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彭林村解放前隸屬於九都鎮高店保,設四個甲。解放初期屬英林鄉,公社化時設英林大隊。六十年代體制下放後成立彭林大隊,64年社教後併入英林大隊,1971年國家興建山美水庫,英林大隊多數自然村的民眾移民到南靖、漳浦、仙遊及晉江等縣市。彭林村就地遷高后與現在的墩兜(包括鵬新大隊的下林埔)組成雙林大隊。1979年冬恢復彭林大隊,1984年改稱彭林村委會。
人口姓氏
彭林村村民主要為黃、詹、陳、李、倪、羅、鄭、林等八個姓氏。其中黃氏一部分是明清年代從漳州移民而來,一部分是從九都本英林亭後搬來,另一部分則是陸續從羅東鎮埔心、山坂、蔡厝、羅溪、振興等村遷入;詹氏是從安溪移民來彭林,也是南安唯一的詹氏一族;陳氏多數是從漳州遷居而來,少數由墩兜遷入;李氏是九都彭口李氏家族的分支;倪氏從泉州河市遷來;羅氏則是從本省沙縣水北移民而來;鄭氏亦是直接從漳州移民而來;林氏一戶是山美水庫興建從本英林崎仔頭遷高而至。彭林村民雖姓氏較多,但歷來都能和睦相處,團結一致,互助互樂。
村容村貌
彭林村擁有的宮廟有:全國罕見的供奉二尊保生大帝吳真的“龍泉山宮”、供奉李王府的龍海廟、遠近聞名的石佛宮,另外還有亭後自然村供奉的朱公廟和田都廟。這些宮廟供奉的神佛都深受村民敬仰,常年香火興旺。 解放前,彭林村人口僅400人左右,是一個單靠農業收入的窮村,被外鄉稱為“彭林柄”。解放後,在黨的領導下,彭林村民眾先後修建了小二型水庫一座,山池塘3處,並配套了相關設施,基本保證了農業用水,成為遠近聞明的“粗飽的彭林柄”。改革開放初期,彭林騰出大隊的辦公場所,引進了九都第一家企業——九都鞋塑一廠。經過幾年的發展,彭林的鞋業產業形成一定規模,帶動了村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2006年村民人均收入達6300元。以前的木土結構舊平房變成了漂亮的小洋樓,幼稚園、國小等公共基礎設施也越來越齊全。
彭林村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是休閒的好地方。傳說南宋末年,宋端宗幼主為逃元兵、疲於奔命,至彭林村時,既困又渴,隨口呼叫要水時,突然從山邊石隙下冒出一股清泉,這便是有名的呼井格,時至今日香甜的泉水仍然源源不斷。彭林村同時是山美水庫瀏覽區的碼頭,尤其是垂釣愛好者首選之地。
地圖信息
地址:泉州市南安市三三三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