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士揚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軍人
人物簡介,抗美援朝,司禮科,開國大典,
人物簡介
“彭士揚是一位老軍人,參加過開國大典的閱兵,指揮過1952年的禮炮鳴放……” 2007年9月8日,記者在恩施州舞陽壩彭老宿舍樓里與彭士揚老人見了面:雖然彭老已是年過七旬的老人,但渾身仍然透著一種軍人的威嚴。
抗美援朝
彭士揚在入朝的這短短4個月裡,在高射炮511團在空軍部隊和照明部隊的配合下,共擊落敵機10架,擊傷17架,為粉碎美軍的“絞殺戰”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一個從沒有實戰經驗的部隊,面對一個強大的對手,在短短1個月的時間裡,就由被動到主動,由失敗到成功。他們憑藉超人的毅力、堅定的決心和頑強的鬥志,才取得了今日優秀的戰績。
在美國出版的《朝戰中的美國空軍》一書中寫道,“安州地區是飛行員‘可怕的死海,共軍在那裡不僅設有大口徑的高射炮,還配有強大的探照燈部隊。為此,無特殊情況,遠東空軍不再飛臨該區”。
如今,50多年過去了,曾經只有18歲的彭仕洋和19歲的韓玉恆,現在都已年過古稀,但作為戰爭的經歷者,他們還時常為後人講述當年高炮打飛機的故事,希望這個故事能夠一代一代的永遠傳下去。
司禮科
“1952年8月,正值國慶三周年之際,我所在的高炮511團從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回到北京。回京後,上級抽調我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閱兵指揮部司禮科任司禮參謀。”坐下後,老人用上面的話開頭。
隨著老人的回憶,1952年國慶典禮上,生動的一幕開始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司禮科,全體成員的軍裝上,都有一個寫著“指揮”二字的紅布條,那就是在天安門國慶會場的通行證。說是一個科,其實也就3個人,那就是科長周文泮、參謀王敏和我。周文泮24歲,王敏22歲,我呢,19歲。
那時候,天安門前東西三座門和廣場紅圍牆還沒有拆除。我們的禮炮部隊,是由100門日式三八野炮組成的,坐西朝東排列在東公安大街上,也就是現在革命歷史博物館的位置。
對於禮炮的鳴放,要求是相當嚴格的。參加鳴放禮炮的部隊,要經過嚴格的訓練;炮手的操作,要像秒表那樣精確。
按大會議程,當升國旗、奏國歌時,28響禮炮響起。也就是說,國歌奏響的那一刻,禮炮開始第一響。28響禮炮,要在國歌的過程中完成,而每炮的間隔時間必須一致,否則就沒有節奏感。
100門大炮,分為兩個排,交替射擊無彈頭炮彈。為什麼要打28響呢,這是為了紀念我們黨從1921年建立到1949年取得革命勝利所走過的28年光輝歷程。
我們的任務,就是在天安門廣場,等待大會主持人“奏國歌、升國旗、鳴禮炮”的命令。然後,用電話通知禮炮陣地。
開國大典
1949年的開國大典的閱兵式,受閱部隊以海軍兩個排為前導,接著是步兵師、炮兵師、戰車師、騎兵師,共16400人,由東向西行進。空軍17架飛機從天安門上空飛行受閱,都是繳獲敵人的螺旋槳飛機。為防備敵機突然來襲,其中有4架是攜彈飛行。
1952年的國慶節,天氣十分晴朗,從指揮所望去,整個廣場人流如潮,剛剛從政治上翻了身的人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時間雖然久遠,老人依然清楚地記得那幸福的一刻。
上午7時50分,毛主席與其他中央首長來到了天安門城樓,他們向民眾招手致意,廣場上立刻傳來歡呼聲的浪潮。廣場上,有數萬名民眾和接受檢閱的部隊。1952年國慶閱兵,公安部隊首次參加檢閱。那次閱兵還有奇特的現象,民兵大隊的成員來自全國各民族,他們穿著五顏六色的民族服裝,手裡拿著新式的作戰武器。摩托化步兵方隊乘坐的並不是汽車,而是160輛機車,真是威風凜凜。在閱兵部隊後面壓陣的,是鼓樂齊鳴的軍樂團。
8時整,國慶典禮正式開始,擴音器里傳來主持人的聲音:奏國歌、升國旗、鳴禮炮!
我們同步用電話將命令傳達到禮炮陣地。只聽雄壯的國歌聲中,50門大炮發出同一聲轟鳴,禮炮聲中,我們熱血沸騰:祖國啊,年輕的我們,將隨著你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