個,刻有“原州司馬劉文戩”,背面豎刻碑文“寧州豐義縣重修西禪院記”,“鄉貢進士張懸蒙撰,王獻可書”,碑文388字,其中24字殘損難辨。碑文左下角署“大宋開寶五祀六月十五日記”,“前渭州尤從押衙加容姚蔸。”從碑文可看出,西禪院毀於後周(公元955年)。宋太祖開寶五年(公元972年)重修西禪院時在原碑上做了文字記載。重新利用了原碑背面空白的碑面,重新鐫刻了碑文文字。此碑現存鎮原縣博物館,屬國家二級文物。彭陽故城近郊有玉山寺石窟,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王溝仰韶文化遺址,居寺溝新石器時代遺址。蕭金宋塔內磚刻“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閏九月初三,彭陽縣崇信鄉野林社”18字,證明北宋中葉蕭金一帶屬彭陽縣轄區。蕭金鎮野林村西漢墓出土的銅鼎,鼎蓋銘文為“彭陽,重三斤四兩,容三升”,鼎腹沿銘文為“彭陽,重七斤,容一斗三升”。此鼎現存慶陽市博物館。足以證明今蕭金一帶漢代隸屬彭陽古縣。這些文物保護單位和出土文物,對研究我國古代文明和古彭陽歷史,具有極其重要的物證價值。

歷史沿革

彭陽鄉行政區劃的沿革,當從鄉駐地彭家莊開始。相傳彭家莊始建於元朝,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元代,名為般陽佟家塢,建有東寺、西寺兩大寺院,(現供銷社以東地段民眾挖土挖出過當時的瓦礫)。寺院同時兼管地方行政,兩寺主持和尚佟方,佟岑,無惡不做,橫行鄉里,後被朝庭處決,寺院拆除,佟姓滿門剿斬。
明朝洪武二年,彭姓遷入,人口繁衍,改名彭家莊,少數佟姓後人因彭姓人眾,其隨彭姓,現還存有佟姓後人。清朝時期稱淄川縣西兩路彭家莊,設莊主,古稱地保(俗稱地方)。轄彭家莊、姚加村、朱家村、解家泉、西陽夕五村,人口兩千餘人。
隨著經濟貿易的發展,彭家莊成為南至博山、萊蕪、北至周村、長山的主要交通要道,村內設有車馬店四處,酒店兩處及店鋪多處,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建立彭家鎮,鎮長,李興田,轄彭家莊,東陽夕,西陽夕,姚家村,朱家村,朱首灣村,解家村七村,人口叄仟餘人。一九四六年,鎮長,張思寬,一九四七年隨國民黨逃往台灣,據回鄉探親的台胞講,此人已故。
一九四七年,彭陽人民得到解放,在黨的號召下,組織了農救會,農救會由彭家莊,姚家莊,朱家莊三村組成,會長彭緒中。人民民眾剛得到翻身和當家做主的喜悅,國民黨、還鄉團又進行反攻倒算,一九四八年秋第二次得到解放。
一九四九年成立彭陽鄉,鄉長,彭思旭,一九五0年,土地複查後進行改選,彭緒財任鄉長。轄彭家莊、姚家莊、朱家村、解家泉、東陽夕村、西陽夕村六村,時為淄川縣第六區。一九五三年與毛家鄉,及台頭鄉劃入北河東、南河東、寧家三村合併為彭陽鄉,鄉長,張元江。轄彭家莊、姚家莊、朱家村、解家泉、朱首灣、毛家莊、雙溝村、前坡村、後坡村、東陽夕、西陽夕、北河東、南河東、寧家村等十四個自然村。歸淄川縣第六區(毛家鄉原歸七區)。一九五五年並為大尚鄉(歸淄川縣七區)。
一九五六年重新建立彭陽鄉,鄉長張元江。轄“五一”、“曙光”兩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十四個自然村(歸淄川縣楊寨區)。
一九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一九五八年十月併入淄川區王村城市人民公社。
一九六三年一月,重新組建彭陽人民公社,由原彭陽鄉的彭家莊、姚家莊、朱家村、解家泉、朱首灣、前坡村、後坡村、雙溝村、毛家村、東陽夕、西陽夕、北河東、南河東、寧家村,從萌水公社劃入東道村、郭家村、平樓村、西道村、陳家村、上沙村、下沙村總計二十一個自然村成立彭陽人民公社。一九六三年三月正式辦公,社長、許建法。
“四清”運動,文化大革命中期,加強了黨的核心領導,成立彭陽公社革命委員會,主任為張克俊。一九七O年十月劃歸周村區。
一九七六年進行機構改革,改為彭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主任,方元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加強了黨在農村的政權建設,一九八四年改為彭陽鄉人民政府。自八四年改為鄉人民政府後,歷任鄉長為王方福、徐茂起、李永新、張繼勝、呂偉、朱玉煒、朱蕾、張軍。
自黨粉碎“四人幫”,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彭陽鄉的經濟迅猛發展。集市貿易繁榮,農業連年豐收,鄉村企業發展迅速,現建有機械製造、化工、紡織、陶瓷、建築、建材、採礦等企業。經近幾年產權制度改革,轉換經營機制,鄉村企業增加活力,個體私營企業迅猛發展,彭陽鄉駐地彭家村已成為彭陽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