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為中國歷史上音樂、舞蹈藝術集大成時期,一來繼承周、秦、漢、魏不斷發展之樂舞傳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彩繪坐部陶伎樂女俑
- 出土地點:安陽市豫北紗廠張盛墓
- 所屬年代:唐代
- 尺寸:高19.5 厘米
1959 年安陽市豫北紗廠張盛墓出土
二來融合外來樂舞因素,推陳出新。此種狀況之發生出於當政者喜好,漸成時代風氣,以致從宮廷到民間、從坊肆至深宅大院,無處不聞歌舞聲。
唐代為中國歷史上音樂、舞蹈藝術集大成時期,一來繼承周、秦、漢、魏不斷發展之樂舞傳統;
唐代為中國歷史上音樂、舞蹈藝術集大成時期,一來繼承周、秦、漢、魏不斷發展之樂舞傳統; 中文名稱 彩繪坐部陶伎樂女俑 出土地點 安陽市豫北紗廠張盛墓 所...
唐陶彩繪伎樂女俑是唐代的一件陶器作品。... 參考資料 1. 陶彩繪伎樂女俑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18-06-12] 圖集 唐陶彩繪伎樂女俑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
1959年 河南省安陽市北郊張盛墓出土 這是張盛墓中的伎樂人形象,為當時樂隊中的坐部伎。這組伎樂俑共六人,均頭梳平髻,腦後插梳,黑髮朱唇。長裙繫於胸前,...
唐陶彩繪持笙女俑是唐代的一件陶器作品。... 由此可見坐部伎與立部伎的區別。 [1] 參考資料 1. 唐陶彩繪持笙女俑 .故宮博物館[引用日期2018-06-11] ...
從服飾與舞姿看,屬於漢族傳統的“軟舞”,與女舞俑相伴還有分持琵琶、排蕭、笙、鈸、腰鼓的伎樂俑,有坐有立,當是按史籍中所稱的立部伎與坐部伎製作的。立...
坐部伎是中國古代舞蹈,屬於唐代宮廷樂舞。在堂上表演,規模較小,舞者3~12人。以歌頌帝王功德、祝願君主千秋萬歲為內容。...
春秋戰國俑,形體很小,僅高10厘米左右,由於火候低,出土時多已殘損。俑頭上用墨勾畫眼眉,衣服上施彩繪。有武土男俑,多披甲持物;有女俑,為奴婢伎樂。山西長治分...
3. 黃釉持鈸女伎樂俑 .故宮博物院官網[引用日期2014-09-17] 4. 黃釉持鈸女伎樂俑 .故宮博物院官網[引用日期2014-09-17] 5. 陶持琵琶女伎樂俑 .故宮博...
螺髻,立姿,雙手持鈸,應屬立部伎樂隊。穿襦衫長裙,外飾披帛,自肩部下垂。女伎樂俑面頰與身軀較清瘦,穿著窄袖襦衫與及腰豎條紋長裙,此皆為隋末至初唐婦女形象...
騎馬出行、伎樂女俑色彩鮮艷、造型生動、形象逼真,生動地展現了盛唐時期的貴族騎馬出行場面:露髻馳騁的騎馬女俑、戴胡帽穿胡服的騎馬女樂俑,再現了貴族女子騎馬...
釉陶桃都樹 一個漢代的傳說 白釉剔花牡丹紋梅瓶 富貴堡叫的匠心之舉 白釉圍棋盤 方寸之間盡顯博弈之道 彩繪坐部伎樂俑 深藏地下千年的樂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