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瓷帆影

彩瓷帆影

《彩瓷帆影》是當代作家紀紅建創作的報告文學,首次出版於2023年2月。

詩意的彩瓷,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與智慧結晶,更是“中國製造”文化標籤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長沙銅官窯首創釉下多彩,打破當時以青、白釉色為主的生產格局,形成“南青北白長沙窯”的鼎立之勢,在世界陶瓷發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作者獨闢蹊徑,以貫穿中西的視角,依託行走、探尋、考古、歷史講述及史料記載,追溯長沙彩瓷走向世界的恢弘曆程,既探秘中國製造遠銷海外的文化和經濟因素,也描繪出一部數千年中西文明交流史的歷史圖景,展現出文明古國的豐厚形象。該書是一部題材異新、關涉主題重大、敘事方式獨特適體的報告文學,兼具了題材之“好”和敘事之“美”的基本要素,歷史流轉和現實經緯在這裡匯合成一體,為讀者打開認知博大精深的中國瓷文化的另一扇視窗。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彩瓷帆影
  • 作者:紀紅建
  • 文學體裁:報告文學
  • 首版時間:2023年2月
  • 字數:203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彩瓷帆影》是一部長篇報告文學作品。詩意的彩瓷,堪稱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與智慧結晶。1998年,一家德國打撈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島海域的一艘名為“黑石號”的沉船上打撈文物陶瓷製品多達67000多件,其中出水的長沙銅官窯瓷器達57500餘件,讓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長沙彩瓷。原來早在1200年前,它就已遠涉重洋,走遍了朝鮮半島、日本、東南亞一帶,越過印度洋、阿拉伯海,直奔阿拉伯以及紅海之濱的埃及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一條色彩鮮明的“海上絲綢之路”。長沙彩瓷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它就是前往世界的路。作家紀紅建從長沙銅官窯故里開始,深入探訪長沙銅官窯如何南北融合、創新突破,成為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發源地、瓷器世界工廠,艱辛而又輝煌的歷程;再從湘江出發,沿長江、東海、南海、印度洋、阿拉伯海等,探尋長沙彩瓷出省、出國,打拚海外市場,將中國彩瓷文明推向世界頂峰的豪邁情懷。作者以貫穿中西的視角,結合行走、回憶與歷史講述,追溯長沙彩瓷從中國走向世界的恢弘曆程,既探秘中國製造遠銷海外的文化和經濟因素,也描繪出一部數千年中西文明交流史的歷史圖景。作者以獨特的體驗和文字傳達著對人性、歷史與現實的關注與沉思。

作品目錄

序篇 支點
故鄉的顏色
焦躁不安
祈禱
鞠躬
拜謁
第一部 古岸陶為器
漂泊的靈魂
一隻背水壺
故鄉,曙光
來自湖南的訊息
望城來客
陶都淚
艱難的現實
柞木
另一種幸運
魔力
滔滔江水
第二部 題詩安瓶上
歷史坐標
瓷土芬芳
獨立門戶
炸窯
重心南移
非主流因素
一聲脆響
走向遼闊
藝術的天空
唐詩的棄兒
國際訂單
第三部 附信到揚州
詩隨帆飛
嘆息
往南,再往南
城陵磯
棗皮黃
長安的論證
險灘、淚水和賤賣
黃金水道
輝煌與奇蹟
第四部 人歸萬里外
胸襟和勇氣
彩瓷與玻璃
危險源
商船的哀歌,歷史的念想
前仆後繼
班布爾遺址
遙遠的守望
絕非終點
回不去的故鄉
第五部 無夜不相思
1998年
故鄉啊,我要回家
我們回家
這是一條文化河流
享受快樂
長沙窯就像一位湘妹子
現實的論證
21世紀最偉大的故事之一
尾聲 啟示
靈感與晨光
穿越時空的力量
反思與銘記,再出發
主要參考文獻和參考資料
致謝

作品鑑賞

《彩瓷帆影》是在奇異瑰麗的歷史瀚海中所作的一次遠航。作品的命名有著唯美的詩意,放飛起讀者多彩的想像,但內在卻是一種別異的非虛構文本。作品以湖南長沙銅官窯瓷器——“長沙彩瓷”作為敘事基點和全篇的敘事主線,以多維豐富的敘事點亮了曾經鮮為人知的“長沙彩瓷”的歷史之旅,為讀者打開認知博大精深的中國瓷文化的另一扇視窗,並且通過遠望長沙“彩瓷”的“帆影”,切實地展現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風景。在歷史與現實的有機連線中,抒寫建構開放包容、融通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的世界意義。
“長沙銅官窯整個存在的時間也就是100多年,可以說是曇花一現,但是它開出來的花非常美麗。”藉助於《彩瓷帆影》,讓讀者重回千年前的大唐,打開被深埋於遙遠的歷史深處的長沙銅官窯,一睹美麗彩瓷的芳容:這是北瓷南瓷融通創新的傑作,更以銅紅釉模印貼花、釉下彩繪等新技術、新工藝的開創,在世界彩瓷史上獨樹一幟,高標其時。尤其得風氣之先的是,它以開放兼容的胸懷,熔鑄中國傳統文化與異域文化於一爐,贏得海外商客的特別青睞,遠銷亞非,串聯起大唐時代“一條清晰而具體的海上絲綢之路”。這樣一個新異並且內涵豐富的題材,對於開掘作品的厚重主題具有十分難得的價值賦能意義。這是一部大容量的作品,歷史流轉和現實經緯在這裡匯合成一體。就全篇所寫的主要內容看,《彩瓷帆影》既是長沙彩瓷發現尋訪之旅的記寫,也是長沙銅官窯歷史存在的再現。這兩種基本敘事建構起作品文本的主體。長沙銅官窯的故址就在作者的家鄉,深懷對家國的一往濃情,紀紅建踏上了尋訪家鄉窯、中國瓷奇幻而遙遠的旅途。作品以“我行走在印度尼西亞,在邦加——勿里洞省的勿里洞島,在春天的西北海岸”之句進入敘事場景,扣題而來,突兀而起。
“一艘唐代沉船在印度尼西亞勿里洞島海域被打撈出水,因其附近有一塊巨大的黑色礁石,該船被命名為‘黑石號’。這是一艘阿拉伯商船”;“在‘黑石號’出土的67000餘件文物中,其中98%是中國陶瓷,而這98%的中國陶瓷中竟然有56500多件是長沙銅官窯瓷器。”這樣的敘事不只是牽引讀者的興趣,激發起探究本事的期待之心,而且也為作品預設了充滿故事性的基線。作者從“黑石號”沉沒地、打撈處,輾轉來到專門陳列有“黑石號”文物的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在這裡端詳流連。後又遠赴巴基斯坦的喀拉蚩,再從喀拉蚩飛往德黑蘭,“在伊朗,不論是在波斯灣沿岸,還是地處內地的厄爾布士山脈南北麓,都能看到石渚彩瓷的身影。”作者不僅遠行海外諸多國家,而且遍訪國內與長沙彩瓷有關的北京、武漢、西安、廣州、鎮江、揚州等城市。紀紅建的行走既尋得長沙彩瓷豐富的蹤跡,又使自己通過在地即景的聯想走進歷史,感知書寫對象曾經的歷史氣場,使作品的尋訪敘事顯得迷人而飽滿。
與此相應的是作品對唐代長沙銅官窯歷史生成與發展的初始敘事。作者從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陳列的長沙彩瓷碗的細節中,獲得了展開這一初始敘事的契機和可能。其中,有的標明“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樊家記”,這裡包含物品的出產地、經銷地、製作者等信息;有的則註上製作的具體日期,如“寶曆二年七月十六日”“寶曆是唐敬宗的年號,寶曆二年即公元826年”。根據這些珍貴的歷史信息,作者通過樊翁這一人物的設定,具體講述樊氏一家數代人艱難探索終得瓷業大成的生動故事。紀紅建將故事置於唐代其時的歷史大背景之中,真實展示了長沙銅官窯“瓷土芬芳”“走向遼闊藝術的天空”、贏得大量“國際訂單”等的盛景,也寫到載有“樊家記”等彩瓷的阿拉伯商船漂洋過海最終的觸礁遇險。這樣的敘事正好與作品開篇的敘寫相對接,形成了兩種敘事內容的有機關聯。
在作品中,長沙彩瓷的初始敘事和發現尋訪敘事並不是單線獨進的,而是通過作者往返於現實與歷史之間的種種“穿越”,並且以“閃回”的連結方式,交錯融合地展示不同時空中關於書寫對象的豐富存在,它既是唐代中國彩瓷藝術輝煌的生動寫照,也是海上絲綢之路大歷史的情景再現。這樣的敘事顯示出紀紅建處理複雜寫作課題的卓越能力,作者不僅細緻地復現“彩瓷帆影”的歷史圖景,也以卒章顯志的方式,詮釋蘊含歷史之中的若干啟示。

作品影響

相關活動
2023年2月24日,《彩瓷帆影》首發式亮相北京圖書訂貨會
榮譽表彰
2023年5月4日,《彩瓷帆影》入圍“中國作家網文學好書”2023年3-4月書單。

作品評價

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主任何建明:一個真正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家,必須具備不斷拓展題材的能力,我欣喜地看到紀紅建的報告文學創作,正在朝著更深、更廣的方向成熟開掘。《彩瓷帆影》不局限於一時一隅,而有著更宏大的指涉。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丁曉原:紀紅建的《彩瓷帆影》為海上絲路的紀事,千年前長沙彩瓷“帆影”與作者尋訪“彩瓷”遠行的雙線敘事,使作品形成了歷史與現實有意味的對話。
中國作協創研部副主任、研究員李朝全:在這本書里,紀紅建寫了大量考古學家,那些發現長沙彩瓷並且進行終身研究的陶瓷專家,他也寫了大量的瓷器工匠,寫他們的工匠精神,寫他們對於文化的傳承,非遺文化的傳承,它的價值是超出文學,超出歷史文獻,超出考古歷史的。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彩瓷帆影》
2023年2月
湖南文藝出版社
978-7-5726-0875-9

作者簡介

紀紅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中國報告文學學會青年創作委員會副主任,湖南省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文學創作一級。已出版《中國御林軍》《明朝抗倭二百年》《不孕不育者調查》《見證:中國鄉村紅色群落傳奇》(合著)、《馬桑樹兒搭燈台:湘西北紅色傳奇》等長篇報告文學十餘部,在《中國作家》《當代》等發表《啞巴紅軍傳奇》《人民的記憶》《走向崇高》《不朽殘碑》等長中短篇報告文學百餘萬字。獲解放軍文藝獎、《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希望杯”中國文學創作新人獎、湖南省“五個一工程”獎、湖南省青年文學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