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彩虹蟒
- 拉丁學名: Epicrates cenchria
- 二名法:Epicrates cenchria
- 界:動物界
- 目:有鱗目
- 科:蟒科
- 分布區域:亞馬遜河流域
簡介,歷史,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巴西彩虹蟒,
簡介
雌雄的辨別在彩虹蟒來說比較困難,幼體必須使用探針法,成體雄性泄殖孔兩旁的棘刺明顯凸出,尾巴根部也較粗大。雌性通常要達到150公分以上才有繁殖能力,大約是三年的成長,過早繁殖容易造成雌性的健康壓力,產下的幼蛇數也較少。需要注意的是彩虹蟒如果經過低溫誘發期,繁殖的成功率就會比較高。彩虹蟒屬於卵胎生的蟒蛇,雌蛇每窩可以產下15-25條幼蛇,死胎會被雌蛇吃掉,初生的幼蛇就會攻擊移動的物體,也會吃乳鼠,只要維持環境穩定,彩虹蟒通常可以活20年。
歷史
土著藝術家們將彩虹蟒繪製在洞壁或樹皮上。舉行特殊儀式時,他們會把手印畫在這條神奇的蟒蛇身上,以示蘭寒譽對彩虹蟒的尊敬。
形態特徵
彩虹蟒是南美洲分布十分廣大的中大型蛇類,由於它們體型比較修店遷汗長,所以並不如一般蟒蛇粗大。因為它們的鱗片上布滿微小的陵棘會像三陵鏡一樣反射出七彩光澤,因此被稱為彩虹蟒。共有十個左右的亞種,主要是依分布的國家做為劃分。不過有些亞種間必須數鱗片的排數來辨別。寵物市場上比較常見的彩虹蟒有三種:最常見當然就是體型最大,體色也最為華麗的巴西彩虹蟒,再來就是哥倫比亞彩虹蟒(E.c.maurus),最後是比較少見的阿根廷彩虹蟒(E.c.alvarezi)。其他如秘魯彩虹蟒(E.c.gaigei)或是馬拉侯彩虹蟒(E.c.barbouri)偶爾可以見到,其他亞種就都不曾出現過。市面上的巴西彩虹蟒幾乎都是來自蓋亞那或蘇利南的個體和它們人工繁殖的後代。
秘魯彩虹蟒和馬拉侯彩虹蟒的體色都與巴西彩虹蟒很類似,特別是秘魯彩虹蟒,都很容易混淆,必須數蛇身中段的店鑽道兵鱗片排數來辨認,秘魯型只有41-45排鱗片,巴西型則有47-51排。不過秘魯型市場上能見度低上很多,或許也不太加以區分。
生活習性
棲息環境廣布於森林及其周邊的熱帶草原區。
彩虹洪盼棕您蟒對於脫水十分敏感,需要特別注意濕度和溫度的控制,一般濕度以70-80%比較適合,濕度低於50%容易導致嘔吐和脫水致死。溫度則以21-29度為宜,最好不要超過30度,因為巴西彩虹蟒不耐高溫,過熱也會導致拒食死亡,因此在飼養缸內要設定它們可以浸泡和飲用的水盆,每天也最好噴水數次以保持濕度。由於彩虹蟒是夜行性蛇類,所以並不需要紫外線光源。食物則是以老鼠為主。幼體每周餵食一次,成體則兩周餵食一次。彩虹愚鍵邀蟒傾向樹棲性,所以飼養缸以高度為主,多放置枯枝供它們攀爬。底材最好以能夠保持濕度的木屑,水苔或碎樹皮為主,當然報紙或紙巾也是常被使用的底材。
巴西彩虹蟒
巴西彩虹蟒的鱗片上泛著美麗的暈光,身體看起來光彩笑陵奪目,這也是它們名字的由來。它們的背部有一排不規則的黑色圓圈,並且沿著身體兩側還有黑色的“眼狀斑紋”。這種蟒蛇身體愉熱榆長約2米,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北部的熱帶森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