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龍,男,原籍廣東,1952年生,197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黨委書記(司局級),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兼任第三屆中醫藥工程學會主任委員,第五屆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第八屆北京中醫藥學會理事、第一屆計算機專委會常委。現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信息專委會副會長、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信息專委會常委、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信息專委會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春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廣東
- 出生日期:1952年
- 性別:男
個人履歷,成就及榮譽,中醫藥扶貧之路,最漂亮的一件事情,“這個儀器真是神了”,真誠的呼籲和感謝,主要學術觀點和成果,個人作品,社會評價,走一條因地制宜的扶貧之路,為走科技扶貧道路打好基礎,在科技扶貧的道路上走穩走好,審視中國的科技扶貧之路,社會責任感照亮科技扶貧之路,
個人履歷
1973-1977年,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軟體專業學習,並先後獲得北京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學士學位。
1977-1982年,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軟體教研室任教
1982-1989年,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所助理研究員,期間曾在美國DEC公司進修學習
1989-1990年,澳大利亞昆士蘭理工大學訪問學者、歐美同學會會員
1990-1997年,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所計算機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研究員
1997-2003年,任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醫藥工程學會主任委員
2004-2009年,山西省五寨縣掛職鍛鍊,任縣委副書記
2009年至今,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信息所黨委書記、研究員
成就及榮譽
研究方向:中醫藥信息處理技術、資料庫及人工智慧技術、計算機學習與專家系統
代表成果:1985年主持研究的“中醫信息系統”研究項目被推薦為衛生部乙等獎,獲中國中醫研究院科技進步二等獎,1990年承擔澳大利亞國家科技項目“人工智慧導航系統”通過科技成果鑑定,2008年承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五寨黃芪道地性研究”項目,通過國家驗收。
社會成就: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86年、1994年和1996年先後三次被評為衛生部直屬機關優秀黨員;2011年被評為全國扶貧開發先進個人。
中醫藥扶貧之路
2004年初,彭教授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掛職幹部到山西省五寨縣擔任縣委副書記。掛職幹部的任期是兩年,但是由於彭教授把全部精力都投在這項扶貧事業上,深受當地老百姓的歡迎,大家捨不得他,他也放不下五寨縣,於是局領導又把他的任期增加了兩年。
最漂亮的一件事情
彭教授介紹說,五寨縣的條件特別適合種植黃芪、黨參等中藥材。但是長期以來,五寨藥材沒有經過科學檢測,大規模的藥材種植缺乏科學依據,並且由於閉塞,當地的藥材賣不出去,農民就只能守著自己的“成果”在溫飽線上掙扎。
幾年來,彭教授帶領五寨縣中藥材產業開發領導小組大抓中藥材產業的基礎工作,逐漸摸索出一套成功的種植技術,同時努力實現種植加工產業的規模化和機械化。他還充分利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行業管理和信息優勢,與全國製藥企業、市場體系和科研院所進行對接,建立了穩定的市場銷售渠道,同時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立項研究,幫助五寨創立自己的品牌。說到這裡,彭教授表現出抑制不住的興奮,他說,“這是我們給當地辦的最漂亮的一件事情。”
“這個儀器真是神了”
彭教授說,農村的衛生基礎還比較薄弱,老百姓“因病致貧、因貧致病”的問題非常突出。彭教授通過推廣中醫藥新技術來解決這一問題。2006年4月16日,“綠色健康扶貧公益活動”試點工作正式在山西五寨縣中醫院展開,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和北京軍區總醫院的專家利用中醫藥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中醫專家脈象系統”和“中醫微粉技術”項目,為近兩千人看病。彭教授在介紹時說,這次的扶貧試點醫療模式是現代科學技術與祖國傳統醫藥有效結合的新成果,省錢,效果又好,老百姓都說“這個儀器真是神了”。
真誠的呼籲和感謝
當說到助學時,彭教授說,在歐美同學會的捐助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到山西省五寨縣掛職後,他了解到,五寨縣的農民收入低,孩子失學的可能性很大。經過反覆考慮,他提出了救助100名貧困中小學生的構想。彭教授說,把一些退休的老專家和貧困學生結成對子,不僅對貧困學生有經濟上的幫助,也能夠使他們增加自信心,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並使他們體會到人間自有真情在;同時,也豐富了幫助貧困學生的老專家的離退休生活,更加有利於這項活動的推廣。採訪中,彭教授還拿出等待救助學生的資料說,“這些孩子有的是單親家庭,有的甚至是孤兒,非常需要社會各界的幫助和關愛,我呼籲大家幫助他們,也替他們向幫助和關心他們的人表示感謝。”
主要學術觀點和成果
1997年-1982年,參加清華大學“計算機輔助設計”和“石油勘探數據分析”等科研項目,獲全國科學技術大會獎和電子工業部二等獎。
1983年在首屆全國醫藥衛生信息大會做“醫學資料庫”報告,獲優秀論文獎。
1985年主持研究“中醫信息系統”項目,經專家委員會鑑定一致認為“該系統為國內首創”,獲中國中醫研究院科技進步二等獎。該系統包括自主研發的醫學信息資料庫管理系統、醫學信息統計系統和中醫專家系統及自動生成系統。推薦申報衛生部乙等獎。
1986年“中醫信息系統”軟體獲電子部登記(860029),論文入選Iccc/86國際學術會議。
1989年通過WHO考試,在澳大利亞昆士蘭理工大學承擔該校國家級項目,通過澳大利亞科委會組織的專家鑑定,並獲得後續支持。
1991年,在中國電子聯合會工程教育會議提出一種創新的計算機工程教學方法。
1993年,主持“國家攀登計畫”項目子課題“經絡文獻考證計算機支撐系統”。
1994年,在第六屆中國醫藥信息學大會上作論文報告,獲優秀論文獎。
1994年,作為課題負責人之一,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藥多維色譜質量鑑別方法和計算機智慧型鑑別系統研究”
1995年,主持研製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工業統計信息系統”項目。
1996年,主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重點中藥企業信息系統”項目。
1998年,承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古文獻庫”項目。
2000年主持研究“創新工程“項目,“中醫藥古文獻的若干關鍵問題研究”。提出利用“語料庫方法整理中醫文獻,採用人工智慧技術模擬馬繼興教授文獻考證的知識和經驗”
2001年,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領導下,作為大會秘書長,組織召開“海峽兩岸中醫藥學術大會”並出版論文集《新世紀海峽兩岸中醫藥》,該活動被選為中醫藥行業年度十大新聞之一。
2005年,組織實施“綠色健康扶貧活動”,該活動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聯合衛生系統8個學會舉辦,利用具有中醫藥特色的高新技術設備“脈象儀”和“微粉機”解決貧困地區部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2006年,承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項目“五寨黃芪的道地性研究”為發展當地藥材產業打下基礎
2011年,提出“建立以信息學方法為核心,符合中醫藥原創思維研究方法體系,通過在臨床實踐中對臨床經驗的不斷總結修正,最終建立具有實證醫學特徵的 中醫理論體系以及各類疾病的專家臨床經驗信息模型”。
個人作品
彭春龍,資料庫管理系統,第一屆全國醫藥衛生信息大會[A],1983.
彭春龍,一個能從病例中自動獲取知識的中醫專家系統生成軟體[J].微型機與套用.1989.
彭春龍,中醫理論規範化研究中的系統科學方法及其支撐工具[A];西部大開發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發展——中國科協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
鄭人傑, 彭春龍.計算機輔助軟體工程—CASE 技術〔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4.
中醫基礎研究中計算機方法套用,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
彭春龍,中醫藥信息中知識獲取方法探討,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紀念文集[C].2002
彭春龍、胡雪琴、王松俊;等. 試論信息學方法在中醫藥研究領域中的套用[J].國際中醫中藥雜誌,2011-11期
彭春龍. 翻譯《CASE*METHOD》一書,約30萬字,由美國“ADDISI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出版發行。
社會評價
2002年,《中國中醫藥報》刊登專訪文章“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所長彭春龍談做昨天今天明天”。
2006年,《人民政協報》記者經實地考察後,刊登了整版報導文章《那地、那人、那情》,報導了彭春龍同志在五寨扶貧的情況。
2007年《清華校友雜誌》56期上刊登了《記焦裕祿式的好書記彭春龍》
2007年10月《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了《彭春龍印象》一文,並且多次派記者到當地調查,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機關採訪有關領導。
2008年9月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百位海歸人物專刊”上刊登了《一個海歸的科技扶貧之路》的文章。
2011年《中國扶貧》第11期,刊登了題為“悠悠扶貧路,殷殷愛民請--記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扶貧掛職幹部彭春龍”一文。
走一條因地制宜的扶貧之路
五寨縣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全縣資源貧乏。雖然耕地面積廣闊,但乾旱、無霜期短、海拔高、溫差大等特殊的自然條件造成了當地農民只能靠天吃飯,人均6.2畝的耕地主要以種植玉米、土豆和小雜糧為主,山區農民畝平均收入僅150元左右。
面對五寨特殊的自然條件,如何把地域的劣勢轉化成優勢,從根本上改變當地的貧困面貌,是彭春龍在開展扶貧工作之初最關心的問題。4年來,他的扶貧工作已經有了相當大的進展,目前五寨的大面積土地上都種植了以黃芪為主的中藥材,這條因地制宜的扶貧道路已經初見成效。彭春龍認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種科技扶貧理念解決的不僅僅是當地農民的基本生活問題,更是轉變了他們的觀念,從過去依靠政府撥款過日子到現在靠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術勤勞致富。
為走科技扶貧道路打好基礎
科技扶貧的道路上一路走來,彭春龍所遇到的重重困難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項目啟動之初,他親自到全國各地考察。所去的地方大多處於交通不便的邊遠山區,為了節省開支,他放棄了配車配司機的待遇,常常開著自己的奧拓車來往奔程。一次從內蒙古考察回來,由於道路崎嶇,奧拓的車門幾乎被震掉了,他就用右手拽著車門,左手握著方向盤堅持趕路;有一次他被貨車堵在山裡,凌晨1點經過雁門關時,“當天正是中秋節,一輪明月掛在天上,似乎伸手可及,清冷的月光撒在山野里,那種感覺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夠體會。”彭春龍說,經歷過這些困難,他並沒有退縮,依舊投身在科技扶貧的事業中,因為有一種信念支撐著他,那就是一個海歸的社會責任感。他積極地總結研究各地的考察結果,帶領農民學習種植中藥材的技術,同時還為留住人才、保證技術、爭取資金與市場的支持做著不懈的努力。
經過4年的工作,目前五寨的藥材產業已經形成了初步的種植規模:五寨縣委成立了中藥材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通過幾年來的試驗,項目小組已經掌握了藥材種植的最佳季節和相關的種植技術,並且通過各種培訓班向農民傳播這些技術;建立了縣中藥材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扶植了五寨縣中藥材產業龍頭企業“五寨芪參中藥材開發中心”;與北京、上海、廣州、香港和台灣等地的藥材企業建立了聯繫或者合作關係。
在科技扶貧的道路上走穩走好
經過這幾年的努力,五寨的科技扶貧事業已經具備了初步的基礎,農民已經從中受益,但要使之帶動全縣經濟乃至周邊整個地區的經濟,還必須實現產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利用五寨地域生產的各種中草藥材,打造一條從中藥材種植、加工、製劑生產和醫藥行銷的中藥產業鏈,多方面、多層次地發展現代中藥的研發和生產、行銷。與此同時,繼續保證優秀人才以及高新技術產品的引進。據了解,在彭春龍的協調下,五寨已經聘請了一批國家級的中醫藥專家作為政府科技顧問,並且在今年的一次博覽會上與一家北京公司簽訂了價值1億元人民幣的合作協定。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房書亭曾經6次到五寨實地考察。他表示,政府已經加強了對科技扶貧事業的重視和扶持,五寨走過的扶貧之路對我國扶貧事業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五寨的掛職幹部扶貧工作已經開展了12年,通過對經驗教訓的總結,我國的扶貧方式已經由“輸血”向“造血”轉變,這樣的方式使扶貧工作的整體思路越來越明顯——利用貧困地區的自身優勢,引導和鼓勵科技及管理人才投身科技扶貧事業,在相關部門給與儘可能的支持的情況下,走科技扶貧的道路。
審視中國的科技扶貧之路
彭春龍介紹說,“即使是在五寨的中醫藥產業已經有了初步發展的今天,整個產業化項目依然面臨著不少困難:一是啟動資金困難。農民不敢種植生長周期至少3年的黃芪,因此,目前只能採取為農民提供種子、並且在採收前每年每畝地向農民提供一定的生活補貼的方式,才能逐步引導農民種植的積極性;二是實行機械化採挖困難。規模化的基礎必須是機械化,尤其在五寨這種地多人少的地方,不解決這個問題,就會造成勞動力成本高以及人工挖掘的浪費問題。”
目前,整個社會對“三農”問題和扶貧工作的關注度都是非常高的。國家每年都會為此投入大量經費和精力,但是這些經費在撥到地方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流失和浪費的情況。對此,彭春龍提出了兩點思路:一是改變撥款的方式,以項目撥款為主;二是項目的實施最好能引入第三方(如負有對口扶貧任務的中央國家機關),從而有利於對項目的可行性論證立項並實行監督和問責,避免流於形式的扶貧,從根本上介入扶貧工作。
社會責任感照亮科技扶貧之路
從頂住壓力、抵住誘惑,回國投身祖國建設,到接過重擔,出色地完成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的工作,再到辭去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所長職務赴五寨掛職扶貧。彭春龍表示,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需要派人到五寨縣掛職扶貧的時候,他沒有考慮自己一個南方人到那裡去會不會水土不服,沒有考慮到貧困地區去可能會影響自己“仕途”的發展,他當時只想用自己從國外學到的科學技術、管理技術和現代化理念,更好地為祖國和人民服務,腳踏實地為農民乾點事情。“不管做什麼工作,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個人利益必須服從國家和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