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飾

彩飾

彩飾(cǎishì),意思是物體表面的彩色裝飾。

彩飾在中國起源很早,在古代出土的很多文物上都有彩飾的痕跡。木質、陶質、漆器、瓷器、建築物等都會有一些彩飾內容,彩飾不僅是一種裝飾,也蘊含著文化的傳承和表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彩飾
  • 外文名:illumination
  • 拼音:cǎishì
  • 意思:物體表面的彩色裝飾
彩飾,彩飾介紹,

彩飾

彩飾一般指覆彩於土木之上的華飾,是對建築木構、牆面之類的粉刷、塗抹。據考古發現,仰韶文化早起半穴的底部與穴壁,有以細泥塗抹面層的痕跡。西安半坡遺址建築屋蓋地草筋泥表面也有以白細泥土光面的現象,這是一種最古老的粉刷方法。當石灰在建築上使用後,便大量採用灰漿粉刷牆面,是牆面潔白。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色彩逐漸被套用到建築的構件中。在宮殿等高級建築物上,外牆面塗土紅,內部建築用白牆紅柱,這在漢墓壁畫中已有反映。這種牆飾發展到明清,便有了故宮那樣的紅門、紅窗和紅牆。在寺廟建築的牆面上,傳統的華飾是塗染成黃色,民居等其他建築的牆面則多用灰色或白色。對木構架的最原始的彩飾是油漆,油漆能防腐防潮,延長木構件的使用時間。從考古發現看,早在西漢,建築物已使用油漆。管式木構建築的柱枋,自漢代起都以紅色為基調。梁架上至少在戰國時已用彩畫裝飾。

彩飾介紹

彩畫是彩飾最常用的形式,是中國傳統建築一種獨特的裝飾手法。從彩畫所在建築物的部位來看,以天花彩畫、斗拱彩畫與額枋彩畫為主。一額枋彩畫為例,漢代時彩畫漸漸代替在柱枋上使用金釭和椽頭梁身飾玉的方式,彩畫中的箍頭就是昔日的金釭的衍化。宋代時建築上的彩畫已經非常成熟。宋式彩畫可分為五彩變裝、碾玉裝、青綠疊暈棱間裝、三暈帶紅棱間裝、解綠裝、解綠結華裝、丹粉刷飾、黃土刷飾和雜間裝九種,以五彩遍裝等級最高。
清代的彩畫可分為官式彩畫和民間彩畫,官式彩畫按等級分為和璽彩畫、旋子彩畫和蘇式彩畫。和璽彩畫的等級最高,主要用於宮殿、寺廟、園林等正殿及重要門殿的梁枋上,以龍鳳為裝飾題材,以青、綠色為主,飾以貼金,根據構圖內容的不同可分為金龍和璽、龍鳳和璽、龍草和璽;旋子彩畫用於較次要的殿堂和配殿上,以在藻頭內畫旋渦狀的旋子花為主要特點,在色調組成上與和璽彩畫相似;蘇式彩畫的構圖自由、題材豐富,一般用在園林建築和民居中。民間建築上裝飾的彩畫不能採用宮廷建築的做法,而是由當地匠師自由創作,構圖,用色沒有固定模式,繪畫題材的選取更加自由,富有地方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