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騎馬樂俑是南北朝時期的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彩繪騎馬樂俑
- 館藏地點:陝西歷史博物館
- 所屬年代:南北朝
- 類別:陶瓷器
彩繪騎馬樂俑是南北朝時期的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彩繪騎馬樂俑是南北朝時期的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特徵樂俑上身著左衽翻領,外披套衣。頭髮塗有紅色顏料,結成髮辮垂於肩上。雙手半握拳置於胸腹間,中皆有一孔,原持物已失。1...
此藏品為唐代文物。伎樂俑身穿長袍,騎於馬上,一人腰間為一腰鼓,其餘三人腰側為一平鼓,四俑左手置於腰側,右手高舉作擊打狀。馬體態豐滿健壯,低頭勾首,似沉浸在樂聲中。色彩絢麗,造型生動。尤其是四件彩繪騎馬伎樂俑,華服靚妝,神態各異,充分體現了我國盛唐時期塑造藝術的水平,令人驚嘆。現收藏於洛陽龍門博物館...
唐彩繪騎馬樂俑(灰胎)高33.5厘米,寬11厘米,長30.5厘米,馬立於長方形底板上,雙耳前豎,鬢毛分梳於前額兩側,細尾扎結,備黑色鞍韉。馬鞍上的騎士眉清目秀,口唇塗朱,八字鬍上翹,頭戴黑色籠冠,身著紅衣,手持排簫作吹奏狀,馬背有一小孔。這件俑製作精細、造型逼真、神態生動,騎士五官及衣褲花紋繪製...
彩繪騎馬狩獵俑色彩鮮艷、造型生動、形象逼真,展現了盛唐時期的貴族狩獵場面:露髻馳騁的騎馬女俑、戴胡帽穿胡服的騎馬女樂俑,再現了貴族女子騎馬出行的風尚以及胡服、胡樂盛行的情景;架鷹抱犬、帶豹馱鹿的騎馬狩獵俑,則是唐代貴族酒足飯飽之餘逐獸山林、射飛苑中的真實寫照;氣勢龐大的騎馬鼓吹儀仗俑群,仿佛...
唐陶彩繪騎馬樂俑(紅胎)泥質紅胎,馬立於長方形底板之上,鞍上騎士雙目俯視,眉清目秀,頭戴花帷帽,身著紅色交領廣袖花長衫,下著白色寬腿帶花褲,衣褲上的花紋色彩鮮艷,筆觸細膩,其雙手空握半舉,作舞蹈狀,神采飛揚,洋溢著歡愉喜慶。馬背及人左腿均有一小孔。
也影響到俑的創作。這件騎馬拍腰鼓女俑為彩繪,女俑戴雀形高冠,尾翼覆於腦後。腰鼓及孔雀高冠、窄袖袍無疑是效法胡裝及胡樂的結果,在體現出唐代華美雄健藝術風格的同時,也突出顯示時代精神。彩繪騎馬女俑的真品為一組,分別抱有不同的樂器,多是由西域傳入的胡樂樂器。估計每件市場價格在800~1000元左右。
彩繪騎馬吹號角俑為北魏時期的文物。1953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草場坡一號墓。高38厘米,長37厘米。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此俑所執號角為北方少數民族常用的胡角。胡角多用牛角製成,起初只當作一種鳴器,為軍中聯絡或報警之用。後來,其功用發生了變化,成為樂器。與這件吹號角俑一起出土的還有五件樂俑...
騎馬奏樂三彩俑,1972年出土於陝西省禮泉縣李貞墓,為唐代使用的明器,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詳細信息 唐前期貴族墓中隨葬的明器,注重表現外出活動,常見儀仗俑原群,是唐代貴族現實生活中出行儀仗隊伍的模寫。這幾件騎馬相是儀仗隊伍的組成部分。騎馬樂俑一般有擊鼓俑、拍擊樂器俑及吹奏樂器俑數種,有時還包括...
彩繪胡人力士騎馬俑 彩繪胡人力士騎馬俑是唐朝時期的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30厘米 濃眉深目,闊嘴高鼻,滿腮濃髯,其上身裸露,雙臂曲舉,肌肉發達。坐騎耳如削竹,長頸豐臀、比例勻稱,是一匹具有西域血統的良駒。出土環境 1960年陝西省乾縣永泰公主墓出土 ...
彩繪胡人騎馬斗豹俑是唐朝時期的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30.5厘米 騎馬胡人頭戴幞頭,濃眉虬髯,身穿翻領袍服,下著窄腿褲,足蹬靴。一隻兇猛的獵豹豹撲躍上馬的臀部,張牙舞爪,胡人在馬上側身用左手抓住身後豹子,怒視斷喝,右手高舉作擊打狀;駿馬筋骨勻停,回首似乎注視著主人與豹子的...
從製作工藝上可分為彩繪陶俑和釉陶俑兩種。彩繪陶俑是用捏塑和模製(合模或分體模塑)的方式修飾,等胎體入窯焙燒後,在表面施白色泥料(化妝土),然後在其上用各色礦物質加以繪彩,胎質有灰陶、紅陶、高嶺土陶。釉陶俑也叫三彩俑,是借用三彩的施釉方法,在同一塑品上將黃、綠、藍、白、褐、醬、赭等多...
明彩繪三進陶院落,河南郟縣出土的明代文物,現收藏於河南博物院,長149厘米,寬89厘米,高60厘米。簡介 長149厘米,寬89厘米,高60厘米。建築群由一座牌坊和三進院落組成。五脊歇山式牌坊與大門之間分列騎馬俑二排。院門外有八字牆,門內有影壁,三進院以中軸對稱列出九座懸山式平房,一座堂樓,四個前後串通的門...
能見到的,是保存在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的唐三彩傑作,有陝西省乾縣懿德太子李重潤墓出土的、三彩紋胎騎馬狩獵俑,和西安市中堡村唐墓出土的唐三彩駱駝戴樂舞俑。這些俑的特點,普遍是形象高大雄健,神態生動富有傳神,可謂形神俱佳的作品。並反映了盛唐時期,中華民族富有創造性和豪邁自信的民族性格。五代以後,以俑殉葬的...
富於生活氣息和製作手法的即興性,是吐魯番泥木俑的又一藝術特色。不論粗獷精整,木俑大都鑿痕流暢洗鍊,即興削成,不務纖巧。如阿斯塔那第206號墓墓室出土的木雕彩繪騎馬俑10件,文官武士各半,高約33厘米,馬長24厘米,策馬行進,顧盼呼應,製作簡潔,神態自然。彩繪泥塑俑極少模製,多在墓室里就地塑繪,一氣呵成...
奔馬俑在出土彩繪陶器中屢有發現,但在出土唐三彩中卻極為罕見。據現有資料顯示,國內館藏三彩器中掛藍釉騰空騎馬俑僅此一件,國外尚未發現有類似的三彩馬俑。二是提腿馬俑。唐三彩提腿馬俑通常是三蹄落地,右前蹄抬起 。這匹掛藍釉三彩馬的構思非常精妙,三蹄踏於三角形底板之上,前腿直,後腿弓,右前腿略微...
還有兩具彩繪騎馬鼓吹儀仗俑,一個人俑騎在馬上吹號角,另一個人俑騎在馬上擊鼓。保存非常好,連馬身上的紋飾都很完整。還出土了彩繪黑衣男立俑、彩繪十字髻女侍俑、彩繪女坐樂俑、彩繪陶豬、生活類陶器等。“這就是一個儀仗隊,顯示出墓葬規格很高。”郭永淇告訴記者,雖然出土時這些陶俑次序已經被打亂,但是...
騎馬鎧甲武士俑,其武士形象的塑造同前,武士和戰馬穿馬披風俑,人馬均不披鐵甲,武士戴雞冠形風帽。風帽俑,戴風帽,穿窄袖長衣,束腰帶,左手下垂,右手握拳平舉,深目高鼻的胡俑,戴風帽,穿圓窄袖長衣,側擺開叉,深目高鼻,畫黑色鬍鬚,形體高大。雙手平舉或左手上屈。舞樂俑,姿態不一,皆脆坐,有的...
貼金彩繪文官俑 貼金彩繪武官俑 貼金彩繪釉陶女騎馬俑 彩繪牽馬胡俑 彩繪釉陶男騎馬俑 紅陶男騎馬胡俑 彩繪釉陶男騎馬樂俑 白陶舞馬俑 彩繪釉陶描金女騎馬俑 三梁進德冠 彩繪紅陶男騎馬胡俑 天王俑 彩繪紅陶雙峰駝俑 彩繪釉陶男騎馬長嘯俑 彩繪釉陶男裝女立俑 彩繪釉陶女立俑 彩繪貼金鎮墓獸 彩繪釉陶載物...
彩繪裸身胡人騎馬俑 赤身上陣 健美運動 貼金彩繪塔式罐 希望之塔 寄生之罐 永泰公主墓漢代玉器 晶瑩剔透 傳世漢玉 『鑒若止水』銅鏡 仙客來磨 光如電耀 彩繪帷帽木俑 以木彩繪 始作俑者 鎏金銜環獸面銅鋪首 鎮凶 守護門廳 鎏金銅馬飾 紋飾精美 仗馬禮裝 《戴步搖鳳冠仕女圖》雍容典雅 皇家風範 《披帛仕女圖...
岳州窯青瓷傳世作品較少,最為典型的器物為1958年長沙金盆嶺西晉永寧二年墓出土的一批青瓷俑。根據造型不同可分為對座文吏俑、持刀俑、執盾俑、騎馬俑、騎馬樂俑等。六朝青瓷的其它窯口還有浙江的德清窯,江蘇宜興的均山窯(又稱“南山窯”),福建的懷安窯、瓷灶窯,四川的邛崍窯,山東淄博的寨里窯,等等。...
[北魏] 崑崙俑 [北魏] 永寧寺泥塑造像( 組)[北魏] 雙人牽手女俑 [北魏] 背屏式菩薩造像 [北魏] 染華墓陶駱駝 [隋代] 石獅 [唐代] 岑氏墓彩繪樂舞女俑(組)[唐代] 柳凱墓彩繪騎馬樂俑(組)[唐代] 彩繪馴馬俑與陶馬(組)[唐代] 山水畫陶罐藍釉細頸瓶 [唐代] 白瓷雙龍柄尊 [唐代] 石雕摩竭魚 ...
主要為各類彩繪陶俑。主要出自小龕,以第二天井的兩個小龕出土最多,幾乎塞滿了整個壁龕,種類有各種大立俑和小立俑,各種騎馬俑、大陶馬、大立駝和臥駝、以及牽馬(駝)胡人俑和騎駝俑等。出土陶俑的一個特點是體型較大的俑占相當多的數量。大立俑高約0.74—0.76,立馬近0.7米,立駝高0.8米以上,臥...
西晉青瓷騎馬樂俑 宗教造像 宗教雕塑的發展,在南北朝時期是空前的,這與佛教在中國的興旺緊密聯繫在一起。佛教造像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石窟寺的造像,另一類是一般放置於寺廟或宮室、民居的供養像。石窟寺造像主要分布在北方,著名的石窟寺如雲岡、龍門、敦煌莫高窟以及麥積山、炳靈寺、鞏縣、響堂山、天龍山等都...
該墓的葬具使用了石槨,墓內有彩繪壁畫,等級較高。出土的150餘件彩繪陶俑,均是唐玄宗開元十二年(724年)安葬金鄉縣主時的隨葬品。其種類齊全、組合完整,包含了盛唐時期社會生活諸多方面的信息,如露髻馳騁的騎馬女俑、戴胡帽穿胡服的騎馬女樂俑,生動地再現了盛唐時期女子騎馬出行的風尚以及胡服、胡樂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