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色
品質特性
彭州大蒜成熟蒜頭產品每100克含水分≤70,脂肪≥0.65克,蛋白質≥6.7克,胺基酸總量≥4.5克,大蒜素≥560毫克。外皮淡紫紅色,形狀扁圓,整齊,蒜籽香味濃,辛辣味重,汁液粘稠,營養元素含量高。其蒜頭包瓣勻整、塊頭適中,耐旱、耐寒,早熟,適應性強,不易退化,產量高;蒜薹品質優良,蒜味特濃,上市早。
品種分類
彭州大蒜品種分薹瓣兼用蒜(以食蒜薹為主,兼食青蒜苗)和無薹蒜(以食青蒜苗為主)兩類。
薹瓣兼用蒜
(1)彭縣蒜
彭州市地方品種,因主要產於隆豐鎮,又名隆豐大蒜。有早熟、中熟和晚熟3個品種。植株高75—99厘米,株幅15.4—27.8厘米,假莖高34—38厘米,假莖粗1.5—1.9厘米,全株葉片數11—13片,最大葉長47.3—55.8厘米,最大葉寬3.1—3.6厘米,葉面光滑有蠟粉;蒜頭近圓形,外皮灰白色帶紫色條斑,橫徑4—4.4厘米,單頭重22—33克;每個蒜頭有4—8個蒜瓣,分兩層排列,瓣形整齊,內外層蒜瓣大小差異不大,平均單瓣重3—4克;蒜衣2層,紫色,易剝離;抽薹率達98%—100%,蒜薹粗而長,中熟品種薹長50厘米,薹粗0.94厘米,平均單薹重約20克,重者可達30克,早熟及晚熟品種稍差。蒜薹質脆嫩、味香甜,是蒜薹栽培的優良品種。
(2)二水早大蒜
彭州市地方中早熟品種。株高74厘米,株幅15厘米。假莖長33厘米左右,粗1.2厘米。全株葉片數12—13片,最大葉長42厘米,最大葉寬2.5厘米,有蠟粉;蒜頭圓形,外皮淡紫色,橫徑3—4厘米,單頭重13—16克;每個蒜頭有8—9個蒜瓣,多分兩層排列,外層為6瓣,內層為2—3瓣,平均單瓣重1.8克;瓣衣2層,紫紅色,較厚。蒜薹長42厘米,粗0.6厘米,平均單薹重12克,味濃,品質好。
(3)正月早大蒜
彭州市地方優選早熟品種,生長期220天左右。蒜薹細嫩,味甜甘;蒜瓣味重,蒜氨酸含量236×10-6/千克、蒜胺含量168×10-6/千克。外皮紫紅色,塊頭適中,瓣小,緊瓣,包瓣均整,皮層少;株高約65厘米,開展度約26厘米,葉長約35厘米,綠色,有蠟粉;單薹重約19克;鱗莖扁圓形,假莖高約29厘米,高約2.8厘米,橫徑約3.5厘米,9瓣左右。耐寒,耐旱,抗倒伏。
(4)彭州獨蒜
是以上抽薹蒜種較小籽粒播後因光照弱、缺肥,或遲播,不抽薹而長成獨頭蒜,獨頭蒜也可留種,次年栽種能長出正常的蒜頭及蒜薹,產量高,種性好。蒜頭近圓形,高約2.5—3.5厘米,橫徑約2.5—3.5厘米,主要作食用,蒜味特濃。
無薹大蒜
(1)青桿軟葉大蒜
彭州市地方品種。株高80厘米,株幅13厘米,假莖高30厘米,粗1.5厘米,全株葉片數12片,最大葉長55厘米,最大葉寬2.2厘米;葉片厚,葉色青綠有蠟粉,葉片質地硬向上。蒜頭呈短圓錐形,單頭重25—30克左右;每個蒜頭約有10—12個蒜瓣,一般分3—4層排列,瓣衣2層,紫色,緊包蒜瓣,不易剝離。該品種適應性強,不易退化,是作蒜苗栽培的理想品種。
(2)軟葉大蒜
彭州市地方品種。株高86厘米,株幅15.3厘米,假莖高41厘米,粗1.5厘米,全株葉片數15片,最大葉長46.6厘米,最大葉寬3厘米;葉片肥厚,葉色鮮綠有蠟粉,質地柔軟,葉片上部向下彎曲,葉鞘粗而長;蒜頭呈短圓錐形,外皮淡紫色,單頭重25克左右,是作蒜苗栽培的理想品種。
產地環境
彭州市位於
四川盆地西北部、成都平原西北邊緣,北以龍門山脊嶺為界,與汶川、茂縣接壤;南隔青白江與新都相望;東鄰什邡、廣漢市;西聯都江堰、郫縣。市境地處成都平原與龍門山地的過渡地帶,北部龍門山脈為天然屏障,南部接成都平原,平均海報1265米。地跨東經103°40′—104°10′、北緯30°54′—31°26′,總面積1421平方千米。
彭州市地形比較複雜,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南北長、東西窄,有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種地貌。北部為山地,中部為丘陵,南部為沖積平原。彭州水資源豐富,彭州境內河川縱橫,有大小河流39條。分屬沱江、岷江兩個水系。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日照偏少,高溫期與多雨期同季。適宜的地理氣候環境,有利於大蒜產業的生產發展。
歷史淵源
四川彭州市種植大蒜歷史悠久,西漢時,大蒜由新疆引入內地,彭州就開始少量種植。
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彭縣誌》第四十卷物產載:“蔬之屬大蒜,蒜苔產萬家庵”,此時彭州大蒜已經得到較大發展,成為傳統大宗農田經濟作物之一。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多種經營迅速發展更促進了大蒜的生產。
20世紀80年代,彭州市提出“大春抓糧,小春抓錢”的口號後,包括大蒜在內的蔬菜產業日益成為彭州主要的經濟作物產業,彭州大蒜種植遍及平壩地區並擴展到部分丘陵區鄉鎮,種植面積也由1949年的不足千畝增至1997年的62000畝,主要種植鄉鎮有隆豐、九隴、楠楊、西郊、利安、軍樂、天彭、致和、太清、麗春等10餘個鄉鎮,其中尤以“蒜苔之鄉”隆豐鎮種植面積最大,達2萬畝左右,占全鎮耕地面積的一半。在發展的同時,還帶動了製冰、編織、運輸等相關行業和餐飲服務第三產業的發展。
生產情況
2008年,獲地理標誌保護後,彭州大蒜種植面積達到了16萬畝,占小春耕地面積的70%—80%,其中尤以隆豐鎮種植面積最大,達3萬餘畝,占全鎮耕地面積的95%,大蒜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蒜苔平均單產500千克左右,蒜頭平均單產500千克左右,畝產值3000—4000元,農民每畝純收入2000—3000元。全市蒜籽總產量達9000萬千克,蒜苔7000萬千克、總產值在5億元以上,除自留種外幾乎100%外銷。
2010年,彭州常年大蒜種植面積16萬畝,蒜頭總產量9000萬千克,蒜苔7000多萬千克,年銷售大蒜總產值5.5億元,總純收益3.9億元。
產品榮譽
2002年10月,彭州大蒜在中國西部農業博覽會上被評為“名優農產品”。
2003年11月,彭州大蒜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A級綠色食品。
2004年,彭州市隆豐鎮被評為“全國優質大蒜生產龍頭鄉鎮”。連續4年被評為“特產之鄉先進單位”。
2005年10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授予彭州市“大蒜(蒜苔、蒜頭)種植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
2008年05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彭州大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彭州大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四川省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報送彭州大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區域圖的報告》(彭府〔2006〕146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四川省彭州市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二水早。
(二)立地條件
海拔500米至900米,地勢平坦,土質疏鬆,排灌條件良好,pH值6.5至7.5,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2%。
(三)耕作制度
水稻與大蒜輪作,稻草覆蓋。
(四)栽培管理
1.施肥:要求每公頃施腐熟的有機肥1.5萬至2.25萬千克,深溝高畦,畦面平整,邊畦溝縱橫相通,排灌自如。
2.栽種:
(1)栽種時間。9月下旬。
(2)栽種密度。栽植密度為每公頃60至75萬株。
3.採收:蒜苔採收後約20天左右,假莖鬆軟已不易折斷時採收,采後至通風避雨處晾貯、後熟。
4.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蒜頭外皮淡紫紅色,形狀扁圓,整齊,橫徑3厘米至4厘米,質地硬實,每個蒜頭有8至9瓣。蒜香味濃,辛辣味重。
2.理化指標:蒜頭產品每100克大蒜素≥560毫克,水分≤70,脂肪≥0.65克,蛋白質≥6.7克,胺基酸總量≥4.5克。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彭州大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