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錐尾鸚鵡斯努山谷亞種

彩繪錐尾鸚鵡斯努山谷亞種

鸚形目鸚鵡科。鳥體為綠色,鳥喙上方彎曲的部分有一條細窄的暗棕紅色;眼睛周圍以及臉頰為紅棕色,臉頰下方帶有藍色;前額、頭頂為藍色;頭部後方以及頸部為暗棕色;下腹部、背部下方以及尾巴上方的覆羽為紅棕色。

自1949年以來,儘管進行了廣泛的搜尋,但沒有關於這種鸚鵡的確切記錄。即使仍未滅絕,數量也非常少,並且持續減少。因此,它已被列為極度瀕危(可能滅絕)。

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Pyrrhura subandina 
  • 別名:斯努山谷錐尾鸚鵡、彩繪錐尾鸚鵡斯努山谷亞種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鸚形目
  • 鸚鵡科
  • 錐尾鸚哥族
  • :Pyrrhura屬
  • 命名者及年代:Todd, 1917
  • 保護級別:極危(CR)IUCN標準 
  • 外文名:Sinu Parakeet
  • 同義學名:Pyrrhura picta subandina 
物種學史,形態特徵,棲息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物種學史

國際鳥盟的《世界鳥類手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認為它是一個獨立的物種,國際鳥類學大會(IOC)、克萊門茨鳥類名錄將其視為彩繪錐尾鸚鵡Pyrrhura picta)的一個亞種。

形態特徵

翅膀彎曲的地方為紅色;翅膀的主要覆羽以及外側的飛行羽為藍色;尾巴上方為綠底並帶有紅棕色;眼睛外圍有一圈暗灰色,裸皮白色,鳥喙為暗灰色,虹膜為棕色。
彩繪錐尾鸚鵡斯努山谷亞種
Sinu Parakeet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森林、森林的邊緣地帶、和連線開闊鄉村的地區;通常在600米左右的高度活動;以水果、漿果、堅果、花朵、種子、植被、昆蟲以及其幼蟲為食;偶爾也會吃水塘表面的水藻。在繁殖季通常會組成5到12隻的小群體,偶爾會聚集比較龐大的數量於覓食的樹林間以及泥土河岸。

分布範圍

僅在哥倫比亞北部的Sinú山谷有確切的記錄,但1949年以來的搜尋未能發現該物種,它可能已經滅絕。18個標本來自四個地方:Jaraquiel (08°42'N, 75°57'W), Bolivar的Quimarí和Murucú (07°59'N, 76°00'W), 以及Nazaret的Tierra Alta (08°11'N, 76°04'W)西北12英里處。在Nazaret和Jaraquiel的地點顯然已被砍伐,但在Quimarí和Murucú的山丘上有小塊明顯合適的棲息地。對這些地點的搜尋未能發現任何能證明該物種仍存在的證據。

繁殖方式

該物種棲息在海拔100-1500米的乾燥森林和長廊森林中,其生態學和生活史尚不明確。它以水果為食,在樹洞中築巢;繁殖期可能從三月到七月。

種群現狀

本種自1949年以來沒有記錄,可能已經滅絕。如果它確實存在,那么根據剩餘的棲息地的小而分散的性質,再加上在歷史範圍內合適的棲息地進行的全面搜尋也未能發現該物種,表明就算有殘存的種群也一定是很小的,因此認為該物種只有1-49個成熟個體。
該物種的大部分歷史分布區已因森林砍伐而消失,四個有標本記錄的地點中,有兩個顯然已經失去了所有合適的棲息地。據估計,該物種已經失去了92-98%的原始棲息地。懷疑剩餘的種群都在減少,但由於缺乏記錄,無法量化下降的速度。
歷史範圍內的棲息地的喪失,使這個物種的可生存區域急劇減少和破碎化。原有的棲息地主要被轉化為農田和牛牧場。進一步的潛在威脅包括為貿易而進行的誘捕、為食用而進行的狩獵以及農業化學品的污染。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1年 ver 3.1——極危(CR),可能已經滅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