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贈神

)此詩借“形”(肉體)、影(影子)、神(精神)三者來依次表抒自己對“死”的看法。〔日〕岡村繁《陶淵明李白新論》(華東師範大學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編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根據此序文,‘形’與‘影’對死的悲哀與苦惱似乎由於‘神’的達觀與卓識而被克服了。”“因此,他這裡借‘神’之口而說出的話,很可能只是他美好理想而己,而其實際感覺仍然是在‘形’與‘影’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形贈神
  • 說明:古文
  • 注釋文獻:《陶淵明李白新論》
  • 作者:陶淵明
形贈神,內容,注釋,作者簡介,

形贈神

內容

天地長不沒,山川無改時。
草木得常理,霜露榮悴之。
謂人最靈智,獨復不如茲。
適見在世中,奄去靡歸期。
奚覺無一人,親識豈相思!
但餘平生物,舉目情淒洏。
我無騰化術,必爾不復疑。
願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辭。

注釋

關於此詩的寫作年代,當代逯欽立撰《陶淵明事跡詩文系年》定於義熙九年(413): “《形影神》詩當作於本年(羅按:此年詩人49歲)。五月以後。詩序:‘貴賤賢愚,莫不營營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極陳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釋之。’按此詩蓋針對釋慧遠《形盡神不滅論》、《萬佛影銘》而發,以反對當時宗教迷信(羅按:逯氏將佛教歸於“宗教迷信”,此說偏頗,簡單化了)。釋慧遠元興三年(羅註:公元404年)作《形盡神不滅論》,本年又立佛影作《萬佛影銘》。銘云:‘廓矣大象,理玄無名。體神入化,落影離形。’形、影、神三者至此具備。又慧遠等於元興元年(羅註:公元402年)建齋立誓,共期西方,又以次作《三報論》、《明報應論》、《形盡神不滅論》等,皆攝於生死報應之反映,故陶為此詩斥其營營惜生也。”
(2)貴賤賢愚:指各種各樣的人。
(3)營營:勞而不知休息;忙碌奔波的樣子。戰國莊周《莊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清鐘泰《莊子發微》:“營營,勞而不知休息貌。”現代古直《陶靖節詩箋注定本》引戰國列禦寇《列子·天瑞》:“吾又安知營營求生非惑乎。”故此詩的“營營”是指千方百計地謀求。
(4)惜生:愛惜自己的生命。聯繫上句,此處的意思是以吝惜生命,以求長生或留名於世。
(5)斯:這;指代“營營以惜生”的人。
(6)惑:1.迷亂。2.糊塗,令人不解。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不亦惑乎。”
(7)“故極陳”二句:極陳:詳盡地陳述。辨:辨析,明察。東漢仲長統《昌言·理亂》:“目能辯色,耳能辯聲。” 1.自然:天然,非人為的。2.道家順應自然的思想。春秋李聃《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當代陳寅恪《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係》(燕京大學哈佛燕京學社,1945年刊):“‘惜生’不獨指舊自然說者之服食求長生,亦兼謂名教說者之孜孜為善,立名不朽,仍是重視無形之長生,故所以皆苦也。茲言‘神辨自然’,可知神之主張即淵明之創解,亦自然說也。今以新自然說名之,以別於中散(羅註:三國魏嵇康,曾任中散大夫)等之舊自然說焉。” 此二句,當代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意謂此三詩之大概,乃在於先代形、神陳言,然後神以自然之理為之解脫。”
(8)“好事”二句:君子:1.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常與“小人”或“野人”對舉。春秋《詩經·魏風·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戰國莊周等《孟子·滕文公上》:“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淮南子·說林訓》:“農夫勞而君子養焉。”東漢高誘註:“君子,國君。”2.泛指才德出眾的人。《易·乾》:“九三,君子終日乾乾。” 東漢班固《白虎通·號》:“或稱君子何?道德之稱也。君之為言羣也;子者丈夫之通稱也。”3.對人的尊稱。猶稱先生。好事君子:關心此事的人們。其心:指這組詩所闡明的道理。此二句,當代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意謂希望此事君子採納同意關於自然之義也。”
(9)“天地”句:沒:mò;1.消失,不見,隱沒。南朝齊范縝《神滅論》:“未聞刃沒而利存。”2.覆滅,敗亡。西漢司馬遷《史記》:“遂沒其軍。”此句,現代古直《陶靖節詩箋注定本》引春秋李聃《老子》第七章:“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10)無改時:永恆,永遠沒有改變。
(11)“草木”句:當代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常:恆也。《書(羅註:夏、周《尚書·鹹有一德》:‘天難諶,命靡常。’理:道也,見《廣雅(羅註:三國魏張揖〈廣雅〉·釋詁三)。”常理:當代龔斌《陶淵明集校箋》:“指事物變化的規律。王羲之《雜帖》:‘豈可以常理待之。’《晉書(羅註:唐房玄齡等〈晉書〉·桓溫傳):‘夫盛衰常理,過備無害。’”
(12)“霜露”句:悴:憔悴,枯萎。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原)顏色憔悴,形容枯槁。”西晉潘岳《秋興賦》:“雖末士之榮悴兮,伊人情之美德。”唐李善註:“文子(羅註:春秋文子)曰:‘有榮悴者,未必愁悴。’”
(13)“謂人”二句:現代丁福保《陶淵明詩箋注》:“書(羅註:夏、周《尚書》)·泰誓》:‘惟人萬物之靈。’”西漢戴德、戴聖選編戰國《禮記·禮運篇》:“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不如茲:指不能像天地草木那樣。清陶澍《靖節先生年譜考異》注引明黃文煥《陶元亮詩析義》:“今年既悴之草木,明年復可發榮,人不能也。”當代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此詩則曰人雖為最靈者,反不如草木,意在感嘆人生之短促。”
(14)“奚覺”句:奚:何。奚覺:誰能感覺到。適:剛才。奄去:忽然消失,指死亡。奄;忽然。靡:無,沒有。
(15)豈:副詞,表示推測。戰國莊周《莊子·外物》:“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16)“但余”二句:洏:ér;1.流淚的樣子。當代龔斌《陶淵明集校箋》引三國魏王桀《蔡子篤》詩:“中心孔悼,涕淚漣洏。”2.當代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語助詞,同‘而’。”“王桀《蔡子篤》詩:‘中心孔悼,涕淚漣洏。’唐李善註:‘(西晉)杜預《左氏傳注》曰:“洏,語助也。”’……王桀《贈士孫文始》詩:‘矧(shěn)伊嬿婉,胡不淒而。’”此二句,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意謂親識見生前之物而悽然也。此猶(陶淵明)《擬輓歌辭》:‘親戚或余悲’之意。”
(17)騰化術:升騰成仙的技巧。戰國韓非子《韓非子·難勢》:“飛龍乘雲,騰蛇游霧。現代丁福保《陶淵明詩箋注》:“《抱朴子(羅註:東晉葛洪《抱朴子》)·論仙》:‘按《仙經》云:“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游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脫,謂之屍解仙。”’案:‘騰化’指天仙而言。”
(18)爾:那樣,指死去。
(19)君:現代丁福保《陶淵明詩箋注》:“形謂影也。”
(20)“得酒”句:苟:隨便,輕率。戰國孟軻《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在“形”看來,既然形必然滅亡,故而得到了酒就該痛飲,應及時行樂。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諡號靖節先生,入劉宋後改名潛。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